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每天看5小时新冠肺炎新闻后,这个上海爷叔半夜起床7次开窗通风,家庭医生告诉他……
分享至:
 (73)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华 龚洁芸 姚勤毅 2020-02-19 06:47
摘要:社区医院将进一步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常规健康服务的职能,让居民切身感受到“身边的医院”更值得信赖。

“没想到社区站点这段时间还开放,还有新华医院的专家坐镇,我再也不担心疫情期间看病治疗了!”2月17日一早,陆阿婆来到杨浦区双辽路上的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站,在家庭医生周理成的问诊下,配齐高血压药物。

当天,扎根社区20多年的家庭医生叶晓景,也在长宁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室内,为一名签约多年的居民开具治疗糖尿病3个月用量的药品。这位爷叔摘掉帽子,捋着头发笑了,“现在去大医院人多风险大,还是到这里更方便、更放心,也更熟悉。”

疫情发生后,上海基层医护人员牢牢构筑起市民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在抗疫中扮演重要角色。早在春节期间,申城的24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全面参与社区、道口的排摸防控,对居家和集中隔离人员每日观察管理,工作量大面广;随着节后全面开诊、近期全面复工,社区医院将进一步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常规健康服务的职能,让居民切身感受到“身边的医院”更值得信赖。



以人为本,让就诊体验“更便捷”



疫情防治关键时刻,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不过,居民家里常备的医药箱空了,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没了,怎么办?联系签约家庭医生预约就诊时间、按时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是稳妥办法。

既要做好疫情防控,降低居民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又要提升就医体验,让居民就诊又快又好提高效率——慢病长处方、微信沟通、在线答疑、流程再造、加强预约等,上海的社区医院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纷纷找到了双管齐下的应对之策。

坐落于长宁芙蓉江路的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在就诊大厅看到,依旧有三五人排队挂号、取药,秩序井然,忙而不乱。“我们大厅比较狭小,过去高峰时,药房窗口排队要绕一圈再排到预检台,一排半个小时,高峰期候诊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现在疫情期间,如果还是人挨人排队存在风险。”中心主任白雪林介绍,“虽然目前患者量不比节前高峰,但我们还是想办法增开一个发药窗口,尽量加快患者取药速度,居民的反馈也很好。”

“没想到手机上能看病,还能送药上门……”在普陀区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间,记者从前来看病的市民口中,听到这样的感慨。这里的家庭医生时刻惦记着“粉丝”,加强线上问诊,工作之余还通过电话、微信聊天、视频等关心一下卧病在床的患者、在线答疑解惑、给予心理安慰。门诊医疗组组长孙玉梅说,“我们隔离的是病毒,线上依旧可以询问情况,医生和患者间的温度不能隔离。”

为减少居民在特殊时期往返医院,根据相关规定,上海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门诊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师评估符合要求后,最多一次性可开具三个月用量的药品。对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辅助药物,也进行了适当放宽。杨浦区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负责人顾颖介绍,“我们确保病人每次能配一到两个月的药,也同时保证延伸处方的用药,减少患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配药往返。”

这段时间,上海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诊,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全市6000余个家庭医生团队主动关心签约居民,运用手机APP、微信、电话、短信等多种途径,关心了解签约居民健康状况与需求,第一时间解答健康咨询;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群,继续做好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服务;对于肿瘤晚期患者等,全市1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机构或居家安宁疗护服务。

心理按摩,做市民健康“贴心人”


“我的一个签约老病人,今年70多岁了,前几天来找我看病,说他晚上根本睡不着觉,太焦虑了,一晚上起床7次,就为开窗通风,怕得上新冠肺炎。”作为工作室主管的叶晓景用一个案例描述家庭医生的心理按摩作用,“除了少量开了一些帮助睡眠的药物,我更让他少看电视新闻,从5个小时减少到45分钟!”

叶医生介绍,由于相关媒体报道增多,有不少老年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出现了一些焦虑情绪,故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你既没有家族史,也没有和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接触史,患上新冠肺炎概率,是非常低的。”叶医生告诉这位患者不要关注太多的新闻,降低焦虑感,同时吃一些有助于睡眠的药物。“没几天,他就来电话反馈了:叶医生,你没说错,你的诊断真管用,这几天我睡得踏实了,谢谢!”叶医生说。

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主任赵钺解释,“叶晓景医生本身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对安抚患者情绪、互动交流方面驾轻就熟,加上家庭医生本身和居民关系很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更容易得到居民信任。”

据悉,该工作室本身和长宁精神卫生中心有联谊,在社区站点共建一个心理角,不少居民非常愿意和身边的家庭医生发发牢骚、吐吐槽,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老百姓对疫情适度恐惧,也很正常,然后他们会先问家庭医生,是否有必要去三级医院就诊?这首先就是对家庭医生的一种信任。”

服务下沉,居民在家门口“看专家”


在属于三甲的新华医院门口,一张温馨提示同时贴在了门诊显眼处,分流了不少原本前来看病的老病人:“同时签约新华医院和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患者,并有相关药物使用医嘱的,请前往双辽路家庭医生工作站配药。”

杨浦区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辽路家庭医生工作站,距离新华医院只有短短200米——有着“过条马路就到”的优势,工作站与新华医院从2018年起开始医联体长期的合作,心血管病、内分泌科和肾脏内科的慢性病人都可以在这里看新华医院的专家,配到三甲医院才有的药。

每逢周四,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李锦祥副主任都会如期而至。不少病人等在这请李医生看病、调药。疫情下,新华医院各科室有不少医生护士前往发热门诊支援,但为了照顾到社区的老病人,李锦祥依旧在上周四下午1时半来到了家庭医生工作站,为几十位老病人耐心问诊看病。

一上午,周理成医生看了80多位病人,几乎一刻不停。这些病人大多数都是有着慢性病、前来配药的老年病人。“你看你看,这个只有周四新华医院专家来才开得到的‘好药’,现在放开了,家庭医生就能开!”陆阿婆很开心。

据统计,自2月3日开诊后,截止今天,双辽路家庭医生工作站累计诊疗服务646人次,其中有近30%从新华医院各科室分流而来。有不少病人还是第一次来社区就诊,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以及同质化的药品,让每一位病人满意而归。

有趣的是,这恰是长宁区家庭医生叶晓景旧话重提的场景再现:“我在最初当家庭医生的时候,二三级医院的专家医生,会下沉到社区。现在我们和二三级医院专家结对,通过转诊、全专对接,他们成为家庭医生背后的资源。但我还是希望,等疫情结束后,二三级医院的年轻医生,能像过去那样,每个月能下沉社区一两次,让患者享受更便捷的专家服务。”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张弛
文内插图:张弛、戴敏、龚洁芸、上海长宁微信 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