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风云 > 文章详情
上海文艺界:如何理解总书记的讲话
分享至:
 (11)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4-10-18 11:18
摘要:“微信群里所有导演都转发了总书记讲话,‘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是大家一致选择的转发标题。这就是心声,这就是民心。”

 

17日上午,在市委宣传部召开的“上海文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与会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总书记在文化发展关键时刻做出的关键性讲话,对于文艺工作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了系统阐释和深刻回答,指出了文艺工作存在的问题,更指明了文艺工作发展的方向。

 

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叶辛(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海7位与会者之一):

 

这次座谈会和以往不同的是自始至终是习总书记自己主持会议,自己第一个讲话,每位艺术及发言后有一个点评,和艺术家有所呼应。比如说,李雪健讲得很感人,他拍戏中受到英雄人物的感染,还现场表演起来,唱了一首歌。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的特质就是自讨苦吃,说着说着都掉眼泪了,很感人。

 

会前我还收到一条短信通知,写“请注意一定穿便装”。这次我也带了一件西装,但是没穿,就穿着一件可以防雨的黑衣服去了。 会场的气氛很亲切,总书记是用探讨性的语言与大家交心,而且他说的都很到位。我昨天到南京参加一个活动,有位青年作家一见到我,问这个会和这个讲话会不会是管我们的。我的感受是,总书记的整个报告是鼓励创作,鼓励中国当代作家要创作优秀作品,起的是促进作用,而不是“管”作家。

 

很多人问我的发言稿是怎么写的。我是13日下午收到通知,我说我在贵州,对方说被邀请到的同志都在赶来,当天晚上七点多,又接到通知说,希望你准备一个发言稿1500字不要长,7分钟就够了。我是拿笔写的,不会用电脑,只好请孩子帮忙打出来发过去。

 

总书记的讲话经过充分调研,关于文学和文艺,我们觉察到的问题他都说到了,平日有所觉察而不便说的问题也都说了。 总书记听了我的发言说,他也是知青,“你说的我能理解”。他态度亲切,始终微笑,他的讲话是谈家常式的、商量式的,但意味深长。

 

同样赴京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

 

叶辛的发言给作家长脸,说得很不错。他提到的两件事很有意思,第一是写《蹉跎岁月》时,正好形势非常复杂,一方面上山下乡鼓励扎根仍然在,另一方面大量知青回城,很多人劝叶辛不要写这个题材。但叶辛说,从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生活和周围人的命运出发来写。《孽债》写作也遇到一些异议,有人说,知识青年在外面生孩子没有普遍性。叶辛说,确实有,就在我身边,写生活还是要从自己从个人体验出发,这符合写作规律。

 

舞蹈家赵汝蘅发言也很好,她提到,中国舞蹈协会在甘肃边远贫困地区搞了一个项目,万万没有想到,意外的收获是大大提高了那个地方女孩子的入学率。这就是艺术的社会功能,它带有美育和文明开化的功用。

 

习总书记给我的个人印象是,我们都是知青,同代人,他例举了在文革中失学,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从而)乱看书的经历,他当年看的书单和我们是一样的,像托尔斯泰的书,《怎么办》、《浮士德》等等。我们都是在混乱中形成的文学教养,有遗憾也有好处。给我的感觉是,总书记就是个文学青年,文青做领导是有好处的,文学青年有人文主义情怀,总书记虽然不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但他至少读了那么多书,文学教养上和我们蛮一致的。

 

总书记说,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让我思考,今天的社会中,人民的概念是多元的,又几乎意味着社会阶层的全部,如何认识人民就成为一个课题。对于写作者来说,我想就是一个“他”字——我以外的存在。写作者要从自己的生活和周围人的命运出发,写生活从自己的个人经验出发,这符合写作的规律。但写作者不能走到狭隘的道路,只关心自己。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器,器小,写自己以外的事也是写自己。

 

中国剧协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尚长荣(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言者之一):

 

座谈会结束后,总书记看到我时说,你的戏我都看过,你们的戏起了警示启迪的作用,很有针对性,戏曲就是要古为今用,要有现实教育意义。《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我都看了,你们真正做到了繁荣发展文艺工作的作用。你们做得好,我支持你们。这是信任,也是鞭策。我就想到,这些戏也不是没有不同意见,有批评意见就认真消化打磨改动,集思广益,这就是上海戏曲的“文风”。

 

京剧人不能孤芳自赏,京剧200多年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融会贯通,戏曲不是甲骨文,也不是兵马俑,更不是马王堆,戏曲要在舞台上传递中华民族高尚美德和正能量,要用最好听的旋律、最好看的表演、最生动的故事,给人以美和艺术的享受,在潜移默化给予观众启示。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并非不时尚。我们研究传统,继承传统,更要激活传统。

