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这个重庆小伙在上海不配合防疫检查,受到了这样一个特殊处罚……
分享至:
 (38)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邬林桦 2020-02-28 16:54
摘要:这一别开生面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处罚方式效果如何?从“闯关人”变成“守门人”,“志愿者”小周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

早上7时,上海闵行金联村村口,防疫查控志愿者小周准时上岗。“绝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不用提醒就会主动出示出入证、接受体温检测。”偶尔遇到不配合的人,小周会想起自己,心中更添悔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上海有数以十万计的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小周可以说其中最“尴尬”的一员。跟其他主动报名为抗“疫”出力的志愿者不同,小周是因为不配合志愿者的防控工作,而被“处罚”做7天志愿者。

这一别开生面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处罚方式效果如何?从“闯关人”变成“守门人”,“志愿者”小周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

角色转换

接受处罚的第一天,先用免洗消毒液擦好手,戴上一次性防护口罩、一双橡胶手套,羽绒服外加一件橙色马甲。武装好后,又经过10分钟的培训,“志愿者”小周上岗了。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闵行金联村村委会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实行封闭式管理——临时关闭其余出入口,仅保留一个出入口,设防疫查控岗,所有村民凭出入证通行,租户需凭出入证和身份证“双证合一”才能通行。这个做法,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上海并不鲜见。

按照要求,小周要对出入村里的每个人、每辆车进行询问、检查。碰上外地返沪人员,更要着重确认其返沪日期,并严肃告知“自行隔离未满14天者,请想好了再出去,出去了进不来”的提示。本以为这些工作要费些口舌,但小周发现大多数村民往往是未等志愿者们伸手示意,便自觉地停下了助动车、自行车,摘下手套主动拿出出入证。

“志愿者”小周对进村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当然,也有意外。

“请出示下通行证和身份证。”一名男子被小周拦下,经检测体温正常。跟小周一样,这是一名租住在金联村的外地来沪人员,按规定,小周要求对方出示“双证”。

“没身份证,有通行证还不行?”男子态度强硬。

“你联系下房东,让他带你进村。”

“怎么这么麻烦!”

“请你理解下,现在是非常时期,严格要求为了大家好。”

“如果真为了我好,就让我进去。”男子挺着身子,撞过小周的肩膀,径直向前走。小周马上后退几步,伸手拦住对方,提高了嗓门:“请你配合!”

“干什么,要动手吗?我就要进去!”对方作势用力推开小周的手。

一场似曾相识的冲突,在“志愿者”小周和男子之间爆发。之后,旁边的其他志愿者上来帮忙规劝,男子并不领情,执意要冲卡,几乎就要动手了。社区民警陆德明赶到现场,将男子带到驻村警务室。

“当时太不应该了。”小周说的是自己。

1993年出生的小周是重庆人,一年前随母亲一起到上海打工,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做店员,租住在金联村一处农民自建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也包括小周。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异乡成为一名志愿者,“出来打工就是想多赚些钱,没怎么想别的事”。

转变发生的突然。这天早上8点半左右,小周上完夜班准备回家休息。走到村口,一摸口袋,只有出入证,没带身份证,被防疫查控志愿者拦了下来。跟小周遇到的男子一样,当时,他也站在了志愿者的对立面。

“我明明有出入证为什么不让进?当时就跟那个大叔吵起来了,我还骂了人家。”重庆小伙的急脾气上来了,准备硬闯关卡,跟村口的志愿者争执了近10分钟。最后村委会主任出来话事,调停纠纷,找来房东确认了小周的身份。社区民警陆德明也赶到现场,把他叫到驻村警务室。

“陆警官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给我讲道理。他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村里执行特殊的规定,目的是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这些志愿者都是村民,大家轮流一天24小时在外面站岗,非常不容易。”小周听了,深刻认识到错误,一笔一划写下200多字的悔过书。

“他虽然不配合防疫查控,但情节较轻微,最后也诚恳地向志愿者道歉了。如果给他一个行政处罚,显然太重了。”做了几十年民警,陆德明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小周的表现在他看来“是真心悔过的”,“但是完全不处理,恐怕会让志愿者寒心。我就跟村委会主任商量,怎么给他一个恰当的处罚,既要让他承担责任,又要体现人文关怀。”

他们商量下来,提议让小周做7天防控志愿者作为“处罚”。“除了让他吸取教训,也想让他能换位思考,亲身体会志愿者们的付出和辛劳。”

一颗种子

“这个处罚我接受。”小周自知犯了错,应该得到处罚。虽然嘴上爽快答应了,但回到家后,他心里却犯起嘀咕:“有些忐忑,不知道会不会接触到感染者……”

这种担心很快就被“责任感”取代。“每一个进村的人认真询问、核对身份,也要耐心解释相关规定、政策……真正站到那里,心里油然生出一份责任感。”从一开始的紧张、局促,检查一个人需要2-3分钟,到之后愈发熟练,只要30秒左右就能完成检查,小周很快进入角色。“累倒是不累,就是嘴巴有点干。”

7天的志愿服务中,小周偶尔遇到“曾经的自己”,心里百感交集。除了反思和悔恨,还有愤怒。“有的人态度十分蛮横,完全无法沟通,对我们破口大骂、推搡的都有。这也是我犯过的错。”

“跟我一起做志愿者的,都是自发报名的村民。白天是年纪大的,晚上是年轻人,24小时都有人值守,大家很认真也很辛苦。”其实小周也很辛苦,但他觉得没什么。陆德明告诉记者,小周上的是夜班,从凌晨3时到早上6时,负责搬运、清点、上架各类货物。下班后,原本就回家睡觉了,但当志愿者的那几天,他得坚持到中午11时撤岗才能休息。

“说白了,大家又不拿工资,为什么这么拼?还是陆警官说的,这么做为了保护所有人,也包括保护自己和家人。他们主动站出来当志愿者,我觉得挺伟大的。”小周说,有了这次“角色转换”的经历,以后他会关注更多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如果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当志愿者。虽然我的力量不大,也想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真心的。”

陆德明很欣慰,处罚目的达到了。至少,小周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向善的种子。

在老陆看来,不管哪种形式的处罚,都是为了让做错事的人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对一些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对一些轻微错误,在法律框架内,不妨尝试人性化的纠错手段。我想,这就是上海城市温度的内涵。”

“志愿者”小周在工作中




栏目主编:张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