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90后”们:他们让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分享至:
 (82)
 (1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雷册渊 王倩 李楚悦 2020-03-23 19:26
摘要:待到走出阴霾,摘下口罩的那天,时代也将微笑致意,谢谢付出,感恩守护,道一声:年轻人,好样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的话语,为抗疫一线的中国青年深情点赞。

在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1649名队员中,有508名是“90后”,占比超过三成。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抗疫一线经受洗礼与淬炼,以实际行动书写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前线抗疫近两月,这批来自上海的“90后”们,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驰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名上海瑞金医院的“90后”护士房盈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赖鑫琳 摄


张俊杰是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男护士。在这支队伍里,男护士被大家视为“宝贝”。因为这群“90后”大男孩在工作中总是脏活、累活、重活一肩扛起。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董天晔 摄

【战疫生力军,冲锋在前敢担当】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北2楼、北3楼病区,几乎每位医护人员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别的“除夕夜故事”。1月24日,大年三十,由13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上海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连夜出发,奔赴抗疫一线。许多人是在年夜饭桌上接到指令,紧急赶赴机场的。在他们当中,有这样一群年轻的身影——

中山医院“90后”护士盛瑜恬在穿防护服。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赖鑫琳 摄

“年轻人总有一腔热血,就想去尽一份力量。”曙光医院重症医学科“90后”护士诸玫琳说。虽然害怕家人担心,但只要一想到疫情严峻,自己专业对口,又是党员,她第一时间主动报了名。

冲在前面的年轻人不止诸玫琳一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的“90后”护士顾羚耀,也是上海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我在武汉读了四年大学,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回去和他们一起战斗!”

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岳阳医院“90后”护士顾羚耀。

一直以来,“90后”常被认为是“关注自我”“张扬个性”的一代人。然而,此次疫情爆发,他们却义无反顾,辞别亲人,冲向一线。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越来越多的“90后”身影出现在抗疫一线。从小“长在蜜罐里的”这代人用行动证明了“这次,换我们来”不只是说说而已。

在他们中,有“脸盆妹妹”、龙华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刘蕙宁,紧急出发前,父亲怕她没处洗衣服,把脸盆拴在了她的背包上;有平日里爱美、爱玩儿的“魔都时髦精”,仁济医院血液科护士徐如慧,此次疫情,她在雷神山医院ICU里值守了数十个日夜;还有新华医院成人抢救室的护士朱升琦,至今一直没回过家的他说:“2003年SARS疫情时,我们是被保护的,现在轮到我们保护别人了。”……

90后”护士刘蕙宁出发前,父亲怕她没处洗衣服,把脸盆拴在了她的背包上,被人称为“脸盆妹妹”。

新华医院成人抢救室的“90后”护士朱升琦。

在这场战役中,“90后”展现出了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所说的那样:“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

【越难越向前,彰显青春的力量】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千锤百炼,方能成钢。抗疫一线不止苦和累,还有着威胁生命安全的巨大风险,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这让初到雷神山医院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裴传凤有些发愁,自己带队的20人护理队中有十几个“90后”,还来自不同的科室,队伍能好带吗?

出乎意料的是,这群年轻人各个主动,勇挑重担,从不抱怨。“她们当中最小的是95年,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宝贝,到了雷神山没有一个人娇滴滴的。”有人在休息时间帮病人和队员理发;有人为病人缝制眼罩,还不断优化到了“4.0版本”;有人在入驻初期,主动承担起病区清洁工作……

支援雷神山的市一医院“90后”护士在工作之余,为病人缝制眼罩。

有冲劲、有想法、有活力,这是战疫一线许多高年资医护人员对“90后”年轻人的评价。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1991年出生的上海姑娘陈斐颖第一次进入病区,就穿着隔离服在里面闷了七八个小时,直到护士长郑吉莉坚持把她叫出来。

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当天的照片,穿蓝色牛仔裤的女生为陈斐颖。护理队中“90后”占比超过60%

“90后”护士陈斐颖的好朋友为她送行时给她的“护身符”。

一问怎么回事,她才说:“工作刚刚开始,许多流程需要理顺,我在里面多疏通一点,后面的同事就少一些麻烦。”脱下防护服时,陈斐颖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还产生了呕吐、头晕等缺氧反应。

对于这种工作到忘我的劲头,26岁的瑞金医院北院急诊科护士汤一鸣很能理解。今年1月刚刚援滇返沪的他,在疫情发生后又主动报名,奔赴武汉。由于隔离病房没有家属照顾,除了发药、检查、打针、补液等医疗工作外,护理人员还要承担相当一部分病人的生活护理、清洁卫生、搬运物资等工作。“来之前担心自己派不上用处,但来武汉之后,觉得病人需要我,每天像冲锋战士一样工作,特别值得。”

