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抗疫战、心相助①新冠肺炎患者心中迈不过什么坎?专家提醒社会各方关注后期心理重建
分享至:
 (41)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20-02-13 17:59
摘要:“此次新冠肺炎和患者免疫力密切相关,心因性不适最直观造成的失眠、乏力、没胃口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不仅影响临床诊断治疗进展评估,也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编者按】

一场全社会关注的战“疫”,让不同人群因所处位置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危机程度和内容。直面病魔来袭的患者、冲在一线的医护、焦虑不安的大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走近不同群体,了解他们究竟需要怎样更精细、更紧迫、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抗疫在前,让我们用心守望相助。



“医生,我手麻胸闷,是不是要脑梗了?”

“医生,你看看他,病情这么重,我是不是也会被传染?”

大年初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俊作为首批首位心理援助专家,奔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下来的2周时间里,他深入隔离病房,为多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了支持性心理治疗。“有些患者的表现症状很有代表性。”陈俊说,焦虑、抑郁、失眠、愤怒……疫情来袭,击垮患者或许不只是病毒,还有“心魔”。

新冠肺炎患者们、疑似患者们心中最跨不过去的那道坎,究竟是什么?

 

图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俊





“浑身不适”的年轻患者捏着安眠药入睡了

“我睡前有写小日记的习惯。”陈俊目前尚在市公卫中心隔离观察期间,他告诉记者,日记的第一位“主人公”是位年轻女孩。虽然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但治疗期间她的生命体征、影像检查等都较平稳,属于典型轻症患者,但她“不舒服”的状态却极为频繁:气喘、麻痹、胸闷、失眠……“许多非精神科的同事们都看出来,小姑娘很紧张。”

穿上全套隔离服的陈俊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女孩一连串倒出问题:我会不会死?父母会不会被传染?我会不会睡着了就醒不过来?我胸闷气短手脚发麻医生救救我……“我递给她一个纸袋,让她对着袋口呼吸。”陈俊说,精神紧张的患者容易加快频率做深呼吸,导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即呼吸性碱中毒,临床上称“过度通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过高过低都可能引起不适。

渐渐地,女孩的情绪随着对话稳定下来,但她还是问陈俊:能不能给我用点药?“我没有拒绝她,向她仔细解释了新型镇静睡眠药物与传统安定不同,不容易造成药物成瘾,如果真的需要可以服用,‘但我相信你可以自己克服的。我们现在对疾病有了客观认识,你的父母现在一切都好,你的病情也在逐步缓解,没有什么可以担心到睡不着的事情,对不对?’”捏着安眠药的女孩入睡了,第二天她高兴地告诉陈俊,“我没吃药,感觉自己心里真的舒服多了。”


特殊时期应斩断患者间负面暗示

“其实除了急危重症的无意识患者外,确诊患者与疑似患者也都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对着手机惶惶不可终日。”陈俊说,有一对住在同间病房的中老年患者,他们的问题简直神同步,跟一对双胞胎一样,“有一天他们的主管医生找到我,说两名患者高度同步:睡不着就一起睡不着,不适症状也几乎同时出现。”

在他看来,斩断患者间的相互负面暗示在治疗期间尤为重要,“此次新冠肺炎和患者免疫力密切相关,心因性不适最直观造成的失眠、乏力、没胃口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不仅影响临床诊断治疗进展评估,也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陈俊说,“双胞胎”中的一名患者的确病情更重些,“平日里采取的患者互助团体性治疗,可能并不适用于特殊时期。”

患者们最难熬的是什么时候?陈俊说,“是等待每一次检验报告的时候。未知的恐惧会放大他们的情绪,而这时候比起精神科医生,24小时参与治疗、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医护人员或许能给他们更好的释疑和疏导。”


社会亟待重点关注疫情后期的心理重建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确诊患者与疑似患者若出现一些精神情绪,属于应激反应,并非精神疾病,绝不应该在此时再给他们扣上帽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陈珏指出,对患者提供心理干预要符合及时、简短、就近和以目标为导向4大特点,“在隔离病房,不是平日常规可能长达一小时的心理治疗,患者没有精力体力,医护人员也存在感染风险,因此每句话都要落在实处,让患者感到安全。”同时,要尽量帮助他们促进正常功能的发挥,“我们看到,在武汉方舱医院,患者们一同跳广场舞,乐观的心情会感染自己和周围人,重新获得对健康、生活的掌控感,也有利于抗击病魔。”

两位专家也特别提到,随着抗疫逐渐深入,社会各界也应该开始关注治愈后、隔离期后的患者群体心理状态。陈俊提到,有位治愈患者不愿出院,细问后才得知,“我是村里的,大家保守,不欢迎我回去。”从急性心理冲击阶段到后期心理重建阶段,亲友可能的感染或离世、有家难回的尴尬、对自身产生的厌弃与怀疑都可能引发次生心理灾害。

陈俊还记得,汶川地震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邀请我国9位心理专家前往神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灾难精神医学培训。“日本统计发现,地震后第一年自杀率较平日高出一倍,除了精神专家外,社会各领域如学校、企事业、社区力量均应投入,共同提供长期心理援助。”陈珏说,“战疫需大家共同面对,看不见的心理创伤,也需要社会共同抚平。”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姚勤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