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武汉日记】爸爸是新冠轻症患者,他的患病经历和康复经验
分享至:
 (1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小溪 2020-02-22 13:57
摘要:这一次,他被带离隔离轻症患者的医院,再一次回到最初的隔离病区。

疑似

2020年1月24日,是我有记忆以来最难忘的一个除夕。那天上午,我和父母一大早去医院拿前一天的肺部CT检查结果,全副武装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呼吸科医生对爸爸说,很像“那个”,你要入院隔离。 

“那个”就是新冠,1月23日,因为“那个”,武汉宣布封城,一封就封到了今天,之后,湖北全境陆续开始了自我封锁。武汉封城的消息让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新闻里不断出现的病毒来源——华南海鲜市场,距汉口火车站仅有1千米。而1月19日,我从上海回老家,于人口密集的汉口火车站停留了2个半小时,等待换乘。23日的封城令触发了此前的回忆:回家的前几天,先生反复叮嘱我多买一些口罩,在汉口换乘时找人少的地方独自等待,一定戴好口罩,半小时换一个。然而,1月19日的汉口站,春运高峰,熙熙攘攘,人流如织,目力所及,几乎无人戴口罩。 

23日,我和家人努力回忆近期的武汉接触史,发现一家三口都有。1月19日,我在汉口站停留。1月11日,父母参加了乡下远房叔叔家的宴会,当天,有从武汉回来的客人。此时,爸爸已感冒咳嗽一周,身体乏力,胃口不佳。一切都指向可能存在的危险,我们当即决定去医院,全家做一个彻底排查。 

接着就是24日上午,爸爸的肺部CT结果显示疑似,被收入隔离病区。 

阴性

虽然被隔离,但我们很乐观。爸爸入院时,并没有当时强调的典型发烧症状,且不少新闻都报道了轻症患者自愈的情况。这种乐观很快得到印证,26日,爸爸的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我和妈妈高兴得几乎跳起来。也许不久,爸爸就可以回家了。 

这种期待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断燃起,又不断暗下。伴随着焦虑、担忧,害怕,也伴随着感动、勇气和信心。 

跟随26日好消息而来的,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远房叔叔离世,这位远房叔叔和爸爸住在同一家医院的隔离病区,正是1月11日在乡下举办喜宴的那一位。是真的吗?那个50岁出头的叔叔,那个刚给儿子操办喜宴的叔叔?不真实的感觉冲击着我,为了找到平衡,我努力写好日程表,希望时间表和计划能给我带来还能够掌控些什么的安全感。 

从24日开始,我们陆续接到来自各个机构的电话:疾控中心、爸爸的工作单位、社区。27日,爸爸作为轻症患者被送去另一家医院隔离,也是这一天,我们找到一位中医熬了中药送去。医生说,免疫力、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自愈能力,我们要有信心。无论是药物还是他的话语,都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 

隔离期间,爸爸几乎每天都与我们视频通话,他的精神状态不错,即使隔离也坚持每天在病房内散步,胃口也好,有爱心人士送来午餐,爸爸说很美味。又过了几天,天气转凉,昼夜温差高,爸爸说病房有些冷。根据已有的信息,我们了解到保暖对康复的重要性,于是给爸爸送去了暖手宝和棉被。送完保暖用品的第二天,县城开始了全城戒严,所有私家车一律不许出门。如果晚一天,这些物品就送不到他手中。 

如今回头看,一切都像踩点赶上的末班车,哪里出一点差错,后果都难以想象。 

辗转

2月3日,情况突然有了变化,爸爸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这一次,他被带离隔离轻症患者的医院,再一次回到最初的隔离病区。这让他非常焦虑,对自己的状况担心起来。所幸爸爸向来沾枕头就着,这个特点往常被我们调侃作“睡神”,这一次却成为提高免疫力的救命技能。 

认识的医生朋友告诉我们,即使是阳性,也不要恐惧,因为试剂检测并非百分百准确,已有不少专家建议采用肺部CT作为诊断标准,而非试剂。随着时间推移,相关报道越来越多。有关“新冠”的信息不再局限为“重症患者较少,主要是有基础疾病的病人”,一些年富力强却不幸去世的报道接连出现。让人安慰的是,爸爸的咳嗽症状开始缓解,胃口很好,气色也红润起来。 

等待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坏消息和好消息。天气渐冷,雨雪交加。爸爸从隔离病区转入内科大楼。新增病例数依然在高位。爸爸开始停药观察。爸爸所在医院的一位医生感染去世。第一例治愈患者出院。 

时间概念渐渐模糊,常常忘记今天是星期几,但却清楚是隔离的第几天。对手机异常敏感,等待它带来爸爸的好消息,等待它通知我们电梯打开了,戴上口罩下楼取菜。小区已由物业登记住户需求,统一购买。 

痊愈

2月14日,社区通知我和妈妈去医院复查。工作人员说,这个病毒变化多端, 1月24日的CT结果并不能证明此刻我们的健康状况。为了保护我们,需要再做一次检查。 

在网格员的带领下来,我们来到医院。所幸等待的时间很短,我们很快拿到了CT报告,一切正常。就在这时,我们接到了爸爸的电话,他出院了。这并不是一个很突然的消息,几天前他就开始停药观察,核酸检验结果呈阴性。但因为等待了太久,太害怕这不是真的,我们越走越快,担心走慢一点,又有什么变化。就这样,我们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爸爸。 

不能拥抱,甚至为了保持安全距离,刻意隔着一条街,互相喊话。

“终于出来了!”

“不要在这里说话,先回家!”

“嗯,先回家!” 

遵医嘱,爸爸需要在家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活动范围局限在卧室。回家以后,他胃口大开,嗓门比入院前还要宏亮。 

隔离了这么久,爸爸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一共四条。一要保暖,二要当餐,一定要吃饱。三是中药,服用发汗后,他轻松了许多。四是心态,配合医生治疗,相信自己一定会好的,一定会好的。 

今天已是爸爸回家的第七天,社区的购物渠道畅通,前不久还运送来新鲜的蔬菜,我们不再担心食物不足。天气逐渐转暖,晴朗的日子多,阳台的瑞香开花了。




上观新闻正在征集抗击疫情新闻线索。

无论您是患者、家属、一线工作者,还是身处武汉及周边的普通市民,如果您有关于这次疫情的故事、见闻,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如下:

记者 肖书瑶 微信/电话 15201920158

记者 王 潇 微信/电话 15216704513

记者 杨书源 微信/电话15216825039

记者 张凌云 微信 rtclouds 电话 13585695928

记者 殷梦昊 微信/电话 13162822376

记者 王 倩 微信/电话 15620692605

记者 雷册渊 微信/电话 15900859665

记者 李楚悦 微信/电话 18801794272

记者 郑子愚 微信/电话 15800910823

记者 李彤彤 微信/电话 13857726992

记者 脱崟 微信/电话 17801077237

记者 胡雨松 微信/电话 18801939657

编辑邮箱:zaifei@jfdaily.com (来信请注明联系方式)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尤莼洁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