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李银河认不出王小波的话?谁来分辨和捍卫那些“网络名言”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张熠 2020-02-03 20:49
摘要:只要是你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就是你的原创。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唯独见了你,云海开始翻涌,江潮开始澎湃,昆虫的小触须挠着全世界的痒。你无需开口,我和天地万物便通通奔向你……”在网上随便一搜,都会指出这一“名言”出自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近日,微博用户“诗人骨头架”指出社会学家李银河抖音账号上发布的该内容为其原创,并非王小波的作品。李银河抖音账号上该条视频删除后,李银河团队拒绝对此次侵权公开道歉。事后,“诗人骨头架”将一条与李银河方争执的电话录音发布,引发热议。在录音中,李银河方对博主所举证“微博首发即原创”提出质疑,认为微博发布内容不足以证明原创,要求对方提交法律证据。

类似的“名言”比比皆是,在网络以讹传讹中,真正的原创者往往无人考证。如何看待这类创作?难道它们都需要借用这种方式才能被大众认识?

举证“非原创”应由侵权方进行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在《百年孤独》里在哪一章啊?”“‘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苏轼的名句吗?”“‘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求这句话的出处和含义?”类似网红名句比比皆是,往往标明出自某位名家或某部知名文学作品,有人乐于接受和引用,也有许多好学网友考证源流。但在网络上,答案往往真伪难辨,比如有人指出“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并非出自《百年孤独》,而是来自2003年天涯论坛上暮已成昼对《她比烟花寂寞》的影评。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这几句话长期被和王小波绑定在一起。1月30日起,微博用户“诗人骨头架”连发多条微博为这首写于2017年1月19日的小诗维权。“这句话被很多人拿去发布,作者栏上标注着王小波先生的姓名。”她表示,“除了营销号外,甚至还有一些知名杂志官博以及名牌大学的官博。”

其实,不单单是抖音平台,在搜索平台上输入“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这句话,就会跳出118万条与之相关的信息,绝大部分被冠以“王小波”之名,网友信誓旦旦宣称这首诗出自书籍《爱你就像爱生命》,还有好事者将这首诗翻译成了英文。“诗人骨头架”说:“即使是原创者,也有无法证明一句话归属权的无力感。”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流传甚广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网络上就有雷军说、冯唐说、苏轼说等不同说法,莫衷一是。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兴起,用户内容发布渠道变得更加多元,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给侵权界定带来一定困难。

创作者如何证明原创作品的归属权?“只要是你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就是你的原创。”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为此咨询了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何陈勇,他表示,著作权人有发表权和署名权,所谓发表权就是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作者可以将作品出版发行、广播、上映、口述、演出以及在网络公开发表,这些都构成作品的公开发表,当然也包括像微博这样的网络平台。”

在他看来,博主“诗人骨头架”在微博上将其写的短篇发表,就是一个行使发表权的过程,“她无需再去举证自己的原创性,如果李银河老师团队认为‘诗人骨头架’的作品不是其原创的,应当由她的团队来举证证明。”至于电话录音中,李银河方提到的,360浏览器搜索结果的时间线显示2013年就有这段诗句,何陈勇认为这涉及到用来举证的“证据”问题,“这是一个合理的视角,但最终要从技术及其他侧面去证明是否搜索平台时间线错误等原因。一旦确认侵权,这句话被用于发表或取得商业利益,被侵权人可以请求赔偿,也可以要求对方公开道歉并停止侵权。”

何陈勇同时表示,网络时代的维权难度更大,以“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这句诗为例,误用的不止一次,更不止一家平台,“权利人需要一个一个去维权,会耗费很大的时间成本”。他建议,权利人可以先选择维护重点平台的权利。



误读和侵权同样可怕

“我经常发现作品在网上被人摘抄,没有署我的名。”上海作家钱佐扬表示,在网上发表的作品未经同意就被转载常有发生,让他更不能接受的是,这些摘录和转载往往会更改原文字句和偷换概念。“有些句子放在上下文中,会有确切的理解角度,但单独摘录出,割裂了原来的语境,可能意思就变了。”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现象,读者对作家和一部作品的整体概念、印象,往往是建立在某一句话,或者某一种只言片语的解读上。许多人为了占取网络热搜或是博眼球,往往会选取作品中的一个点断章取义引发共鸣,尤其是文学作品里反映感情、情绪、欲望的语句。其实作家要表达的内容是多维度的,划重点式的阅读和传播非常不负责任。”在钱佐扬看来,名言摘录式的传播,会让阅读走入歧途。

只要翻一翻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就会发现,该书查无此言。但在百度知道上,绝大多数人都回答“见山是山”等句出自王小波写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有人还看似权威地附上了该书介绍和王小波的资料。这些答主纷纷援引该书的原因和底气在哪里?换句话说,知道王小波名言出处的读者,为何不能分辨出王小波的语言和文字风格?

“我始终相信那些乱用语录的,八成都没完整看过人家的哪怕一部作品。”豆瓣用户“阿阿暮暮暮”做了因为“矫情”表象而被误读的作家梳理,张爱玲、村上春树、太宰治、川端康成等都是因“名言”“金句”盛行而被误解的作家。他认为,像川端康成这一类文笔很优美的作家,把单独一两句话拿出来看可能是有点矫情,但那是脱离了前后语境和故事支撑的内容,细读完整作品,会发现背后有深刻的思想内核,不只是华丽、无病呻吟的辞藻而已。“至于把不知哪里来的网站博文安到人家身上的行为,就当个笑话看看得了。”

“近来还有人看到苏东坡在诗里写过‘荐以薰鼠烧蝙蝠’,就说他是吃蝙蝠死的。其实诗人作诗用字,也有为了平仄、押韵等多重考虑。很多读者对作家立场、态度往往通过只言片语生成,造成全方位的曲解,甚至引发网络暴力,破坏了网络创作生态。”钱佐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和网络快餐文化、快感文化特点有关,很多人懒于思考,企图走阅读捷径,截取有刺激性的语句传播,使得文学作品真正的思想含量、理论高度被忽略了。他建议,应对网络上这种风向进行规导,呼吁大众公正、全面地审视文学作品,建立更良性的网络创作和阅读生态。“在网络空间,误读和侵权同样可怕。”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网络截图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