 

作为在上海工作生活20多年的“新上海人”,像吸铁石一样把我“吸”来的是上海的文化氛围。集思广益,认真消化,不断打磨,这是上海戏曲的“文风”。我们要认真学习、消化、领悟、践行总书记的讲话,从我做起,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多出好戏,胆子大一点,多干点实事。不要在继承发展上兜圈子,不要在挂几块牌子上兜圈子,不要在价码上兜圈子,多想点大事,多读书、多学习。

 

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史依弘(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海7位与会者之一):

 

电视镜头播出后,很多人问我,总书记跟你聊什么?实际上,总书记就是跟我说,看过你的戏。我就说应该是您刚到上海工作的时候,来京剧院看过我们的排练,是排《穆桂英》,他说,对,对。 在交流中,能感受到总书记对文化和艺术家的尊重、关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的领导,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和艺术家做朋友,主席非常亲切、真诚地和艺术家交流。

 

总书记没有虚话、空话,十分真诚地与艺术家交流。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什么样的作品称得上优秀作品?总书记说,为人民喜欢,传得开、留得下的,才是优秀作品。

 

在北京参加座谈会后,总书记的讲话一直萦绕在心头,尤其是京剧行业,从我开始学京剧开始就提出要振兴京剧,但在老百姓中传唱最多的还是传统戏。新戏的创作很难,有很多原因,很多新戏演几天没了,得个奖完了,很多院团以评奖为生,这个局面很惨痛。总书记说,文艺工作者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是对社会精神的伤害,我深有同感。创作不能只讲求数量,更要讲质量,要打造精品,劲要往一处使。艺术家要提高自身修为,为世人弘美德,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爱人民。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文艺工作座谈会唯一一位地方戏代表):

 

座谈会后,主席走到我身边时,我怕他不记得我了就自报家门,说我是茅善玉,上海来的。他说,我知道。我跟他汇报了我们在修改《敦煌女儿》的剧本,他祝我们成功。他说,沪剧是演现代戏的剧种,我很激动,连忙说,是的,是的。总书记在上海短暂工作期间,曾经点名要到沪剧院调研,当时他说,到一个地方工作先要了解地方上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沪剧是上海文化的代表。

 

总书记说,文艺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我很有感触。这10年,我们很困惑很迷茫,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创作很功利,也就是总书记说的,心浮气躁。为什么“有高原没高峰”的作品?创作者心浮气躁、沉不下去是很大的症结。总书记说,现在很多作品假大空都是包装炒作,没有正常的文艺批评,花花轿子大家抬,不行,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切身感受到的。总书记提到,精神世界空空,没有精神追求对民族的破坏力,点到了社会的最痛处。

 

上海沪剧院正在修改《敦煌女儿》剧本,两次前往敦煌采风,沉下去、打磨好这部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同时,反映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邓世昌》正在赶排,一部暂名《援疆人》的当代戏也在筹备研发中。我们戏曲人必须有所作为,有所修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上影集团导演江海洋:

 

微信群里所有导演都转发了总书记讲话,“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是大家一致选择的转发标题。这就是心声,这就是民心。

 

文艺要为提振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什么,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总书记做出了回答。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经济有经济的指标,文化有文化的责任,一味用经济指标衡量文化,文化产品只能是消费品,票房上天了,品质落地了,收视率飘红了,品味落空了。

 

正在外景地拍戏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奚美娟:

 

身在剧组工作,关于这次座谈会的各种信息和讲话精神通过各种渠道涌来,电话、微信、短信,包括文艺圈以外的朋友也将座谈会内容转发给我,这说明文化艺术的问题确实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是,创作要脚踩坚实的大地。

 

总书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源头抓住了就是抓住了创作的根本。真善美是文艺永恒的追求,总书记的讲话给出了文艺工作的方向,总结了文艺创作的规律和方法,也是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下一步就是怎么去做,去落实。

 

上海文联主席、上海美协主席施大畏:

 

市场经济的繁荣使得文艺工作者失去了应有的淡定和从容,创作快餐化、娱乐化的现象,弱化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话语权。

 

勿忘初心,坚定前行,座谈会的召开给了文艺工作者两个任务,把人民放在心里,做真正的灵魂工程师,不能因为条件好了、地位高了、名声大了就忘乎所以。文艺的问题不是经济的问题,不是宣传平台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把人民放在心中,心中有太阳,自会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画家除了画一张好画,还要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学习,传递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故事。
 

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李军(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海7位与会者之一):

 

与会文艺工作者的心声是那样一致,让我感触良多。从北京回来后,更加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性,文艺人自己没有文化,无法面对将来更有文化层次的观众。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摄影曹磊。本文编辑:谢飞君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