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社区封闭管理后物业屡遭投诉,武汉这个小区107位业主却给物业发6万元奖金
分享至:
 (2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书源 2020-02-29 13:21
摘要:那么“107位业主给物业捐款”的晋合小区,是否会是抱怨声声中一个真正的例外?

“59646元,封账了,大家下次再捐。”2月13日中午冯华在武汉晋合金桥世家小区(以下简称晋合小区)业主筹款群里按下“暂停键”,第一轮物业工作人员防疫加班补贴筹集结束。

立马有人不甘心了,来找冯华说好话通融。

“我爸妈在家数落了我一整天了,说我没良心,不知道给小区服务人员捐点钱。”一位女士说。

“那你再捐354元吧,为这次捐款凑个整数。”冯华提议。那位女士爽快答应了。

“我们107位业主这次一共捐款6万元。”捐款信息被更新。

皆大欢喜的场面却不是故事的尾声。12天以后,这群发起捐款的业主开始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为独居老人送蔬菜到户,而另有几位业主却在社区的团购群里对物业最近的工作说起了冷言冷语,社区物业负责人杨家强委屈万分,发表了长长的工作澄清说明。

自从武汉各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以来,记者接到过不少来自武汉社区居民对物业的投诉意见:确诊病例公示没有明确到户、组织团购不力等原因五花八门。可当记者打电话向社区、物业前去确认情况时,电话那头却往往是声音沙哑的负责人也在大倒苦水。那么“107位业主给物业捐款”的晋合小区,是否会是抱怨声声中一个真正的例外?

适可而止的募捐

62岁的冯华回忆起来,2月12日的那场业主捐款灵感来源,或许于他而言就是这栋楼他已经连续打了1个月照面的保洁阿姨。

原本在他居住的这栋楼,一直有两三位保洁轮班。但自从新年以后,他在楼道里能看到的却只有这位清洁工。在冯华眼里,这位身高不足1.6米的阿姨很瘦小,在电梯打扫到最高处时,脚尖踮起得“像在跳芭蕾那么用力”。

“怎么又是你在打扫?作孽哦……”冯华一次在楼道电梯里和保洁寒暄。这位清洁工说起最近不少人都因为疫情辞职了,人手紧张了,她原本只要打扫66层楼,现在工作翻倍需要打扫132层。

究竟有多少物业工作人员辞职?这个数字在物业经理杨家强这里应该是四分之一:离职最多的是清洁部的员工,不少保安甚至承担起了保洁的消毒洒扫工作。

有天冯华在楼道下面碰到行色匆匆的杨家强,耷拉着脸,原来小区居民因为“张贴确诊病例通报不够精确到户”和他抱怨,而实际上张贴发布公告,是社区工作人员的任务。但是杨家强依旧觉得自责,赶紧去找社区协调。

“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太辛苦了,我们线上捐款表示一下吧,让每位坚守岗位的物业工作人员暖暖心。”2月12日中午冯华和几位业主商量后,一拍即合,在小区各个群里开始发布筹款的二维码。发出二维码1分钟后,就有十多位业主来加他微信好友。

冯华组建了一个没有物业人员参与的募捐群,刚开始包括冯华在内的业主分别捐出了每人1000元。下午,一位平时热心公益的居民来找他捐了200元,并且特地在群里公布出了自己的捐款数字。没想到,在这个200元以后,群里迎来了一个捐款的小高潮,你200元,我300元,大家开始不拘泥数字。

这位带头捐200元的老大哥已经在其他地方捐了很多防疫用品,事后他悄悄对冯华解释:“我是故意少捐一些的,之前大家的捐款金额和接龙一样都是1000元,难免有些业主想捐却不好意思出手,我捐200元就是为了打破这个节奏,让更多人参与。”

眼看捐款数字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业主们却有些担心了,如果捐款数额太大,就需要层层报备审批,这样发到小区保安、清洁工这些基层员工手里就需要更久的时间。

大家商量着干脆决定在第二天中午先叫停了这次筹款,并且想着日后还可以分阶段再筹款。

其实把筹集的款项交给物业时,业主们都有一层没有明说的担心:保安队和环卫队是别的公司外派到物业的员工,万一物业直接把钱交到了他们所属的公司手中,那发放到每位员工手中会不会打折扣呢?

