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昆明东川:“有冬有川”,补齐现代农业拼图
分享至:
 (3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董天晔 2019-12-18 08:01
摘要:通过沪滇两地干部穿针引线,仰赖现代农业科技,如今的东川“全境有冬,山上有川”,公路平顺宽广,直达昆明机场不到2个小时;引水工程普及,激发出了一片片荒山所蕴含的宝贵土地价值;加之上海农科院“专家工作站”的技术加持,东川正在将现代农业的拼图一块块补齐。

“乌蒙云涌起心忧,金沙浪卷泛思愁;情深总被山遮断,冰冻封住水自由。脱贫路上同除旧,帮扶道中齐牵手;物足心聚赞国策,泪收意决跟党走。”

2019年2月23日,在昆明市东川区脱贫出列省检反馈会上,参与调研的华中师范大学团队宣布,东川贫困户错退漏评均为零。脱贫工作获得重大胜利,终于迎来享受喜悦的时刻,来自上海普陀区的援滇干部心潮澎湃地写下了这首题为《贺东川脱贫出列》的七言律诗。

从“百日会战”“60日冲刺”再到“90日重精准,补短板、迎国检”,打援滇干部来到东川起,开战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东川曾是中国铜都之一,因矿而兴数百年,又因环保封矿而一度衰落,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守住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是东川扶贫攻坚需要面对的现实。

上海援滇干部来到东川,经过调研很快就整理出了扶贫攻坚的思路:确定为一场由工业向农业的“逆向”转型。所谓逆向转型,看似退守,实则进取。他们决意在自然条件并不算优渥的东川,打一场农业产业发展的攻坚战。能保住绿水青山,还要创造金山银山,必须科技先行,改变东川“无冬无川”的现状。

所谓无冬,既是指东川一年三季,没有冬天,具备种植反季节蔬果的一定条件,同时也说明当地农业基础薄弱,12月至次年2月没有种植与出产,浪费了大好的条件。

2018年10月,在上海援滇干部的牵头下,上海农科院在东川建立“专家工作站”。上海专家们发现,地处东川小江干热河谷区的拖布卡镇格勒村、大树脚村具有“天然温室”的独特气候,常年高温少雨,使这里栽种的水果糖分高、口感好,适合热带水果和反季节蔬菜瓜果的种植。专家们协同上海客户,以公司、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农户多方协力、利益共享的机制来进行甜瓜种植。当年12月,15亩甜瓜种植基的大棚已经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甜瓜生长到单个1.5公斤的尺寸。次年1月,甜瓜基地开始分批采摘,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销往上海,30吨获利30万元。专家们兴奋地为植入“上海基因”的东川甜瓜起名“冬蜜一号”,许多种植农户因此受益,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未来的愿景是在东川小江干热河谷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冬蜜一号”,使东川逐步成为热带时令水果的集散地,并进一步带动制品加工、旅游、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所谓的“无川”,说的其实是东川“多山少川”的地貌特征。当地人常说,“东川的水,山下看得到,山上用不到”。一片片本可以用于耕种的山头因此空置,成为常年无人问津的荒山。

长久以来,当地虽有着开发荒山土地资源的想法,但过高的投入成本令相关计划只能束之高阁。过去几年中,包括东川在内的云南各地开展了引水上山的工程。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储存的电力,驱动抽水泵将水打上山。不过,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方面,太阳能光伏板的传统工艺制造并不环保,而使用新一代氯氢化技术,成本上不划算;另外,太阳能受日照条件制约,不能保证水泵稳定工作,能量转换过程中消耗很大,会影响到山上作物的灌溉。

为了解决引水上山的系统升级问题,上海援滇干部多方寻访,获知了一种被称为“陆提水”的技术。简单说来,就是利用当地的水电资源,将水电站全年恒定的尾水落差,以“粗水管冲下山,细水管打上山”的系统,通过势能动能转化,不用任何额外能源消耗,就能将山下清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山上。

援滇干部们找来业内的“技术大牛”,同样来自上海的淼汇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查,东川是否具备落地该种技术的条件。“陆提水”技术人员与援滇干部一起走遍了东川的山梁凹子,初步筛选出“水源稳定、落差明显”的几个备选地点,最终确定在梨坪村和块河村实施该项目。两地可以利用水电站全年恒定尾水23米的落差,自然条件非常好,项目落地后可以成为云南“提水最多、扬程最长”的自然能提水工程,也会给东川区的势能提水工程起到示范作用。

2019年,东川区决定投资920万元建设“陆提水”工程。当年5月,沪滇两地干部上山,来到海拔2100米的提水项目最高点,开始规划一片片荒山上美好的农业发展图景:这里安上300亩蔬菜育苗大棚,那边山头则是上千亩耕地的有序种植,还可以栽种各类果树,为农民增收……

当引水问题解决后,许多难题便迎刃而解了,东川成为了云南农业招商的一张新名片。各类农业公司闻风而动,纷纷入驻东川的块河村、梨坪村,琵琶,芒果、无花果、韭黄等经济作物种满了山坡。2019年11月,当沪滇两地干部们再次来到此间回访项目成果时,惊喜地发现了满山的农田和果林。虽然农作物和果树处于幼苗的状态,但如今的荒山不仅收拾得规规整整,还有了迷人的绿意。

据统计,2019年,铜都街道梨坪村安装了“陆提水”设备后,扬程达到1000米,最高提水量达到1000吨一天,解决梨坪村委会3000亩土地的灌溉问题,种植的芒果、小枣等经济林果,为当地人均增收达到6000元一年,同时解决230人的就业问题。与梨坪村相似的是,同属铜都街道的块河村,利用同样的系统,解决了1800亩的土地灌溉问题,人均年增收5000元,解决当地240人就业。

通过沪滇两地干部“穿针引线”,仰赖现代农业科技,如今的东川“全境有冬,山上有川”,公路平顺宽广,直达昆明机场不到2个小时;引水工程普及,激发出了一片片荒山所蕴含的宝贵土地价值;加之上海农科院“专家工作站”的技术加持,东川正在将现代农业的拼图一块块补齐。

栏目主编:黄银龙 文字编辑:周文吉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