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这个只有14天的“家”,让尿毒症患者、孕产妇、老人和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分享至:
 (153)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华 2020-02-23 06:48
摘要:作为医生,大家的心愿是一样的,我们希望中国早日战胜疫情,这里的工作也就能迎来胜利,每个人都回归正常的生活。

嘉定集中医学观察点马陆驻点负责人陆萍医生又一次翻开笔记本,仔细核对人名、房间号和信息。14天的观察期,让集中隔离点成了重点地区来沪住客“临时的家”:这里有尿毒症患者、孕产妇、行动不便的老人、孩子、焦虑症人士、其他慢性病患者等。正是驻点医护人员、志愿者的共同尽职坚守,提供居家式的专业医务保障,让“住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图说:医护人员送别解除隔离的“住客”。

2月10日,马陆驻点第一批167人解除隔离,他们在平安健康离开时,不忘向相伴14天的医务人员表达感谢。“一句真心的‘谢谢’,让我们感受到医生职业的意义。我们穿着白大褂,这就是使命召唤。”一名从大年初三值守至今的医生,这么感慨。



一个综合性治疗方案:让尿毒症患者控稳病情



1月25日,大年初一,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嘉定区卫健委进驻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命令。“第一批需要16个医护人员,大家都踊跃报名,初三就集体驻扎下来。”有23年医务工作经验的陆萍医生介绍,“我当时没太多考虑,想到自己具有参与抗击非典的经验,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

图说:日常防护。

大年初三,45岁的戴女士从湖北来沪,在高速道口被送至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14天后,当她在《健康观察解除告知书》上签字时,双手捧着一台电子血压计交还值班护士,“我有尿毒症,每天都要做腹膜透析,这里的医生、护士真好,不仅及时帮我代配送来救命药、救命针,还关照我每天测量血压,控制好了病情,太感谢了!”

隔离期间,戴女士不仅要照顾孩子,自身的身体情况也比较复杂,不仅需要每天腹透,还需要注射利血宝改善贫血。由于病情比较复杂,专科化,驻点医务团队第一时间联系嘉定区中心医院和瑞金北院,分别请肾内科医生和高血压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指导诊疗方案。在二位专家给出诊疗指导后,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药剂科人员至嘉定区中心医院代配药,安排护士给予注射等治疗,让戴女士得到及时的治疗。

图说:观察点的医务人员每天观察情况、测量体温等。

由于戴女士入住时血压比较高,考虑到尿毒症病人血压需要控制平稳,血压变化容易导致原发疾病加重,驻点医疗团队还向住在8416房间的戴女士,送上一个电子血压计,并在便笺写下温暖提醒:“请您在上午8至10点、下午16点左右各测一次血压,如有异常请电话驻点医生,我们将及时为您处理。”

陆萍表示,“我们16名医务人员从驻扎第一天起,希望发挥医务工作者的专长,给大家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协助他们平稳度过观察期。我和几个重点需要关注的人员都加了微信,14天期满后,看着167人平安健康集体离开,感觉很欣慰。”


一颗帮助睡眠药:身体心理面临工作极限



驻点医疗团队一名医生直言,相比第一阶段,如今工作强度降低了一些,“刚开始时间紧任务重,第一批次我们医护人员每个班次工作8个小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不仅承担医学观察工作,还要做客房服务、清洁维修、垃圾清运等工作,真的很累。

图说:观察点接收隔离人员。

根据防疫要求,电梯所在区域属于“清洁区”,隔离人员所在房间属于“污染区”,医护人员从清洁区进入隔离区后,必须从污染区的楼梯上下,特别是垃圾清运等,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一件一件只能走楼梯,“蚂蚁搬家”。“刚开始,我们要把垃圾一袋一袋从6楼、5楼、4楼、3楼一层层背下来,穿着厚重的隔离衣,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现在流程更清晰,随着志愿者、居委干部、公安干警等加入一起战斗,我们做好医学专业的事就可以。”

