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徐家汇中心施工现场探营| 370米“浦西第一高楼”已破土而出
分享至:
 (42)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0-04-12 11:42
摘要:“这个项目在我职业生涯中,难度系数算得上10.0。”

日前举行的徐汇区2020年重大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占地面积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0万平方米的徐家汇中心项目公布了最新施工进度。未来将诞生370米高“浦西第一高楼”的虹桥路地块将于2023年底竣工,标志着上海市中心又一座超大城市综合体将揭开完整面纱。

记者日前来到徐家汇中心施工现场探营,项目工地1000余名建设者正紧锣密鼓地加紧建设。今年8月底前,高220米、总计43层的T1塔楼将完成结构封顶。年底前,高370米、总计71层的T2塔楼核心筒将建至34层,所有基坑结构出零,进入施工建设加速期。


只有5小时“时间窗口”

记者从新鸿基地产方面了解到,徐家汇中心项目包含370米高超甲级商务办公楼、5星级酒店、商业体验旗舰店、儿童体验中心、健身跑道、IMAX剧院、文化街区,以及天桥连廊、下沉式广场、表演广场、城市绿肺、特色景观餐厅等多种功能形态。由于地块比邻轨交站点和公交枢纽,项目地下空间未来将与轨交1、9、11号线出入口“无缝衔接”,地面部分则分别与公交站点和徐家汇天桥连廊二层平台相连,将大大提升徐家汇的区域规模和能级。

2020年4月,施工中的徐家汇中心项目现场。   舒抒 摄

“这个项目在我职业生涯中,难度系数算得上10.0。”施工现场负责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部第二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曹琛向记者坦言,徐家汇中心是他从业23年来遇到的建设难度最大的项目。不仅规模庞大、元素丰富,且地处上海最繁华的区域,在三条繁忙的轨交线路“头顶”开建超大工程,放眼世界范围也并不多见。

曹琛和同事们遇到的难点从一堵墙开始。“市民每天进出车站坐地铁,但大家都不知道,其实我们的工地在地下跟轨交11号线共用了一堵墙。”将地铁站点墙面作为施工现场地墙的一部分,实属不得已为之,曹琛此前也从未遇到这样的情况。“项目建成后,这堵墙也会继续共用,但届时轨交线所有的地上站点都会进入商场地下,人们穿梭起来会更便捷。”

徐家汇中心地下结构效果图,画面右侧为恭城路。      供图:新鸿基

2020年4月,施工中的徐家汇中心项目现场,画面右侧为恭城路,地下即为轨交9号线、11号线站点。   舒抒 摄

“贴”着地铁站施工,让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成为与项目建设同等重要的大事,也使平日里再普通不过的施工操作多了份讲究。“抽水就要‘省着点抽’,工地旁边专门加盖了回灌井,就是为了防止地铁沉降。”曹琛介绍,由于上海地下水水位偏高,因此深基坑施工都会有抽水环节方便下一步作业,水位越低越便于现场施工。“现在我们都严格遵循按需抽水,相当于原先口渴了要倒两杯水喝,现在只倒一杯解渴,如果地铁检测数据出现波动,还要马上把水回灌到地下。

“基坑”,是曹琛在采访中提及频率最高的词。他告诉记者,徐家汇中心最深的地下6层结构,其基坑深度达到37米,是目前上海所有民用建筑中基坑深度最大的工程。“再深一些的就是地铁盾构、地下变电站这些市政工程了。”而在车水马龙的市中心开挖如此深的基坑,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徐家汇中心虹桥路地块的地墙拥有7道混凝土支撑,最深部位更是破天荒地建造了8道支撑结构。而一般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例如曹琛曾参与建设的兴业太古汇,最高也只动用了4道支撑。

这还只是挑战的开始。今年7、8月间,徐家汇中心将迎来继去年创造上海房屋建筑最深基础大体积底板浇筑新纪录后,又一个关键节点:在5小时内,完成轨交9号线上方一块约60平方米底板的开挖和浇筑。

“不能小看这一块底板,从开挖到加混凝土和钢筋,再到恢复原样,必须一气呵成,清晨第一辆地铁出发前要完成全部施工。”时间窗口只有深夜地铁停运后的5小时,超过这一时间,地铁隧道区间就有发生上浮的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对整个地铁路网产生影响。这一近在眼前的挑战,如今是曹琛和同事们最期待也最关切的焦点。

施工中的徐家汇中心项目现场。  供图:上海建工


疫情是考验也是检验

2018年春节过后,曹琛就接到通知,前往徐家汇中心项目工地负责现场施工。“来之前预想了一些情况,但还是有意料之外的事发生。”比如,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

疫情发生后,徐家汇中心项目工地第一时间配备了口罩、消毒水、体温计等防疫“硬件”。但春节之后如何根据防控要求有序地复工复产,对搞建筑出身的曹琛来说还是头一遭。此时,徐汇区建管委、区重大办和徐家汇街道等各相关部门纷纷为项目工地支招,帮助工地分批次进行复工复产。

