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旧住房成套改造重大民生工程中,什么样的居民在默默“吃亏”?
分享至:
 (2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20-01-17 15:47
摘要:他们的存在,对于民生事项落实部门来说不啻为一种鞭策:工作还有改进的空间,精细化管理没有止境。而我们社会真正的进步,在于“少数服从多数”之外能够关注到每一个个体的诉求——

老房子里和邻居合用的厨房间和卫生间,满是污垢、陈旧不堪,谁看了都不会喜欢,但身在其中的居民却无力改变。这几年普陀区正在全面推广的“三旧”改造之一的旧住房成套改造,将居民们“救”出这种糟糕的生活环境。

2019年,普陀区104幢楼启动签约,其中47幢进场施工,今年还将新开工10万平方米。然而“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度很大,“一栋楼里一套方案”难免会有人受益多一些、也有人吃亏一些。在这件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中,记者关注并走访了几户“顾全大局”而做出让步的改造户,记录他们身上的故事。而涉及住房这个最核心民生问题,他们的每一个选择都绝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


(一)


这天,李华从位于嘉定江桥地区的“过渡出租房”回到宜川一村办事,他忍不住走进他所住的143号楼,想回他家的屋子看看。这里被纳入旧住房成套改造,如今即将动工,他家房门已被贴上封条不能进屋了,但门口的“喜”字还很鲜亮。

李华站在门口,心里依然五味杂陈:这件居民们的“大好事”,对他家来说确实有些例外。65岁的李华,和妻子以及儿子儿媳住在143号37-38、39室。这种老式租赁住房的室号颇难理解,简而言之,就是他家在5楼拥有两套相连住房,别人家的合用厨房间和卫生间,对他家来说“独门独户”。尤其是儿子2018年结婚前,他们家花了20来万元把房屋彻底装修了一次,住房格局成了“三房二厅一卫一厨”,成了整幢楼里居住条件最好的。

“一大笔装修费打了水漂,几乎都是‘拿不走’的固定物件,但如果我不签,89户人家都不能‘合改独’。”李华一家的“识大体”,背后还是有许多波折的。起初,全家人都不愿意签约,除了钱的因素外,改造反而破坏了他们家“独门独户”的格局,并且儿媳已有孕在身,搬进搬出也不利于孕妇养胎。

这些全新装修都没有用了。

区房管局工作人员得知街道反馈的情况后,马上和街道干部、居民区书记一起上门,对房屋情况进行评估,为李家人“计算得失”:损失很明显,但益处也很多。其一,此次成套改造“打包”进了加装电梯工程,对5楼居民很有益;其二,加层后困扰居民的漏水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其三,改建后小区环境也将整体改善,有利于孩子成长……

尽管利弊显而易见,但李华心里一度还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不能再优化改造方案?为什么不能“避开”他家的损失?方案设计方工作人员也上门做解释——老房子“螺蛳壳里做道场”本就十分不易,他们数易其稿、已尽可能将方案最优化、居民收益最大化。若是他家不同意改造,那么整个楼栋其他88户人家都不能改造。

与其说“计算得失”让他们家心动,不如说是“不想拖其他88户后腿”触动了他们,李华这样告诉记者。经过一次又一次上门沟通,他们家最终同意了改造,主动到居委会签订了成套化改造协议。不仅如此,他们家还积极配合居委干部做其他居民的思想工作,邻居们看他们家如此特殊的情况都签了协议,大家也变得爽气了不少。

如今,楼里的居民已经搬空了,大家都怀着期盼各自外出过渡居住。而李华家的新生儿已经出生,正在一天天健康成长。再过一年半,大家又将重回这个新生的小区。


(二)


住在同一个小区的老陈一家,或许比李华一家“变化更大”。他家将从一楼被“抽户”到六楼,相当于换了套新房子住。

“我家这个房子,还是使用权房,设施老旧得一塌糊涂……”老陈是土生土长上海人,一直居住在普陀区。他翻出旧照片给记者看,这里楼道阴暗肮脏,混乱的电线绕在一起,进门要侧身从一堆堆杂物中挤过。洗澡间、卫生间和厨房间都是几户人家合用的,油烟味重,还常常臭烘烘。老陈和所有邻居们一样,大家都讨厌这样的生活环境,但生活惯性所至,谁也不愿做出改变或者是是根本无从入手,有条件的居民到外面租或者买房子,留下的居民只能依靠政府改造。

每家每户都期待改造,但未必每家每户都对方案满意。老陈觉得,他们家是比较吃亏的。他家原来有16.3平方米和12.2平方米两间朝南房间,合用的厨房和卫生间对他们来说也等于独门都用,算是楼里条件好的。改造后从一楼住到六楼,原来的天井没有了,新房间面积会比以前稍大一些,也加装了电梯,但图纸上看来,新的厨房还比以前小一些,要是不抽户,电梯他也无需使用。