杨家强好像看穿了业主的心思,特地在微信上和捐款业主们解释:“我会一笔一笔看着钱发到员工账上。”

物业公司做出了一个具体的捐款发放方案。6万元捐款分两次发放,第一笔发给大年三十到1月31日期间在岗工作人员,第二笔截至到疫情缓解以前,按照贡献大小发放,重点是保洁和保安。奖金的主要发放量还是值班时长多少,按照目前的标准保洁部83元/班,保安73元/班,其他在岗人员50元/班。

后来这个方案在各个小区业主群和网络媒体上被转载,但是谁也没有看到过实体版本的公告。杨家强却说:“现在就是要避免聚集,手机微信就是最好的传媒,不需要走形式贴到告示栏里。”

物业在各个小区业主群里公示的捐款发放方案。 杨家强供图


在蔬菜直通车上睡了1个月的小徐

现在每天唯一还能正常出入小区的外人,只有蔬菜直通车的老板徐大雷。

最近小区业主一直念叨着这位“编外人员”,这次的物业奖励金没包括他,大家合计着要和业主们重新为徐大雷单独开设一笔奖励金。

联系上徐大雷已是晚上9点,他刚收拾完出摊的用具,正蜷在自己蔬菜直通车里准备睡觉。这个月,小区的蔬菜直通车售卖点就是徐大雷过夜的地方。他的床铺就是车后座两个椅子,中间有大概半米的空隙,他就用几个硬纸板把沟壑填平。

其实徐大雷的被子是他在武汉封城那几天抱上车的,算是个准备工作。那时候全城交通管制,他也没法跨区去晋合小区出摊,菜摊停了3天。爱人极力劝他就算路通了也不要再出摊了,毕竟每天卖菜要接触百来号人,不安全。但他没同意:一家人这些年全靠这小区居民光顾,现在小区人买菜有难处了,缺席了不厚道。

3天后,徐大雷在物业的协调下拿到了全市通行证,他继续“上岗”。为了防止家里人被感染,他再也没进过家门。

徐大雷以前是武汉近郊的农民,3年前他抓住了市政便民工程的机遇,入驻晋合小区成为武汉老农民蔬菜直通车的经营业主。每周有6天他都在小区卖菜。小区近2000户人家,就是自己一家人的衣食父母,不管男女老少,都叫他“小徐”。

至此,30出头的小徐成了全小区人的“肠胃”。年轻人来买菜,他就把蒜苔、西红柿、四季豆、青椒一溜烟儿往外拿;老人来了,他赶紧把红薯、娃娃菜、南瓜悄悄摆出来。时不时他还会朝小区过路老的熟人大声打趣:“你好几天没吃鱼了,要不要在我这儿买条鱼?”

小徐的菜摊没有挪过位置,就在小区一个出入口附近的林荫道下面。3年前小徐刚来到这个高品质社区时,感觉自己像是进了一片森林绿地。大家来买菜都是斯斯文文的。这个位于武汉三环内的社区,在后湖片区也算是小有名气,不少这个城市的知识分子、企业高管、政府官员都住在这个小区。

疫情发生前,每天小徐都在凌晨2点起床去城郊农民的地里收菜,早上五六点返程,7点半准时出现在小区蔬菜售卖点。

但是这段时间小徐的生物钟彻底被打乱了,因为居民现在外出购物不便,经常需要小徐代购些米面粮油,然而因为小区人员流动的限制,小徐的蔬菜摊本身也要减少每周开放的次数,隔天售卖一次,这样一来显然每次拉一车货是不够的。

小徐和杨家强商量出了一个办法:小徐这段时间每天都往来小区,每次售卖前拉货次数由一趟改为两趟。比如周二是卖货日,那么周一小徐上午就要开车去菜农那儿把根茎类的蔬菜和米面粮油先拉到小区卸货,下午再跑一趟拉来叶绿蔬菜等相对不耐贮存的菜品。中途,他还要随时帮居民代购日用品。小徐成了联通小区和外界的“活塞”。

有小区居民建议小徐把车开到地下车库,这样他晚上在车上可以稍微暖和一些,但小徐没接受这份好意,他害怕蔬菜车接触的人多,其他业主在非常时期担心忌讳。

但是小徐却主动在给自己“找麻烦”:疫情期间,他把自己每次出摊的时间延长了2个小时,为的就是减轻大家买不上菜的焦虑。他还把菜按照叶绿菜、豆制品、根茎菜等分门别类,尽可能铺开,为的就是大家节约挑菜的时间,减少潜在风险。

买菜的规矩也被小徐联合物业工作人员重新修订了:排队买菜的人间隔要在3米以上,按照批次买菜,每批放行4名顾客现场挑选,入场者都要佩戴一次性手套,结算时小徐直接在计算器上敲打出总金额,建议线上付款。居民们不仅自觉配合,有的人还争着给他送去了中午饭,虽然小徐卖的是蔬菜,但是这几天他的“爱心盒饭”里从不会少了肉蛋鱼。

