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这所小学教孩子们玩了十年刀,在全国打响名号
分享至:
 (9)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9-12-18 20:35
摘要:篆文化之灵秀,刻民族之魂魄

“这是什么刀法?”郭维量指着一块印石发问,一个戴眼镜的男孩举手回答,“用了冲刀和双刀。”12月17日,上海市中小学篆刻教师培训活动在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美术学科科研组长郭维量带着学生们上了一堂篆刻公开课。

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学生玩刀已有十年,在全国玩出了名堂。今年在苏州举行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该校篆刻工作坊项目获得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学校荣获上海市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优秀项目奖。“从2009年起,我们开始着手篆刻项目,逐步将其融入到校本教材和社团活动。”校长郑琰坦言,十年“玩刀”没有模板,所有人都是在摸索中慢慢前进。

安全,永远放在首位。郭维量与同事们专门改良定制适合孩子的篆刻刀具,“普通篆刻刀太长,不适合孩子用。我们定制更短的刻刀,更具安全性和稳定性。孩子们容易出手汗,刀头变成钨钢,不容易生锈。”每个孩子动刀前,都把印石预先放置在印床里固定。郭维量依旧不放心,时时监督他们的运刀姿势,“用手指顶住石头,再下刀,避免滑动。”

安全之外,细心的郑琰还有更多考量,长时间盯住刀锋和印石会不会伤眼睛?学校专门为篆刻课开设特别教室,配备护眼灯,用鲜艳的红色颜料做印记。学生们不是一上来就玩刀,必须老老实实从刻纸起步,逐步发展到篆刻,不同年级学生分为纸上刻、画印章、刻橡皮章、刻石头章等不同阶段。近年学校与时俱进,开发篆刻现代化课程,运用微信小程序“印章生成器”、结合“卡魅”课程进行篆刻衍生品开发。学生们还在学着用AUTOCAD软件做设计,“结合数学、物理知识,玩得有模有样。”郑琰甚至给家长们开设篆刻课,“有些人是和孩子一起学,有些人自己也有兴趣,不一定要齐步走。”

“篆文化之灵秀,刻民族之魂魄”上海市“一章一典”校园优秀篆刻作品虹口巡展,伴随公开课同时开幕。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篆刻专业组从全市各校近1500枚印章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29名、三等奖40名以及高校组优秀奖8名。这些获奖作品都在巡展中呈现。

中国篆刻历史悠久,海派篆刻在印坛曾有“半壁江山”之称,上海篆刻教学研究也由来已久。去年在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推动下,上海市“篆刻专业组”正式成立。各区按照3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以及全市若干职校、大学的配置,组成109所试点学校,拉开“篆刻进校园”系列活动大幕。市艺教委制定了一整套严谨的体系,通过培训师资、组织活动、开展评选等方式,把活动往纵深推进。静安区七一中学、嘉定区方泰小学、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等一大批上海学校都开设篆刻课程。嘉定区方泰小学开展“人人会拿篆刻刀,个个金石显创意”活动,把篆刻融入师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静安区一师附小和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鼓励学生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人文内涵的篆刻作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通过篆刻文化、技艺学习,使学生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喜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一章一典”活动,正是上海市教委“五育并举”,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

市教委和市艺教委还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推出2019年上海市篆刻作品主题音乐会暨“一章一典”校园优秀篆刻作品展。作品生动活泼、富有创意,有的在“典”字上琢磨,有“永安里”“电波不逝”“信念永存”“不忘初心”等内容;有的不仅仅关注普通石材的运用,还积极尝试新型材料,如木头、陶瓷、亚克力等;有的采取手工与机器相结合方式,让初学者也能一展身手。配合珍贵历史音频和专业音乐导赏,音乐会演出萧友梅的《南飞之雁语》、贺绿汀的《游击队歌》、丁善德的《儿童组曲》、改编于黄自清唱剧版的多媒体音乐剧场《长恨歌》选段、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从音乐与书画、篆刻结合的角度,让参与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