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上海安全感满意度连续7年提升的奥秘,离不开这些探索和努力
分享至:
 (3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邬林桦 2020-01-09 17:13
摘要:上海,这座拥有超过31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正不断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走出一条自己探索和努力的城市治理现代化道路。

“我都没报案,警察竟然就把我的电瓶找回了。”接到警方电话,市民陈先生用“难以置信”形容自己的心情,马上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这条信息。

电瓶被盗,案子不大,但恰是这种发生在身边的小案,最能触动普通市民群众的安全神经。

近日零点公司发布最新调查数据:2019年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测评指数分别达到86.23和86.46,较2018年再度提升。这一反映上海城市安全状况的指数在超过80分的高位上已连续7年逐步提升。

来自市公安局的统计显示,2019年,全市报警类110、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同比分别下降15.9%、13.4%,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5.7%,破案数同比增加16.4%,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上海,这座拥有超过31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正不断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走出一条自己探索和努力的城市治理现代化道路。

 “未卜先知”让安全有感

去年11月2日深夜,市民陈先生停在小区里的电动车电瓶被盗。“一个电瓶就值几百块钱,也不知道警察会不会管,就没报警。”没想到,3天后他接到徐汇公安分局龙华派出所民警打来电话:“案子破了,电瓶找到了。”陈先生觉得很惊讶:自己根本没有报警,民警是如何抓住嫌疑人的?

破案的关键,是警方构筑起一张无形的智能安防网。盗窃嫌疑人因另一起案件被抓获,调查过程中,警方利用布设的“神经元”感知收集到的信息,排摸线索、固定犯罪证据,成功串并多起盗窃案,循线挖出销赃窝点,进而找到了陈先生被盗的电瓶。

侵财类案件具有随机性,属于最难侦破的一类案件,但却事关民生民情。去年,上海首次提出向“盗案必破”目标进军,经过持续不断的严厉打击、加强源头防控,去年上海入室盗窃案件同比大幅度下降57.1%,破案率超过66%。

从打击破案到源头遏制案发,上海的安全管理模式正在转变。去年8月,上海警方成功破获一起预谋抢劫案:3名男子通过网络结识后密谋结伙抢劫,锁定浙江一培训机构的女性负责人。他们原打算8月13日在上海碰头商议详细计划,谁知上海警方8月14日零点30分就在宝山美艾路一小区抓获犯罪嫌疑人冯某、贾某,8月14日中午,又在浦东新区沪南公路一小区将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刘某抓获。到案后,3人均对预谋实施抢劫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一起还在预谋的案件,上海警方如何“未卜先知”?这背后并非偶然——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信息,综合研判、及时发现犯罪线索,上海公安部门去年以来已破获4起预谋抢劫案件。

“过去干刑侦都是等案子发生后再去破案,而现在很多案件在萌芽状态就被遏制了。”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王广说,传统的刑事打击、治安防控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上海已初步建成匹配上海城市体量的“公安大脑”,除超级存储和运算能力外,还研发出一大批融汇全警经验、注入人工智能的系统模型。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成熟的破案机制,上海已经连续多年实现命案全破、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即发即破。

 精细管理“绣”出城市品质

去年10月2日,22万市民游客同时驻足外滩,刷新外滩瞬时客流纪录。就在50分钟前,外滩客流逐步增加时,公安部门已果断暂停中山东一路机动车通行,形成一条临时“步行街”供游客通行,同时对外滩江堤采取“只下不上”的措施。10月5日,外滩滨水区瞬时客流峰值降至5万人,原本6日才重新开放的地铁南京东路站提前一天“解禁”。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功夫要下在精细化、智能化上。外滩江堤之下,黄浦公安分局外滩治安派出所指挥中心,一套根据民航、铁路、旅馆等系统汇集的数据,对客流进行智能研判的系统正实时运作。根据时间、客流和车流三个维度的数据,派出所所长刘海波在对应的决策模块中能快速找到指挥措施和警力部署方案:“既有成熟预案,又能灵活应变,作为指挥员,心里就有底。”

全国各地看演唱会的“追星族”陈潇,早就习惯了演出场馆传统的安检方式。但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安检模式让她印象深刻——看着前面排队的人很多,但队伍的前进速度也很快,通过安检仪器基本全程“非接触、不停留、有尊严、无辐射”。不仅如此,原本她还担心演出散场后的交通问题,实际情况是排队等了10分钟,就打到了出租车,“比晚高峰打车容易多了,给力!”

