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解“破袋”难题为何不推广可降解垃圾袋?降解耗时长不合垃圾处理要求,价格也是瓶颈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20-01-22 17:17
摘要:“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垃圾袋如果没有一定的强度,很容易破,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垃圾袋必须有一定的强度,破袋难度就加大,而且其生物分解速度也不容易达到要求。”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将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将得到推广。

随着新版“限塑令”的发布,垃圾分类何时可以不“破袋”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上海率先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成效明显,不过市民对于投放湿垃圾的“破袋”之举一直颇有微词,为何不能推广可降解垃圾袋呢?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破解之道。

市场上的可降解垃圾袋完全降解,至少需要60天到90天

去年7月,上海推行垃圾分类之初,市绿化市容局有关专家就曾解释,“破袋”之所以必要,是出于垃圾无害化处置或资源化利用考虑,一旦塑料混入湿垃圾,进入末端处置环节,将严重影响相关设施的处置效率和效果。

这与上海处理湿垃圾的末端手段息息相关。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邰俊介绍,我国的厨余垃圾等大约占了50%-60%的垃圾量,这类湿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必须经堆放5至7天,排出垃圾总量20%-25%的水分,热值才能达到最合适的燃烧条件。对于湿垃圾的处理,可用菌种快速降解,再把残留的少量废渣进行焚烧,或通过好氧生物处理变成肥料或调理剂,但目前更为推荐的是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来发电。

通过产生沼气来发电,这对于塑料袋的可降解性要求非常高,需在数天之内完全降解。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可以实现完全降解又不危害环境的垃圾袋,在微生物环境下至少需要60天到90天。

没有强度容易破,但有了强度分解得就会慢

可降解材料的研发之难,到底有多难?

“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垃圾袋如果没有一定的强度,很容易破,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垃圾袋有了一定的强度,破袋难度就加大,而且其生物分解速度也不容易达到要求。”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由于湿垃圾的成分不同,国外对于湿垃圾的处理一般是干燥后焚烧或掩埋,这对于垃圾袋的可降解性要求就没有那么高。根据国标要求,生物可降解塑料是指在堆肥条件下6个月降解90%以上,而国内也普遍缺少这种工业堆肥条件。

朱锦课题组早在几年前就研发出生物可降解塑料,在工业堆肥条件下可以完全降解又不危害环境,并实现了产业化。

“要在短短数天就完全降解的垃圾袋,其成本也将是一个大问题,它比普通可降解产品的价格会更高。”朱锦说,这会是后期产业化的一个瓶颈。

据介绍,朱锦课题组正抓紧研发短时间可降解的垃圾袋。“现在正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希望通过简单搅拌就能使其变成碎片,不影响末端处理。”

谁来买单,成为推广的最大瓶颈

能否换一个思路,把湿垃圾的处理末端前置?

无需破袋,只将垃圾袋的二维码在“垃圾箱”上轻轻一扫,就可开门直接投放。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1月21日在复旦大学南区教工食堂外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垃圾箱”,与湿垃圾令人掩鼻的腐臭味道不同,这里几乎闻不到什么异味。这台湿垃圾源头处理设备由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采用高温复合菌生物降解技术,可在24小时内快速将有机垃圾降解,残留固体10%以下,这意味着100千克的湿垃圾被“吃”进去后,只“吐”出10千克的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把运输费用降低到原来的10%以下,残留的有机物还可回收用于土壤修复。目前,该湿垃圾源头处理设备已先行在浙江和江苏等地无故障试点5年。


可在24小时内快速将有机垃圾降解的“垃圾箱”。黄海华摄


“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可降解塑料垃圾袋,其原材料来源于玉米等植物,从本质上是与粮食争资源,本身并不环保,成本也不低。”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立荣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为了破解“破袋”之难,去年12月,他们团队在纤维复合制造的纸袋上,研发了生物降解材料的涂覆层合工艺技术,既解决了垃圾袋的防水功能又实现了快速完全降解,目前正在申请专利。这一复合垃圾袋主要是配合他们研发的湿垃圾源头处理设备使用,可实现24小时快速降解。若单独使用,则需要大约一周时间实现完全降解。此外,他们与德国博世集团联合研制了指纹码追溯技术,给每个垃圾袋打印了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身份信息,让垃圾分类的质量可控制、全流程过程可追溯。

郑立荣此前在瑞典生活了近20年,从2006年到2010年担任瑞典智能包装与物联网国家创新中心主任,在可降解电子与智能生态循环包装等新领域做出过开创性贡献。据介绍,瑞典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9%,欧洲国家的平均回收率超过60%。“我国已提出未来两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的目标,相信湿垃圾的源头处理技术会更有用武之地。”

“我们已接到几十个湿垃圾源头处理设备的订单,主要来自上海一些大型企业和机关食堂,预计春节后在金山某居民区进行试点。近来,北京和雄安等地对这一技术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预计年后我们的设备将率先参与北京的垃圾分类与湿垃圾源头处理工作。”上海国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雷坦言,相比一个普通的垃圾箱,该湿垃圾源头处理设备的成本高出许多,一台可以日处理500千克湿垃圾的设备大约需要50万元。“不过,这一设备实质上是一个湿垃圾处理厂,其价格已经包含了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成本。”

而由谁来买单,成为推广的最大瓶颈。“目前上海运输和处理1吨湿垃圾的成本约500元,这还不包括处理厂的建设成本。我们希望能和有关部门开展合作。”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