成套改造图纸公式后,设计方要和每家每户解说方案,一栋楼里只有所有住户都签字才能实施改造。权衡之下,老陈夫妇觉得自家获益确实不大,决定不签字。

可是,居委干部上门了,街道干部也上门了,想改造的居民也来打听他家的意见。老陈的妻子梁阿姨是党龄30多年的老党员,和大家都认识,别人家的情况她也知道,其实不需要上门说什么,俩人很清楚,对大多数人家来说,成套改造大大改善住房质量,若是这一波失去了机会,也不知道还要等几年。

一头是老邻居们的利益,一头是自己家的得失,天平在善良的老陈夫妇心中左右摇摆。老陈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他说,最终促使他们签约的,还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口里“顾全大局”几个字,和相处多年的老邻居们一起住改造过的“新房子”,对这对老夫妻来说,也很值得期待的事。


(三)


63岁的居民王阿姨,是盼望着改造的众多居民之一,也是少数在方案调整过程中“转喜为忧”的一位。

夫妇俩和已经成年的女儿,一家三口蜗居在武宁路200弄老房子里,他们的房间只有16平方米,晚上女儿就打开折叠沙发当床睡。这里的房子建于上世纪50年代,大多是像王阿姨家那样的租赁户,尽管位于内环内“黄金地段”,但因为房屋老旧,居民们也住得很不满意。

王阿姨从成套改造中搞懂了许多诸如“贴扩建”“抽户”这样的专有名词。老房子空间逼仄,可施展改造的空间很小,为了给每户居民改造出套内独立使用的卫生间和厨房间,一般会采用拆除一面外墙向外扩建的方式增加空间,这就叫“贴扩建”;横向腾出的面积还是不够,就纵向争取面积,从每层楼面抽取1-2户居民,腾出的空间用于本幢房屋的改造,这叫“抽户”。这些所有的腾挪方式,都是为了居民住得好一些。

改造方案出了两稿,第一稿多户人家的卫生间是暗间,第二稿据此进行改进,但王阿姨家却因为第二稿“很不开心”。原来,所有的房型都改成了全明户型,邻居家面积都大了不少,她家却是比较吃亏的。改造后,她家卧室将紧贴隔壁人家的卫生间,可能造成墙面潮湿,厨卫面积比第一稿有所减少了。

改造方案征询初期,和王阿姨类似情况的居民大多都有异议,尤其是王阿姨家这样的二楼居民,加装电梯的福利也跟自家关系不大。此时,当过楼组长的她主动站出来,家家户户收集居民们的意见,整理归类后向项目组进行反馈。原本她想再努力一下说服设计师修改方案,但老房子腾挪空间有限,无法进一步优化,首轮签约就将按照此方案进行推进。

签还是不签?王阿姨觉得:“用数据说话才是最好的方法。”由于签约图纸上未标注尺寸,她就和工作组成员一起拿着卷尺实地丈量现有房型结构,再结合图纸方案预估改造后的大致面积。经过实测,她这样的“吃亏户型”厨卫面积确实小了,但合改独后厨卫变明、并且还“附送”电梯,王阿姨觉得“自己的心结慢慢打开了”,进而签约同意改造。

2019年4月25日那天是签约首日,王阿姨带头签约,之前与她保持积极沟通的居民也放下心中疑惑,大家从大局出发,纷纷拿着材料完成签约。“我自己被说服,才能去做别人工作,才能立场说话。”王阿姨还记得,一个月后的5月25日是第一轮方案签约的最后一天,她第3次去说服一户不肯签约的居民,王阿姨现身说法,从最初的失落心情,说到如何慢慢理清思路、摸清新方案大致面积,对于这户居民来说,王阿姨的心路历程几乎与自己完全一样,4个小时“推心置腹”,终于打消了居民心中的顾虑,顺利完成签约。

如今,越来越多楼栋完成了签约并启动外搬,大家都期待着未来的新生活……



【记者手记】三户人家“小样本”的背后

栾吟之

我花了一下午时间,与文中写到的三户人家聊天,听听他们家对于老旧住房成套改造的真切感受。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上海人,日子过得不太宽裕,甚至每天都在为了柴米油盐苦恼。但在住房这件极重要的大事上,他们权衡利弊后发扬风格、顾全大局,他们的付出,远非一句“为了大多数人利益”就可以被轻轻带过。

关注这个群体的意义何在?并不是矫情、更不是替他们邀功,甚至当事人都不愿公开姓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再好的民生工程,再完善的设计方案,也很难让所有人处处满意,更何况这般逼仄的“螺蛳壳里道场”。

他们的存在,对于民生事项落实部门来说不啻为一种鞭策:工作还有改进的空间,精细化管理没有止境。而我们社会真正的进步,在于“少数服从多数”之外能够关注到每一个个体的诉求。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