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海派龙王”说“舞龙”:春节走街串巷拜年,是藏在心底的记忆
分享至:
 (3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9-12-29 09:25
摘要:腊月迎新。

举着一柄鲤鱼灯,70岁的陆大杰亲身示范开来,双手轻挥竹竿,红色的鲤鱼活灵活现地游动,金色的鳞片闪闪发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鲤鱼代表了一种吉祥文化,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都代表着农耕社会百姓对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的期盼。”12月28日下午,三邻桥体育公园迎来宝山区腊月迎新民俗文化活动,有“海派龙王”之誉的陆大杰受邀带队演出。这支由他带领的民间艺术团,时而化身“船娘”,一颠一簸荡湖船;时而饰演“蚌壳精”,一张一合有趣味。


活动现场图片。

都说“殷正腊月早迎新”,进入腊月后,年的脚步也就近了。随着年节的到来,传统的过年习俗自然被人津津乐道。走进三邻桥体育公园,腊月迎新民俗市集颇为热闹。宝山当地的非遗项目,如罗店彩灯、罗泾十字挑花、月浦竹编等一字排开,传承人现场制作展示;书法家泼墨书写起喜庆的对联;剪纸艺人也不例外,憨态可掬的生肖窗花不一会儿就完成了。

人群中,民间艺人欧阳兰香踩着高跷,走得稳稳当当,不时被观众拦下来合影。“高跷是我小时候的玩具,如今重新拾起来,一点也不难。”她是江西人,在上海已经生活了30多年,所在的艺术团里,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春节的庙会、民俗市集,我们都有演出,大家踩高跷扮财神,捧着元宝,很热闹。”

对于陆大杰而言,关于腊月、新春的记忆,大多离不开“舞龙”。这是他从小在家乡三林耳濡目染的民间艺术。他的外公曾在三林地区开商铺,也是年节舞龙舞狮的赞助人。“我从小坐在外公的大腿上,看三林的行街表演,听外公讲三林民间艺术的故事。”长大后,陆大杰进入原上海县文化馆(现闵行区群艺馆)工作,一直从事舞龙、民间舞蹈的辅导和推广。


活动现场图片。

“上海的舞龙最早叫‘草龙祈雨’,发生干旱时,就会用干稻草做成草龙,戴上帽子、穿上蓑衣,穿街走巷或是到田头绕一绕。”说起上海的舞龙故事,陆大杰滔滔不绝,“也有把稻草沾上河水,到干枯的土地上狂舞,随着舞动,稻草里的水就洒到土地上了,预示着龙会取水过来洒到土地上。”如果遇到虫灾,上海地区的农民也舞龙。彼时大家会在草龙上插满香,成了“香火龙”,“傍晚或天色暗下的时候,龙身上星星点点就像飞舞的虫,舞到河边后,就把草龙直接扔河里,预示着龙把虫灾带走了。”至于新春佳节,各村镇筹集资金做龙具、组织舞龙队、舞着龙挨家挨户拜年,更是村镇“炫富”、展示地区影响力的手段。

如今,身为国家级非遗舞龙项目的传承人,陆大杰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他既会做舞龙的龙具,几十年也带了不少徒弟,“早到了退休年龄,不敢更不想停下来。”

自古以来,腊月农闲都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示的时间。“现在在都市里,继续举办传统文化市集,原来藏在心底的儿时回忆都勾起来了。”陆大杰说


栏目主编:李君娜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