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因疫情留在上海的河南小伙,两个月跑遍所有区,在这里看到希望
分享至:
 (18)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20-03-14 14:24
摘要:一个“跑街者”眼里的复工。

34岁的方龙老家在河南,暂居上海浦东新区惠南镇,他不善言辞,却擅长“跑街”——每天早上六七点出门,晚上九十点到家,一天行程超过100公里是常事。

他本想在春节回乡,因疫情留在上海,2020年来没有休息一天,除了崇明,上海所有的区都去了,“我没有固定的配送范围,哪里有单子就在哪里接,送去一个地方,就在那里接新单子。比如,我现在来静安区接单子,要送去宝山区,那么到了宝山,可能会接到一个送浦东的单子,我就去浦东……”

方龙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叫闪送服务时遇到的,吸引记者的除了随口聊起的“一天100公里、没有休息一天、跑遍所有区”的工作量,还有另一点:他不像绝大多数快递员、外卖员那样骑电动助力车,而是骑着一辆共享单车。

方龙有些害羞,只肯留给记者一个骑车的背影

他解释说:“我和别人不一样,喜欢‘地铁+共享单车’。上海公共交通很方便,地铁加单车,能更好地看看这座城市,还环保。”

非常时期,每天逾100公里的行程,在这个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跑街者”眼里,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谢谢那个晚上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

“没复工前,订单也很多,送的最多的是口罩、消毒用品和药品。”方龙回忆说,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姑娘在嘉定下单,托他给家住浦东的父母送口罩,“接到单子时,已临近晚上八点,小姑娘很着急,说父母次日一早就要出门看病却没口罩了,拜托我务必尽快送到。”

方龙算了一下,整个路程距离超过30公里,坐地铁11号线换6号线,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能到达离姑娘父母家最近的华夏西路地铁站。不过,根据地图导航,地铁站离小区还有1.5公里。要是靠走,最起码得花10分钟。

“我在地铁祈祷,希望出地铁能看到共享单车,哪怕一辆也好,这样能尽快送到。”让他高兴的是,一出地铁口,就看到一排排列整齐的哈啰单车,“给我的感觉就像遇到了‘救星’。”当时,上海小区还没实行封闭管理,方龙通过登记、体温检测后,把口罩送上了门。看一眼时间,才花了68分钟,“如果骑电动车,从嘉定到浦东得坐轮渡,肯定比‘地铁+共享单车’慢。”

那个晚上,女孩的家人对他说了很多感激的话,他却觉得“只有及时送到,才不会辜负孩子对父母的孝心。”还有,“我很想谢谢那个晚上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因为他们,提高了效率。”

“人多了,反而让人安心”

一个月前,企业陆续复工,方龙发现,不论是客户委托配送的物品,还是跑街看到的风景,又变了。

“上周,送的最多的是电脑,一天可能遇上几台。”他说,送出电脑的大多是写字楼,接收方在居民区,“应该是过完节回到上海的上班族。按照规定,他们要在家隔离14天,所以请已经上班的同事把电脑送回家。”

抱着电脑坐在地铁上,方龙发现,地铁里的人也多了起来。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保持着安全的距离,但他觉得“没复工的时候,地铁站和车厢太空了,尤其是晚上,空得让人不敢相信是在上海。现在人多了,反而让人安心,一切都越来越好。”

春节里空荡荡的地铁人民广场让方龙有些不适应,他更喜欢现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

那些最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似乎也在慢慢复苏。方龙最近接到的一个远距离订单是从惠南镇送到宝山区江杨水产品批发市场,单程60公里。“收货人好像是酒店或餐饮行业的,公司复工了,要在批发市场呆上几天,生活用品没带齐,就让家人整理出来,托我送去。”

这个单子,他花了121分钟,“本来只要90分钟的,没想到江杨市场那么大,还分‘小市场’‘中市场’‘大市场’,一开始我去错了市场,出来绕了一圈才找到收货人,多花了半小时。”不过,看到市场里忙碌的商户,还有整车整箱的农产品、水产品,方龙心里很踏实,“大城市到底是大城市。”

“只要有客人想着,生意就会好起来”

另一个让方龙印象深刻的细节,是餐饮企业的变化。

“从这周开始,餐饮企业的单子多了。大约80%的单子是餐厅找我们给客人送;20%是客人托我们去餐厅拿,因为客人想念自己喜欢的餐厅了,但离餐厅太远,普通外卖送不了。”聊到这个话题时,方龙突然问记者:“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餐厅?是不是也很想念?”

没等记者回答,他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只要有客人想着,生意会好起来的。”

其实,上海也有方龙想念的餐饮商家。“跑街”要拼时间,又是体力活,吃饱很重要。可他几乎没有时间去餐厅吃饭,“我最喜欢包子铺,能用最快的速度填饱肚子,一口气可以吃四个。”

在疫情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上海临街的小店都打烊了,包括包子铺。一个多月来,方龙的午餐、晚餐大部分是在便利店用盒饭对付,“但从这个星期开始,包子铺开门了,我又能吃包子了。”

上海街边还有很多像包子铺那样的小店,房产中介、杂货店、美甲店、理发店,每一家都是很小的门面,不统一的招牌。最近,一盏盏灯都亮了起来。在方龙眼里,那是生活的气息,是万物复苏的希望。

街边重新开门的小店,是方龙眼里“生活的气息”

“我不知道服务了谁,但知道很多人服务了我”

大部分客户不会和方龙聊天,但非常时期,很多人表达“感谢”的方式很直接,会通过服务软件直接给他“打赏”,让他觉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不过,非常时期在外奔波,远在河南的父母也担心。方龙一直给父母说上海管得细、管得好:坐地铁时,需要测量体温,复工后车厢里还多了供乘客登记的二维码;小区、写字楼、商场、批发市场等场所,都要测量体温、查看“随申码”、登记联系方式;有时深夜回家,能看到共享单车运维员背着消毒桶,喷洒每一辆单车的把手、坐垫……

“送东西的时候,那些被我服务的人可能也不太会记起谁给他们送了东西;但我知道,很多人服务了我,为我测量体温的、为我登记信息的,还有在我急需时,看到一辆干净的共享单车。”方龙打开他最常用的共享单车APP给记者看,“差不多每天都会骑10多次,最多一天骑了20多次。”

方龙买了共享单车的月卡,因为一天要骑好几次,他觉得“月卡很划算”

眼下,随着各行各业恢复正常,方龙打算不久后给自己放个假,“等到五一假期,回家见见父母和家人,让他们亲眼看看,我一切都好。”

栏目主编:吴卫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