除了克服身体疲劳,如何有效安抚“住客”的焦虑情绪,也是一门学问。隔离人员有些是自驾车从高速上被引导过来,有些是由社区排摸后送至这里,他们中的有些人会挑剔集中医学观察点的设施差、网速慢、房间小,进而产生种种不满情绪。更多人因为对疫情发展、工作饭碗的担忧,引发了焦虑症状。这时候,医务人员、心理医生也及时介入,给予心理安抚。

图说:接收前的准备工作。

不到30岁的坤仔有过敏体质,本身就有荨麻疹病史,在隔离14天里因为焦虑紧张情绪再度发病,浑身都是红色风团样斑块,甚至头皮处都遍布皮疹。驻点医务人员不仅帮他及时配药,还在他不舒服时陪同转运到二三级医院皮肤科门诊,“最后控制好了,还是焦虑紧张心理引发的。”

还有一位张先生态度十分蛮横,和医护人员吵架,试图强行提前离开,“我再不去上班,老板就要开除我了,我工资也没了,什么都没了,你们千万别拦我!”得知情况后,医务团队建议张先生联系老板,“国家对疫情影响企业有政策,老板也不会无缘无故扣工资,也不会开除你的。”果然,对症下药得到了好的结果,在得到老板不因隔离开除、不扣薪水的承诺后,张先生态度明显好转,表示会安心隔离。

“这时候,我们就和他们多聊天:微信聊天、电话聊天,给他们自信,消除焦虑。时间长了,他们就当我们是朋友、家人一样,有了信任感,心理疏导也就有效了。”陆萍介绍,每个驻点也有来自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医生,他们不仅能给住客带来心理疏导,也不忘叮嘱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医务人员,“学会自我调适。”

她也坦言,“我们第二批医护人员其实已面临身体、心理极限,我自己觉得有点胸闷、大脑反应慢,但心电图显示没事。这里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压力和日常完全不同,我们医护人员每天也都要吃一些有助睡眠的药物才能入睡。这也是精神科医生推荐的。”


一份奶茶小礼物:临时家人的暖暖温情



2月8日,元宵节,是中国人全家团聚的日子。这一天,陆萍和伙伴们在工作前台收到一份神秘的爱心礼物: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外卖打印单上还特别注明:你们辛苦了,亲爱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元宵节快乐哦!

图说:一名“住客”在元宵节向医护人员“投喂”爱心奶茶。

“单据上没写姓名,只有电话,真不知道谁的,大家都在猜。”陆萍笑着说,我猜测可能是隔离点的“住客”表达心意,就去人员信息表中核对号码,“167个人的号码我们都有,果然最后对上了,是还在隔离的余女士。”我们发短信感谢道:‘感谢您的爱心奶茶,更感谢你们积极配合我们工作,希望您和家人身体健康。’”被“福尔摩斯”发现的余女士也不再潜伏: “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你们让我们感到家的温暖。感谢感谢!”

共同战疫,也让驻点医疗团队发现更真实的彼此,结下战斗友谊。这几天,陆萍和伙伴们已迎来第二个“14天循环”。相比第一批次167人的集体入住离开时的相对统一,如今驻点医疗团队面对的新形势,是人员进出的零散复杂、不可预测。上午6点半,当班团队成员就要起床洗漱,用完早餐后进行早晚班交接,一般下午就要准备接人:“每天充满不确定性,不知道今天来几个新面孔,还要算好每天有多少人呆满14天解除隔离。更辛苦的是穿闷热防护服工作的值班医生,一天下来浑身都湿透了……”

图说:观察点的医务人员表达感谢。

陆萍告诉记者,社区医生在驻点的工作很辛苦,但相比那些在武汉逆行的白衣战士们,相比在隔离病房救治危重病人的同行,这些辛苦似乎又不算什么。“作为医生,大家的心愿是一样的,我们希望中国早日战胜疫情,这里的工作也就能迎来胜利,每个人都回归正常的生活。”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嘉定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内插图:嘉定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