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刘海粟欧游90年,如何做到“使吾国文化辉耀于群星间”?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赟娴 钟菡 2020-01-16 20:05
摘要: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三大展览迎新春。

“看他的静物十分坚实!看他的玫瑰村所观察的风景中,或在塞纳-马恩省河畔的巴黎埠头上,他的果敢而深有颤动的韵味的色彩!看他在比利时所作的大寺,在光的变幻之下,不难辨出它的坚劲。看他在卢森堡朔风冻云中所写来的雪景,枯枝盘错,在力的韵律中表白它的无声的诗意。”1931年6月,刘海粟在巴黎克莱蒙画院举行旅欧作品展览时,巴黎大学教授路易·赖鲁阿在展览序言中如此评价刘海粟的作品。

1929年至1931年,刘海粟受当时的教育部之命第一次赴欧洲游学考察,成就了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壮举。在刘海粟首度赴欧洲游学考察九十周年之际,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纪念特展于1月15日—3月31日亮相。此次特展由“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刘海粟文献展”和“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三大展览组成,以藏品和文献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梳理刘海粟的壮丽一生。


展览现场图片

两次欧游 “使吾国文化辉耀于群星间”

1929年3月15日,刘海粟一行抵达法国第一大港马赛,当晚乘火车赶往巴黎。第二天,他们已经漫步在巴黎的博物馆内。在巴黎访问期间,刘海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学习法文之后,到卢浮宫或奥赛博物馆临摹;下午在格朗休米亚画院选修人体和速写课;晚间给《申报》写《欧游随笔》。

在刘海粟看来,临摹是创作的必要手段,他说:“创作不是凭空得来的,是要从前人的作品中启发出来的。临画便是研究其作品的一种手段,从临摹的中间,可以深深地体会到技法上的奥秘,作为自己创作上的酵素。”刘海粟临摹了大量名画,如米勒《拾穗者》、德拉克洛瓦《但丁小舟》、伦勃朗《沐浴的拔士巴》、柯罗《珍珠少女》等。这些作品大多被他带回中国,1932年10月汇聚在上海举办的“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引发空前盛况。此次展出的不少临摹画作也是首次面向观众展出。


展览现场图片

刘海粟游学欧洲除了学习西方绘画技巧,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还将中国现代美术带到欧洲,在中、西画之间做了很好的“沟通与融合”。1931年3月,刘海粟受德国法兰克福中国学院之聘,讲演中国画学,并在法兰克福美术馆举行中国现代画展,6月又移师海德堡展览。《欧洲中国画展始末》中提到,“柏林艺坛权威者屈梅尔教授等诸人,即向使馆询问,使馆亦感有在柏林举行大规模中国现代画展之必要。乃电促海粟至柏林,于是正式与普鲁士美术院、东方艺术会各机关谈判。”期间刘海粟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应邀演讲《谢赫的六法论》,其作品《卢森堡之雪》被法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这种中西方的沟通与融合在他1933年至1935年间的第二次欧游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这一次他欧游全权负责“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共展出作品230幅,并精印《中国现代名画》,附以中国画派一文,在开幕时分赠德国各机关及学者。这期间柏林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刘海粟在普鲁士美术院演讲《中国画派之变迁》;在柏林大学东方语言学校演讲《何谓气韵》,并即席挥毫。德国东方艺术会会长佐尔法也以《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为题演讲。展览取得极大成功,各国政府纷纷发出邀请,于是他又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海牙,瑞士日内瓦等地巡展。他在荷兰讲《中国画之精神要素》、在伯尔尼瑞京美术大厦讲《中国绘画六法论》等,把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生动而广泛地向国外传播。

两次欧游,刘海粟的足迹遍及欧洲,声望空前。出行前他的挚友徐志摩曾说“山外有山,海外有海,想必你这次去探宝山,决不会空手而归。”这位在20世纪初即标榜“自我表现”、以“艺术叛徒”自居的现代画家,没有辜负期望,不仅探得“宝山”,而且如他自己所说:“搏全身之力以赴之,使吾国文化辉耀于群星间。”


展览现场图片

文献中的刘海粟形象

在“沧海一粟、壮丽一生——刘海粟文献展”中,通过大量首度公开的珍贵文献,以八大主题,全面展示了刘海粟的传统功底、超前视野、爱国情操和艺术成就。尤其是文献中呈现的刘海粟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超前的艺术感知,揭开了这位“中国文艺复兴大师”的艺坛之路。


展览现场图片

“彩笔昔曾干气象”中展现了刘海粟艺术创作的起点,其中有不少刘海粟早年的素描作品,他笔下的小鸟栩栩如生,仿佛要振翅飞去。“很多人以为刘海粟是不会画素描的,在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海老19岁的时候素描已经很全面了,虽然早期线条还是稍微生硬了一点,到后来就看到是越画越活了。”策展人、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梁晓波介绍,在铅笔素描的基础上,刘海粟又掌握了图案画、木炭画、色粉画、水彩画,再到油画,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美术学习体系,这在同时期画家直接从素描到油画的体系中是十分罕见的。到1918年,刘海粟已经初步确立以“铅笔画、图案画、木炭画、色粉画、水彩画、油画”为架构的美术教学体系,这也是中国现代意义上最早建立的一套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

“打破古今中西界限”则记录了刘海粟研究中西方绘画的历程。从古典主义一路研究下来到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后期印象派,还有现代的达达主义,而他研究中国画也是从唐宋元明清一路研究下来,通过对东西方美术史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不少作画规律。“西洋画是从早期的写实到后期的表现,一开始是客观再现,后来慢慢地知道要融入个人的情感;中国画其实也一样,一开始是讲工笔和写实,慢慢发展到写意。”梁晓波表示,刘海粟把古今中西融为一体,具有世界性的美术眼光。这在刘海粟编撰的《世界名画丛书》中也可见一斑。这套丛书的第二卷收录了梵高的作品,当时西方绘画界上梵高还不算十分知名,在一年后欧文·斯通撰写了《渴求生活:梵高传》之后才开始被大众所熟知,因而刘海粟在当时将梵高和塞尚、雷诺阿等人的作品一起编录进《世界名画丛书》,可见其超前的艺术感知。

站在刘海粟欧游90周年、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对刘海粟的艺术人生进行回顾,是对现代语境下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一次探索。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说:“这种基于历史生发而来的展览,也是未来刘海粟美术馆的一个关注点。”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主办方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