26岁的瑞金医院北院急诊科护士汤一鸣。

“90后”施庆是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的一名医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他,在工作中常需要老师指导。来到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更多时候则需要他自己独立判断、决策。每一次倾听,都能让他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施庆渐渐发现,自己也能够独当一面了。“轮到我们了,就应该义无反顾。这段经历也让我更加自信,更有担当。”

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生施庆。

【一线炼初心,体悟真理和信仰】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越是在为国为民的担当中历练、在锤炼初心使命中成长,越能品味到“真理的味道”,触摸到“信仰的真谛”。

在中山医院医疗队“90后”护士梅静骅的印象中,共产党员永远都是冲锋在第一线的,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啃最硬的骨头。此次在武汉,身边的共产党员又一次次让他触动。

梅静骅还记得,ECMO(人工心肺)在病区刚上时,其操作、监护对护士的能力和体力都提出了挑战。而在主任交班清点人数时他发现,一整个班次的5名护士都是共产党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在身边这些鲜活事例的感召下,梅静骅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通过考察,火线入党。

在前线,一份份入党申请书饱含真情、表达志愿,一个个党员主动请战、勇挑重担,他们当中,有许多“90后”的身影。

“宣誓的时候,汗毛都立起来了!”同样在前线火线入党的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90后”缪晟昊说。入党宣誓时,他和当年宣读医学生誓词一样激动。

缪晟昊所在的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是离危险最近的医护群体之一,每次气管插管都直面飞沫和病毒。他则坚持把暴露风险最高的操作留给自己,在污染区工作最长超过8小时。“每个医生多少都会有英雄主义情节,成为党员后,我更有理由也更有动力,每件事情都冲在最前面。” 缪晟昊说。

3月6日,缪晟昊(右三)在武汉火线入党。

面对疫情,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90后”,以实际行动擦亮赤子之心,向党和人民作出了最坚定、最有力的信仰誓言。

仁济医院手术室护士陈国立是一名“95后”。在来到武汉前,他还是一名尚在组织考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十多天前,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举行,陈国立成为火线入党的一员。他说:“国家需要我们,我们义不容辞。能在雷神山医院入党,是值得我一辈子骄傲的事情。”

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举行,陈国立成为火线入党的一员。

【淬火成钢时,在前线拔节成长】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对于新时代的青年来说,参与一线抗疫,无疑是一次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在前线的每时每刻,他们都在拔节成长。

汤晶是华山医院北院急诊科的一名“90后”护士,谈及在武汉的最大感受,她说:“看到经验丰富的前辈,也激励我不断提升实自己的专业技能。有时病人需要做血透或者用ECMO,我就想,如果我会的更多一些,就能做得更多。”

华山医院北院急诊科的“90后”护士汤晶。

曙光医院心胸外科“90后”医生王婧则说:“今年是我三十而立的一年,前线抗疫会在我的人生中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我对医学的热爱将一以贯之,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将更加坚定。”

“小笼包遇上热干面,一条江系上两座城”,一张画着上海小笼包与武汉热干面“胜利会师”的原创漫画,让上海第一人民医院“90后”护士邹芳草成为新晋网红。而邹芳草最近一次得到妈妈表扬,却是因为她洗衣服越来越好。

2月19日,邹芳草和队友们刚刚抵达武汉。

在抗疫一线,许多“90后”像她一样,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大到处置突发情况,小到洗衣服,都要自己完成,“‘ 90后’给人的印象就是怕苦怕疼,其实我们不怕苦,也不怕疼。”

“这一次,这批孩子真的长大了。”护士长潘文彦感慨道。她所在的中山医院100人的护理团队中,60%是“90后”。有一次,她一早出门,发现房间门口有一盒午餐肉。看了微信才知道,是团队里一个“90后”女护士,因为头一天打扫时扔掉了病人一盒已经过了期的午餐肉,放心不下,就买了一罐新的,请潘文彦带去。拿着这盒午餐肉,潘文彦百感交集,“来武汉以后,他们完全变了一个样,总是让人很感动。”

“90后”男护士于景海被医护和患者亲切地称为大海,在ICU工作的他,总是对患者保持耐心,笑容相待。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董天晔 摄

中山医院“90后”院感医生陈翔在前线指导一名医生戴N95口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赖鑫琳 摄

雷神山医院ICU护士“90后”王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赖鑫琳 摄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从未缺席。待到走出阴霾,摘下口罩的那天,时代也将微笑致意,谢谢付出,感恩守护,道一声:年轻人,好样的!

(题图:雷神山ICU病房,每到下班出舱的高峰时段,医护人员们就得排队进更衣室脱防护服,有时排队时间超过一个小时,这也成了很多“90后”难得能聚在一起谈天说笑的场所。)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秦东颖 题图来源:董天晔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