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新冠病毒怎样检测出来?看疫情防控的“审判官”这样一锤定音!
分享至:
 (16)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蕾 2020-03-12 17:29
摘要:正是这群平凡的疾控人,用他们的专业鉴别,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一锤定音”。

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是实验室里的“神捕手”,在第一时间精准找到“元凶”,不误判、不漏判。

巾帼撑起“半边天”

1月27日起,青浦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检验检测组承担起青浦区新型冠状病毒的采样指导、取样、送检等确诊和排除工作。

一项新的传染性病毒实验,大家都知道它意味着什么,危险是存在的。但是,听闻要组建检测组,大家纷纷踊跃参与。

91年出生的师乐,取消了婚礼,从云南老家赶回上海,加入检测组。“这是疾控人的责任,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觉得值得!”经历过非典的范妤,忙得没时间照顾即将中考的孩子,但她却说“工作始终是第一位的,这是疾控人的担当。”

17名组员中,有13名是女性。

在实验开展的第一天,暖心的一幕发生了。组里的几位女生都争相要求第一个进实验室开展检测。“虽然经过培训,但希望能尽快上手实操,把风险点摸清楚。”

93年出生的卢晓芸生性腼腆,一说起工作,却投入感十足。没有丝毫犹豫,组长徐秋芳第一个走进了微生物实验室,第一个冲锋在前。

由于疫情的上升,检测标本不断增多,工作量也随之增大。双手在无数次手消毒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他们咬牙坚持,不分昼夜,连续工作变成了家常便饭。“以前都是各司其职,但这次配合默契,互相体谅,这个团队很棒。”今年50岁的“元老”费琼不住地感叹。

24小时的“侦察员”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决定了样品运输需要特殊的防护。

随时待命,是常态。无论是凌晨5点,还是半夜2点,只要组长在群里通知“有样品需要取样”,大家都会立即回复。只要有疑似病例的报告,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全副武装取样送检。

一个病人,需要5份标本——鼻拭子、咽拭子、痰液、抗凝血、非抗凝血。“采样,并不简单,弄不好会有被感染的风险。”第一次见到检验检测组组长徐秋芳,个子不高的她,异常镇定。“鼻拭子采样,要有一定深度,太浅的话,可能会采集不到病毒;太深的话,病人容易打喷嚏,喷嚏中的气溶胶带有病毒,采样的护士感染风险较高。”

组长徐秋芳在为组员检查防护服是否穿着到位。

虽然,并不负责采样,但检测组对采样人员一一指导,就像家长叮嘱孩子一般。经历过非典的张亚军,曾在医院做血样检测,“看到现在的防护措施,我心里很笃定。”但张亚军对指导工作一丝不苟,“咽拭子采样时,尤其注意不要碰到“小舌头”,一旦碰到,病人容易恶心,会产生气溶胶。而痰液,最好是深咳痰才是有效样本。”一遍遍的嘱咐,她生怕自己漏提醒了某一个细节。

无论是休息时间或是凌晨,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电话响起,只要有疫情出现,就有检验检测技师的身影,他们第一时间给出疫情的防控方向。

实验室里“神捕手”

疾控的神捕手们,在微观世界中找出疫情的元凶。他们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准确、有效。因为他们明白:他们的报告,承载了患者的希望,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检测员们穿着厚厚的三级防护服,采用荧光RT-PCR法对采集来的样本进行检测。一次实验从样品分装到核酸抽提,再到上机检测,需要几人同时参加,一个样品一做就是4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服,一般一天检测两次,每次检测后,需要用紫外线、过氧化氢消毒并通风,两次检测之间间隔3小时通风。这样一来,经常要到晚上23时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91年出生的理化课副科长刁永卿告诉记者,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只要一进实验室,就绝对是全神贯注,光配试剂就要加20多个孔。

“标本处理,都是在负压实验室中处理,所有环节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徐秋芳一再强调,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既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还要确保生物安全和实验室人员安全。

样本进入实验室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灭活”,这一步骤通常经过添加裂解液来完成。一开始,检测人员佩戴N95口罩、护目镜和一次性面屏,但是护目镜极容易起雾,操作人员看不见,只能由旁边的同事告诉“对准了”,才能将溶液滴入滴管。样本经过一小时左右的核酸抽提,纯化出一层透明的液体——这就是核酸。

核酸经过近两小时的基因扩增后,通过荧光信号,如果是新冠病毒的某个靶标,电脑上就会呈现出S形的扩增曲线;如果不是新冠病毒,就是一条平的直线。检测结束后,将病毒样本冻存在零下70摄氏度的柜体中,污物经过高压灭菌处理。

截至目前,青浦区疾控中心共做了281人次,共处理了555份标本,检测出6个阳性。

第一次检测出阳性

不漏判,不误判。每一份报告都要经过复核和确认。

“每一次都要出现阳性对照,电脑上至少要出现两个‘S’,才能判定靶标是阳性。”

组长徐秋芳强调,有时候没有出现阳性,原因有很多,可能患者在疾病早期或晚期,病毒量很低;或者采样质量不高;样本中出现抑制因素;还有可能是试剂问题,也可能出现在检测环节……

有时候,当CT值在灰区,在35个循环节之后才出现特异性扩增,这种有可能是弱阳性。“但不能轻易判定为阳性,还需要用第二种试剂去复测。”

即使如此,如果只出现一个靶标的阳性,也不能就此判定为阳性,而是建议重新采样检测。徐秋芳告诉记者:“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一定要出现两个靶标阳性,或是同一个靶标两次或者两个标本中出现阳性,才能判定为阳性。”同样,要持续做出两次阴性,才可排除是新冠病毒。

一开始检测时,始终没有做出阳性。组员们一直在找自身原因,生怕自己哪个环节没有做好,生怕误诊、漏诊。有一次阳性对照没出来,组长徐秋芳为了查找原因一直想到凌晨2点。

“第一次做出阳性,我进去看结果时,浑身发麻。”徐秋芳回想起当时的心情,难以名状。阳性,很惊讶!到底是不是?……徐秋芳的内心不停地问着自己,看了很多遍图谱之后,马上将样本送到市疾控中心。在着急又忐忑地等待复核结果中,“感觉就像排了很多天的雷,但又怕它是个哑雷。”

经历过非典的检验员查蓓蓓,第一例阳性就出自她的检验组。“作为一名检测人员,当做出阳性时,第一反应是‘激动’。因为前期很多样本都是阴性。”但平复心情后,就在回想自己的每一步操作环节是否正确。那一晚,检测员一直到晚上11点半才回家。“有时也会后怕,晚上回家躺在床上,再仔细回想自己脱防护服的过程是否规范。”

正是这群平凡的疾控人,严阵以待、冲锋陷阵,用他们的专业鉴别,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一锤定音”。

栏目主编:顾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