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从下水道到“抗洪神器”,“德吹”为什么这么红
分享至:
 (11)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翰露 2016-07-12 15:03
摘要:说到底,还是自己要争气。

 

在各地洪灾肆虐的当口,上周的一则网络信息占据了人们的眼球。内容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视察防洪,河道两侧的金属防洪挡板安装方便、整齐划一,与眼下灾区丢沙袋人站桩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网友纷纷赞其为“抗洪神器”,少数还对国内的抗洪形势“怒其不争”起来。

 

不过很快这条信息被证明是假的,至少是断章取义、移花接木。“防洪神器”其实出现在奥地利,所谓的“洪水”很小,工人们才能从容搭建;真有了大的洪水,德国也是一片汪洋。而且,这种“神器”,国内早就有了,只是因为性价比、便利性等种种原因,并未使用在这次洪灾上。

 

谣言解除,本来没什么可多说的。不过,联想起另一则经年的谣言“德国人在青岛建系统下水道,耐用多年,还在里面放了用油纸包好的备用件”,就颇有些意思了。又是德国?好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德国,特别容易让人信服。

 

的确,近年来,此类关于德国的“佳话”不少,有真有假。热衷于传播这些信息的人,在网上被称为“德吹”。

 

图为网络上转载的德国抗洪“神器” 来源:新华网

 

 

为什么又是德国?

 

“德吹”并非全无道理。

 

与英美相比,今日德国似乎是另一种类型的发达。或许与民族性格有关,德国不以最赚钱的金融、互联网闻名,房地产业也因严格管制平淡无奇;德国人最擅长的东西多年来没有变过——踏踏实实地做实业、制造业,搞“工业4.0”。

 

德国工程师一丝不苟的形象深入人心,德国产的东西不怎么花哨,却几乎是质量好、性能强的代名词。尽管德国下水道后来被证明在青岛整个排水系统中占比极小,大众等汽车品牌也曝出过“质量门”,但这些并没有妨碍“德国制造”的地位。今天,大到汽车,小到厨房家电,以及最马虎不得的婴儿用品,德国货都自带光环,是国内中产阶层家庭的首选。

 

推而广之,德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相对较好地兼顾了效率与公平,在欧洲经济萎靡不振的时候独领风骚,在“德吹”们看来,亦与制造业发达、不浮躁、“实业立国”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这样的“正循环”当为各国楷模。

 

沿着这条线索想下来,“抗洪神器”的出现与广泛传播,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不仅是“德吹”,在很多普通人心目中,德国就等同于严谨、专业、高效、有序。哪怕洪灾爆发,基于技术能力和社会秩序的理智淡定,也是理所当然。

 

不信,如果上述谣言的主角国家是墨西哥或者印度,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不是转发,而是“呵呵谁相信啊”了吧。

 

 

 

谣言是心理的折射

 

在了解了“德吹”的基础上,可以再来仔细分析这条“防洪神器”的谣言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为什么偏偏又是德国?

 

经典的谣言理论告诉我们,谣言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某种程度上是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投射。换言之,人们选择性地去相信那些他早已认可的内容,相关的新事件出现(不论真假),只不过为他的观点增添了新论据。

 

这的确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弱点。但除了建议人们增强对谣言的免疫力,必须注意到,“谣言”的另一面也是一种提醒、甚至是一种警示。

 

“抗洪神器”投射的是什么?应该有很多侧面。不过最核心的恐怕是,一部这么长的人类抗洪史,到今天这样一个太空时代、互联网时代,居然还在用“人墙+沙包”?难道没有一些新手段?如果“德国制造”有好的办法,何不借来一用?

 

“下水道”投射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城市一下雨就内涝,有的城市却完好无损?是不是设计不合理?是不是“豆腐渣”工程?这样的想法如此强烈,以至于《悲惨世界》里那句充满愤懑的“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都被赋予了美丽的幻想,曲解出了“下水道质量问题”。人们总是要问,生活在城市里,究竟能不能感到安全?城市能不能变得更好一些?

 

这样的“谣言”,要说“怒其不争”自然也可以,但其本质未必是恶意的。很大程度上,这代表了人们渴望实现却还无法完全实现的美好愿望。

 

 

“德吹”的市场从哪儿来

 

我们不妨打个赌。这次洪灾过后,“抗洪神器”会被人们记住多久?

 

估计不会太久的。等下一轮洪灾,类似的谣言多半还会卷土重来。同样地,预计很长一段时间里,“青岛下水道”的故事还会有生命力,“德吹”还会有很大的市场,“德国货”依然会自带光环。

 

未免会有人不服。有些“德吹”吹得太过,像“下水道”和“抗洪神器”这样稍稍动脑就知道有问题的谣言,凭啥会有那么多人相信?

 

真的说起来,原因可能很复杂。拣最重要的一点来讲,迷信“德吹”背后的心理动因,其实与轻信谣言类似,即心理的期待与落差。“德国制造”等于品质保障,“中国制造”多年来却是价格低质量差的代名词,如今在强势的金融业、互联网业面前更似节节败退。中国到底能不能造出好东西?能不能像人们心目中的德国那样,少一点浮夸,多一点实干?

 

公平地讲,洪灾当前,“抗洪神器”这样的谣言,的确委屈了奋战在抗洪一线的人们。但若将板子打在“无脑转发的群众”身上,也不妥当。以笔者之见,与其嘲笑“无脑转发”,不如好好想想,这样的谣言得以广泛传播,究竟是为什么。多个“澄清贴”破除盲目迷信固然是好事,但也不能因此认为,那些让人们宁可相信“德吹”、情愿辛苦“海淘”的客观差距就不存在了。

 

“抗洪神器”衍生出来的这些问题,其实是在年年问、反复问的,有的有解,有的还需要时间。如果能把这些问题答好了,料想从“下水道”到“抗洪神器”,这些“吹”出来的谣言们,都会不攻自破的。

 

说到底,还是自己要争气。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朱珉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