优质的体验背后,离不开科技辅助和科学管理。浦东分局世博园区公安处在辖区大型活动场馆引入了“太赫兹”安检仪,不仅识别速度快,而且对违禁品的识别准确度也大幅提升。依托“智慧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结合分布在场馆内外的智能巡逻平台,警方已实现精准定位场馆各出入口人流密度,提前预测区域内人员流向,合理配置警力资源,综合调配停车、出行等交通资源,保障每一场大型活动的安全和有序。

最近,市民顾先生发现自己每天上下班必经的安波路、营口路通行速度快了。他不知道,信号灯时长“微调”方案,竟是信号灯系统自行完成的。

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交通数据,运用“公安大脑”进行研判,给出信号控制最佳方案,经交警人工审核后予以实施。据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统计,自从“智能信号灯系统”运行以来,全市车辆拥堵指数下降15%,平均车速提升10%。

智能设备深度学习的同时,大量警力得以投入交通执法管理,这是交通管理的“良性循环”。去年,上海持续推进交通违法大整治,将重点延伸至行人、非机动车违法整治中,配合电子警察高效取证机动车违法行为,抓住治理交通拥堵的“牛鼻子”。随着严管交通违法行为,去年上海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亡人数、伤人数持续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0.5%、14.5%、11.5%。“高德”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提供的全国城市拥堵排名显示,上海已经走出了“全国十大拥堵城市”行列,这就是最好的佐证。

着力细微提升服务效能

去年,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夕,长宁分局北新泾派出所系统平台出现告警:元丰天山花园小区出现高空抛物事件。系统自动生成宣传通告和派工单,居委干部很快敲开了抛物者家门开展宣传教育。

治理高空抛物这一顽疾,随着智能安防小区建设迎来了破解之道。元丰天上花园小区每个楼幢百米外的角落都能看到一个朝上的智能机器,一旦发生高空抛物,系统会自动保存这一行为前后30秒的监控录像,为事后寻找肇事者提供线索和证据。智能摄像机通过抽象出的物体运行轨迹发现异常,不会对居民隐私造成困扰。去年以来,小区再没发生过高空抛物的情况。

“社区安全治理光靠公安一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汇聚各方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北新泾派出所社区民警钱海鸥看来,感知设备再先进,也离不开街道、派出所、居委协同治理的合力。以天山花园小区为例,起初部分居民对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存在疑虑,在社会民警、业委会和居委会等多方推动下,经过半年多的宣传和协调,最终超过97%的业主同意改造小区智能化安防设施。至今,小区没有发生过一起入室盗窃案件,乱停车、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纷纷表示“现在小区更加干净有序了,这钱花得值!”

一座城市的服务水平,可以触摸这个城市的温度。除了执法者,上海公安民警很多时候扮演的也是服务者的角色。“有了派出所综合窗口,不光能一次办完,还少跑20多公里!”家住宝山区顾村的吴先生要申领机动车免检标志,过去必须到宝山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一来一回要跑20多公里。如今,这项业务下放至顾村派出所综合窗口,吴先生步行15分钟就能办好。

一个细微的改变,却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目前,上海已在全市220个派出所建成集办户籍、办驾照、办护照于一体的“综合窗口”,真正实现让群众“不找警种、不分区域、一次办成、全市通办”。

得益于技术进步,居民办事越来越方便。如今,只要登录“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就可网上预约、办理原本需要到公安窗口现场办理的事务,比如开具户籍证明等市民群众办事率极高的事项。据介绍,在2018年实现71项审批事项全部接入“中国上海”一网通办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去年上海公安又接入了67项服务事项。同时,公安部门也提高线上办事“含金量”,目前已将172余项民生事项接入“随申办”APP,方便群众“掌上通办”。这些接地气的便民举措,受到市民强烈点赞。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公安部门积极探索“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一线综合执法“全科警察”的“大警种”创新改革。坚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使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