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85岁高龄、2500度近视,这位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即便双手颤抖也要写感谢信
分享至:
 (69)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飞 雷敉 2020-04-02 06:01
摘要:自除夕以来,东方肝胆援鄂医护人员,一直奋战在光谷院区等武汉抗疫一线。

3月24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85岁的陶奶奶在军队援鄂医疗队的精心救治下顺利出院。

在即将出院的前一天,陶奶奶找医护人员要来纸笔写感谢信。虽然近视高达2500度,但她依然坚持用颤抖的手,以眼睛近乎贴近信纸的姿势,通过书信这一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她对医护人员的满心感激和依依不舍。

“我与每一位医疗队员都立下了约定,互留通讯地址,今后继续飞鸿传书。”陶奶奶说,这群军队医疗队员都是“最可爱的人”,是自己心目中的“小可爱”。

陶奶奶要感谢的“小可爱”们,正是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下称“东方肝胆”)援鄂医护人员。自除夕以来,东方肝胆援鄂医护人员,一直奋战在光谷院区等武汉抗疫一线。

与“死神”交锋,让生命延续

光谷院区收治的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接近60%。其中,不乏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失聪失明患者。而像陶奶奶一样的80岁以上高龄患者,占比则接近13%。

还有一些,刚送进院时就是重症患者。对于这些重症患者,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光谷院区以来,从全院抽集临床经验丰富的党员、专家,成立危重症患者救治突击队,参与全院危重患者抢救指导和应急情况处置。插管、抢救、穿刺、上ECMO等急难险重任务往往是他们冲在最前,与死神近距离交锋。目前,危重症患者救治突击队已完成医院几十次的紧急救治任务。已有超过25位危重症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还有超过38位危重症患者被成功治愈。

俯身在重症患者面前,直面其开放的气道,以手中的喉镜和导管为武器,为病危患者争取最后的生存希望,这就是“插管医生”。尽管他们平时不负责患者的日常治疗,可一旦出场时,就意味着到了生死关头,必须全天候待命、随叫随到。

来自东方肝胆的麻醉科负责人陆智杰,就是这样一位“救火队长”。

一天中午,刚下班返回驻地的陆智杰,接到医院“成立重症插管组”的紧急电话通知。来不及多想,他一把抓起两个小面包塞进嘴里,换上迷彩服就再次冲上通往光谷院区的班车。

一路上,接到紧急任务的陆智杰并不紧张。作为一名从业28年,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麻醉科医生,他早就做好了为危重病人插管的思想准备。驰援武汉前夕,他就在请愿书中写道:“我是麻醉医生,到了武汉医院后可以发挥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置管等麻醉医生的专业特长。”出征时,他的行李箱里就预先准备好了喉镜和喉罩等插管工具。

陆智杰的前期准备派上了用场。医院研究决定由他担任光谷院区重症插管组组长。走马上任的他,马上电话联系了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插管团队,借鉴他们插管的经验和注意事项。随后又联络医务处准备药品和器材,并着手制定规范医院的插管流程。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下午5时半,两个危重病人达到插管指征。接到通知后,陆智杰立即戴上正压通气面罩,带领“战斗小组”进入“红区”直达一线战场。

插管医生是重症病人最近距离的接触者,而且把握插管的时机难如走钢丝——插早了,病人会呛咳,喷出大量病毒;插晚了,病人容易因缺氧而心跳骤停。这次,需要插管的患者是两位病情危重的高龄老人,操作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第一位患者84岁,患有多种老年病,身体机能比较差。在呼吸机和抢救设备等准备妥当后,陆智杰操作喉镜非常专业地实施了一系列动作,顺利置入加强气管导管,每步精准到位,一气呵成。接上呼吸机后,病人血氧饱和度由83%升到了92%,初战告捷!

另一位病人情况更加危重——核酸阳性,双肺感染严重,接上呼吸机时,病人的血氧饱和度降到68%。陆智杰临危不惧,带领插管团队开始第二次插管,成功抢回了一条生命。两次插管完毕后,当拖着疲惫的双腿向病房外走去时,指挥部对讲机又响了起来:一位50多岁的患者亟需插管,请迅速支援!

“坚持、坚持住!”陆智杰做了几个深呼吸,定了定神,迅速赶到病房,发现患者病情发展很快,随时可能因缺氧导致心跳停止!没有丝毫犹豫,陆智杰带队迅速完成了一天第三例病人的插管。

麻醉医生跪地穿刺

同样要与死神交锋的,还有ECMO施治。

使用ECMO代替部分甚至全部的肺功能,为患者赢得更多救治时间和机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操作难度高、风险大,这也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挑战,施治起来却格外不易——准备1小时、上机4小时、观察1小时,另外,麻醉医生还得跪地进行桡动脉穿刺……”

日前,光谷院区一名被救治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氧饱和度只有80%。东方肝胆麻醉医生王振猛与军队其他援鄂骨干医护人员紧急进入“红区”,对患者进行ECMO治疗。

由于上机过程比较复杂,医护人员要对即将使用的药品、机器设备、手术器材进行十分细致的准备,保证接下来ECMO成功置入以及机器的顺利运转。

ECMO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至关重要。为此,王振猛跪在地上20多分钟,通过桡动脉穿刺后留置在桡动脉内的管路,实时进行血压监测。戴着四层手套,操作却不能差毫厘,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有可能对病人造成巨大影响。

股静脉、颈内静脉分别置管成功后,将两个管路连接到ECMO机器的管路,ECMO机器就开始运转。病人的氧饱和度立时得到了好转。

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ECMO上机治疗终于成功了,病人的氧饱和度逐渐好转。不过,这并不意味结束。王振猛和其他医护人员,仍然要继续观察一个多小时病人的情况才能离开……

栏目主编:张骏
文内及视频由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