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抗疫战里的心理疏导故事②|返沪老师来电倾诉:一个人在家很孤独
分享至:
 (6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20-02-20 19:06
摘要:心理咨询师开出的“药方”是:寻找倾诉对象,如果找不到,可拨打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在家里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沉浸其中、自得其乐,就能忘掉孤独。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人因为一直待在家里出现了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近日,一名年轻教师拨打了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12320-5,说她从老家返沪后,一个人在家感到很孤独,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市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二级心理咨询师朱晨玮认为,这个案例具有典型性,相当一部分因疫情出现心理问题的公众有孤独感,建议他们勇于寻找倾诉对象,把苦闷说出来,此外要在家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把注意力从孤独感中移开。

哭出来后,语调轻快很多

朱晨玮从事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工作已有5年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接听的电话中,一半以上都与疫情有关。令他印象最深的一通心理求助电话,来自一名女教师。寒假里,她回到了外地老家。校方希望老师们早点返回上海,所以她2月初就返沪了。“没想到,因为疫情,上海中小学开学推迟了,我只能整天一个人待在家里。”

她告诉朱晨玮,自己不会做饭,因为怕感染也不敢叫外卖,每天只能靠方便面、饼干等填饱肚子。作为新上海人,这位老师觉得自己“孤苦伶仃”,吃不香、睡不好,又不想把这些情况都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她也想过打电话给闺蜜倾诉,可是怕对方不能感同身受,把自己当作祥林嫂。

陷入这种孤独、无助状态多日后,她拨打了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话里,她找到了朱晨玮这位倾诉对象,流着泪把苦闷和盘托出。这位心理咨询师知道,倾诉的减压效果很好,于是耐心地听姑娘诉说自身经历和感受,并不时插话询问,关心她的情况。“我觉得她哭出来后,语调就轻快了很多,所以情绪释放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朱晨玮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除了倾听和表示关切外,我还问她有什么兴趣爱好,因为在家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把注意力从孤独感中转移开。”得知姑娘喜欢看电影、追电视剧、练瑜伽后,他说:“现在你整天待在家里,正是看电影、追剧的大好时机呀。瑜伽也可以在家里多练练,作为健身和放松。”

精神压力引发怨气和谩骂

朱晨玮分析说,这个案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个人在家里待久了,容易产生孤独感。如果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孤独感就难以排遣。对于这个人群,他开出的“药方”是:寻找倾诉对象,如果找不到,可拨打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在家里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沉浸其中、自得其乐,就能忘掉孤独。

还有一类人,在家待久了且因为疫情精神压力较大,会产生怨气,其语言带有攻击性。朱晨玮接到过这类人的电话,他们不是哭泣而是抨击、甚至谩骂,比如指责所在小区的居委会、物业公司管理太松、消毒不到位,焦虑情绪溢于言表。“接听这些电话时,我肯定不能跟他们‘顶’,而是要耐心地做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把负面情绪宣泄掉。”

呼吁不要转发负能量信息

如今,这种负面情绪在网络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很多网民的评论带有攻击性。接听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的知音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心理咨询师孙嘉仪认为,这与互联网上的信息爆炸密切相关。与“非典”时期不同,现今网络媒体高度发达,不少谣言和真假难辨的负能量信息通过手机流传,容易引发公众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还会与正能量信息交织在一起,造成受众的心理冲突。“我建议市民多看主流媒体的报道,主动屏蔽谣言和负能量信息,这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朱晨玮的观点与孙嘉仪相仿,认为信息爆炸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心理焦虑、攻击性语言的重要原因。他通过媒体向公众呼吁:“请不要在微信群、朋友圈里转发包括谣言在内的负能量信息。”他解释说,对负能量信息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看后不易产生负面情绪,而有些人会放到心里去,感到焦虑甚至恐慌。由此可见,把这类信息转发到微信群和朋友圈,可能会有明显的负面传播效果。因此,在当前特殊时期,公众在微信里转发信息需慎重。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