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武汉日记】在被封的日子里也不必羡慕李子柒
分享至:
 (2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山河 2020-02-29 11:04
摘要: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家是一个个极其重要的堡垒。而在防控最严、食物吃紧的时刻,菜园成为农村堡垒之所以易守难攻的重要保障。

在疫情没来之前,我老家这个小山村的清晨常常是被猪叫声唤醒的。

冬天大概五六点的时候,天色将亮未亮,一阵凌厉而尖锐的声音刺穿夜幕,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平时负责叫早的那群八哥,叽叽喳喳声被瞬间掩盖了。

父亲说,那是金麻子又在杀猪了。

金麻子是村里仅有的屠夫,远近闻名。在离省会武汉数百公里的鄂南乡村,当地仍保留杀年猪的习俗。

数十年如一日,方圆数十里的猪大抵都是他杀的。杀猪的往往兼卖猪肉,从他手中出去的猪肉也养大了几代人。说到底,还是他这门古老技艺的活好,传言动作干练,手起刀落,猪不会太痛苦,有时候临县也有人请他去杀猪。

早些年他起早贪黑,只身一人,骑着自行车,后座竹篮子里装着攮刀子、刮刨、挺条等工具,出门替人杀猪,风里来雨里去。

杀猪的时辰往往天还没亮,用金麻子的话说,夜路走多了难免撞见鬼。后来他出远门杀猪绝不敢孤身前往,必须要找一人作伴。据他自己讲,半夜赶路曾有过遭遇灵异事件的经历。着实吓得不轻。

回来后就生了场病,等好了之后就更不敢独自出门杀猪了,经常是把猪从外地收回村里。从此村里经常听到杀猪声也就不奇怪了。

村里被封这一个多月,我就只听到过一回。据说是他把年前从外地收的自己又养了几个月的猪给杀了。一是现在特殊时期没办法买猪食,再喂下去就要掉肉,养着就是赔本的买卖。二是村里人已经很多天没吃到新鲜肉了,猪杀了想必也是销路不愁。

那天猪叫的声音应该不大,我听得并不太清楚,也可能是非常时期他不想让太多人听见,他偷偷的杀,大家也偷偷的买。

据说这头猪销售火爆,还得限量供应,很快卖得连骨头都不剩。婶婶说,那会儿正是疫情最严峻最让人恐慌的时候。一大早去他家买肉的村民个个都很安静、井然有序,人人自觉戴着口罩,不挑不拣,不问价也不问量,拿肉付完钱头也不回就跑了。

因为恐慌,也因为隔离。没有超市,也没有冷柜。这段时间,对很多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想实现猪肉自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拜金麻子的传统手艺所赐,这也是一个月来我吃的头一顿鲜肉。

对吃什么肉,我奶奶没太当回事。

老人家也不是什么素食主义者。相反,她一把年纪了什么肉都能吃上几块。你要不拦着,她经常还忘了夹了几筷子,一不小心不忌口,血压容易就上去了。

她不在意,是因为过过真正愁吃愁喝的苦日子,过去的艰苦经历使她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极低。所以眼下这点困难对她这辈人来说不值一提,甚至连“克服”这个词都用不上。

正月初二那天,就在村里因疫情封路、大家为食物忧心忡忡时,她自信满满,“为过年准备的腊肉,后院养的鸡鸭,菜园种的蔬菜,吃两个月也没问题。”

没错,她说的都是大实话。就说腊肉吧,在这个没有爆竹和欢庆活动的农历新年,它不仅为我们保留了残存的年味,更重要的是在有钱也难买肉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蛋白质来源,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

你很难想象这些腊肉是出自年近八旬老太太之手。一双布满褶皱的手,以前肉上的盐都是她搓的,熏制的柴火是她烧的。盐在手上会感到刺痛吗?她说不会,因为手上的皮肤已经老去,像晒干的桔木一样粗粝坚硬,几把盐能奈她何。

世界在变,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开始讲究了,追求所谓的更高品质,越来越重视健康了,吃东西要吃新鲜的,腊肉成了过年餐桌上的点缀。

但老家这一带制腊吃腊的习俗多少年未变。从猪牛羊到鸡鸭鹅,什么肉到最后都能制成腊味,可谓“无腊不欢”。据说过去有些殷实的家庭,腊肉能从年头吃到年尾。现在看来,隐约有点实力炫富的意思。