虽然眼下团购很流行,但是小徐坚持不做打包捆绑销售的蔬菜套餐,零售价也没有上涨,有的人一下子买多了,他还要拦着:“别囤菜,我会一直来的。”他安慰。

晋合社区的居民在自觉排队,保持间距,购买蔬菜直通车上的蔬菜。 冯华供图


有人戴起了红臂章,有人却在群里说起了“酸话”

一场业主给物业的募捐让晋合小区成为了媒体焦点。然而蔬菜直通车,或者说买菜这件事,却又引爆了社区内部新的争论点。

小徐的摊子上肉类品种很少,居民完全依靠直通车补给也不行。于是各色各样的团购开始在小区盛行一时。

据杨家强所知,最多时社区五花八门的微信团购群不下几十个。“你都难以想象,现在还出了专门团购现做热干面的群。”杨家强刚听说时瞋目结舌,感觉实在有些不合时宜。

物业眼下能帮助维持秩序的,也只能是几家大连锁超市组织的大规模团购。而这些从社区铁栅栏偷偷递进来的“野战军”,成了隐患。

杨家强听说个别其他社区因为排队拿团购物品出现感染的事例后,愈发紧张。他在一些团购群里含蓄提示:说不准这段时间,社区也要规范下大家目前的团购行为了。

这一句话,惹恼了几位热衷团购的人士。直接在群里回敬:物业平时工作中规中矩,很机械化。但是这次疫情,物业也没有什么暖心行动。也有人抱怨物业没有和别的小区一样送菜到户。

甚至有人在群里冷嘲热讽,说小徐的蔬菜直通车能够顺利进小区,是物业对业主的“施舍”。

这句话,彻底刺激了杨家强,他说出了以前从未公开提及的事:其实社区封闭管理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附近中百超市的店长,并且以社区团购人名义提供个人银行卡结算,先行垫付大家每次团购的订单费用;而小徐能够在武汉街头畅通无阻送菜,也是他和交警大队反复沟通协商的结果。

“我55岁,提意见的业主肯定比我年轻,我为小区做的很多不是我的职责,我能做到,您比我年轻,相信您也能做到。”杨家强最后还撂下了一句狠话。

其实当天,也有不少业主站出来说了居间调停的话。比如有人分析:晋合小区楼间距大,容积率远小于许多同类型的高层住宅小区,做好防护去指定地点买菜,也算是一种户外活动,风险不高。但是如果要求物业挨家挨户上门送菜,那他们的人力在很多其他重要防疫关卡就使不上劲儿了,得不偿失。

“其实部分业主对物业的指责,也只是遇到问题时宽容度的体现,不必苛责。而我们当时给物业发奖金,也是为了激励他们更好为小区防疫服务。助人即自助……”冯华聊起前些天火遍全网的“汉骂嫂子”,说出的第一个词也是“同情”,第二个词是“体谅”。

2月25日,为了给物业分担一些工作量,小区业主干脆自己发起了第一次社区夜间志愿者行动:帮助社区52户独居老人买菜到户,不一会儿就召集了50多位志愿者,他们打算轮班行动。其实严格说起来,62岁的冯华子女也都不在身边,不过他当然没有把自己归为“困难户”。

其实这场志愿者行动的起源也是小徐。这几天,小徐的手机总响个不停:不少独居在家腿脚不利索的社区老人,想请小徐送货上门。但是现在他一人守着摊子,的确力不从心。邻居去买菜,恰好听小徐隐约聊起了这件事,就琢磨起了这个对策。

送菜行动从当晚10点多开始,有七八名首批志愿者参与。当时小徐刚把菜运回来,为了避免小区其他居民误以为蔬菜直通车的售卖时间有了改变而出门聚集,白天志愿者就已经在在各个业主群里发布了提示:晚上的行动是帮独居老人拿菜,非正常销售时间。

为了更好维护当晚的秩序,物业找社区拿来了志愿者红臂章。只有佩戴臂章的人,才予以放行。当天的配送流程也完全采取“无接触式配送”的流程,把东西送到老人家门前,随后电话联系他们到门口拿菜。

当晚的行动过后,在这个志愿者群里大家对助人的初衷达成了一致:只做有限度的志愿服务,并不以满足居民疫情期间生存资料以外的诉求为己任。

“如果有居民想让我跑腿寻找一份热干面,那我坚决不干。”冯华说。

徐大雷的蔬菜直通车,现在已经成了他晚上在小区过夜的“卧室”。冯华供图  

(文中冯华为化名)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zaifei@jfdaily.com
本文内文图:冯健华 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