往常,建筑工地一般在过完正月十五后恢复施工。今年2月初,徐家汇中心工地的管理人员也无一例外,最先一批回到工作岗位,进行复工准备,采购口罩、消毒用品。与此同时,徐汇区根据上海市相关规定,指导项目组包下了部分宾馆房间作为回沪施工人员的隔离点,确保复工后建设者们身体无恙。区相关部门还为项目组提供了防疫物资补贴、人员隔离补贴,并提供了2万余只口罩的购买渠道,全面指导企业安全、合规地复工复产。

施工中的徐家汇中心项目现场。  供图:上海建工

2月28日,徐家汇中心项目施工方向徐汇区提交复工申请。三天后,徐汇区建管委等部门就于3月2日前往现场进行检查,评估项目工地是否具备复工条件。作为徐汇区重大工程项目,此次又叠加了疫情防控要求,检查过程无疑更为严格,仅安全检查就囊括了塔吊、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环境,防疫物资是否充裕,应急隔离点是否合规等等。此外,施工现场是否建立完整的防疫体系,包括防疫小组设立、应急预案编制、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动机制等,都是审核的必备项目

“3月2日项目当场通过验收,当天就拿到了正式复工通知。”但曹琛和同事们紧接着遇到了下一个难题:工人们还未回沪,工地只能复工,无法复产。于是,项目组的精力马上转移到开路条、包车前往各地接回工人。“工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想去的项目工地,所以复工复产伊始,大家还经历了一次‘抢人大战’,我们最远的工人是从云南、青海等省市来的。”3月15日,400多名已经完成14天健康观察的建设者集结在徐家汇中心,项目最主要的T1和T2塔楼开始恢复施工,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复产阶段。5天后,现场符合复工标准的施工人员就达到900人。4月10日,已经有超过1000名建设者在项目各个基坑、塔楼现场有序施工,徐家汇中心全面进入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新常态”。

徐家汇中心建成效果图      供图:新鸿基

2020年4月,施工中的徐家汇中心项目现场。   舒抒 摄

疫情的发生难以避免地打乱了施工节奏,但是徐家汇中心的工程计划却并未因此改变。今年8月,T1塔楼将进行结构封顶;年底前,T2塔楼核心筒将建至34层,塔楼外框架也将完成25层建设。此外,所有地下工程将在年底前全部“出零”,即完成所有的地下施工,整个徐家汇中心项目将全面“破土而出”。“通过压缩工期、增加工人和设备,把疫情对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因为建设目标的‘底线’一定要守牢。”曹琛说。


历经城市发展变迁

记者采访曹琛的地点位于徐家汇中心T1塔楼8楼,这座220米高的建筑未来将是整个综合体的办公楼区域。从窗外望去,未来的“浦西第一高楼”如今才刚破土而出,令人对其370米高的身姿又多了几分期待。

“你看停车场这片区域,就是9号线上方要在5小时内完成开挖的地点。”曹琛告诉记者,在参与兴业太古汇项目施工中,他也曾遇到“在地铁上方盖楼”的先例,即现在星巴克臻选工坊的所在地。但与星巴克仅3层楼的建设高度不同,如今徐家汇中心地块9号线上方将建造的,是一栋7层高的裙楼建筑。“难度加倍,的确会更紧张。”

徐家汇中心建成效果图     供图:新鸿基

其实,这位建设行业的“老兵”已经参与过上海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包括浦东国际机场一期、上海南站、陆家嘴浦江双辉大厦、兴业太古汇等等。2008年,他还前往四川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回看自己的职业生涯,曹琛感叹,自己的的确确见证了上海20余年来的大发展。“建造浦东机场一期时,那里还是一片滩涂,当时还没有龙东路,上班要从市中心坐2个半小时的班车到机场……现在地铁、磁悬浮比开车都方便,浦东机场也成为了世界级的空港。”

同样令他感叹的还有建筑技术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深基坑、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20余年前还在使用普通挖掘机进行大楼施工,如今建设者们早就用上了带有加长滑臂的挖掘机,让徐家汇中心这样深达37米的基坑开挖不再遥不可及。铣槽机等新型大型机械设备也不断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大发展。“还有大家都听过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以前结构施工中的管线碰撞全都要靠人眼看图纸来辨别,现在都通过三维建模完成,生产力和建设效率大大提升。”

眺望才刚“冒头”的370米塔楼施工地,曹琛说,最快今年7月,这里就将迎来一座集成了塔吊、人货梯等设备设施于一体的液压钢平台,待塔楼核心筒建设到7层楼高时就能安装。“这样进度就更快了,最快一个多星期就能建设一层楼。”全新的钢平台不仅方便运送建材,也为建设者提供了更安全的作业平台,“这些都是科技进步带给城市建设的礼物”。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上海建工
本文图片:徐汇区建管委;上海建工;新鸿基地产;作者拍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