“幸好家里还有腊肉。”这是很多当地人因为封城买不到肉的第一反应。今天人们必须对腊肉心怀感激。因为这些腊肉,让我们在某些时刻,闪过一丝手中有肉、心中不慌的念头。

2019年,网红李子柒的生活令全世界心驰神往。

一山一水,一田一地,一竹一林,一碗一筷……她的视频打动了太多人。

最初朋友跟我讲她的故事、极力推荐视频要我看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我不想做个盲目追捧随波逐流的人。

我对此不屑一顾的理由似乎很充分,底气也很足。自认从小在农村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上山掏过鸟窝,下田捉过泥鳅,视频里的那些事早已司空见惯,我见多了。做竹床?我爷爷有个的堂弟就是个篾匠。酿米酒?我奶奶是村里有名的能手。对了,我还有个学传统木匠出身的叔叔,早年还替别人打家具作嫁妆。

所有这些,让我产生一种错觉,倒不是说她这个人,而是她视频里那些人人追捧的事,我也没觉得就怎么样了。

直到这次被疫情围困在家,我才深深体会到,她绝不是简单一句山水田园派就能概括的。她不仅启示我们追求某种生活,还教会我们有必要掌握传统生活技能的道理。

这些技能俗称生活智慧。你会发现,在某些时刻,它恰恰是你能活下去、活得好的理由。

要给这些技能排个名的话,“种菜”技能一定能排到前头。

“大爷大妈种菜到国外,洋女婿家花园变菜园”,种菜的新闻一度被说成段子,有人嘲笑我们不懂生活品质,也暗示了我们的生活智慧,种菜水平之高,生存技能之强。当花园墙角的秧结出瓜,绿叶菜葱葱郁郁,西红柿垂满枝头,这景象足以让人感到,生活充满了小确幸小欢喜。

因为这场疫情带来的影响,让大家纷纷意识到种菜的重要性。我们的菜园得以正名,民间广泛存在的“菜农”终于挺直了腰杆说话。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家是一个个极其重要的堡垒。而在防控最严、食物吃紧的时刻,菜园成为农村堡垒之所以易守难攻的重要保障。

它是全家能响应号召不出门、安心守在家里的物质基础之一,它让多少在农村的人真正实现“菜篮”自给自足,可以骄傲地说不给国家添负担半分。

菜园每棵菜都是奶奶亲手种的。锄地、浇水、施肥、拔草……小菜园里常见她佝偻的身影,一个人弯着腰忙碌着。

早春打过霜后,菜园湿漉漉一片,像下过雨。太阳照在层叠的绿叶上反射刺眼的白光。菜薹、莴苣、小葱、白萝卜、胡萝卜……放眼望去一片翠绿,生机勃勃、长势喜人。

有的菜长太快,吃不完,一过季不能吃,为了防止浪费,同时以备不时之需,家里人便把这些菜摘了下来,洗干净晒干做成酸菜。这是传说中的真正的纯手工无添加纯绿色食品。在那些足不出户的日子,父亲每天给大家做早饭,一碗酸菜肉丝面足以温暖着我们的胃,也慰藉着我们的心。

为了丰富菜谱,奶奶除了在菜园子里做文章,她还拿出自己的传统技能包,不辞辛劳给全家人做了两次豆腐。

都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做豆腐。做豆腐这项手艺其辛苦程度自不待言,但我奶奶乐在其中。她对所有工序了如指掌,熟能生巧,半个世纪以来她做过的豆腐不计其数,吃过的人无不赞叹有加。别人吃的是煮浆的火候,是点卤的分寸,是压榨的力度。

奶奶做的豆腐从来都是用来自家吃的。她常念叨,“现在家里没人愿学做豆腐了,等我死了,这项手艺就要失传了。”

可喜的是,这次因为疫情不少亲人滞留在家,正好碰到奶奶做豆腐。也许是觉得新鲜,有人当起了学徒,家里掀起了一阵跟奶奶学做豆腐的热潮。

浸豆、磨豆、烧浆、控温、点卤,包模,压榨……十多道工序走一遍。过去奶奶做豆腐讲究纯手工,但现在磨豆为省力已经改用机器了。老一辈的人都说,这机器磨的豆腐,就是没有石磨磨的豆腐好吃。有的说磨得太粗,有的说磨得太细,味道到底差在哪儿,也没人说得清。

但我记得,在李子柒备受追捧的视频里,她广为流传的古法制作豆腐,用的就是石磨。

我想我们的生活与她相比,大概就差了一只石磨的距离。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zaifei@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