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周日汾阳路150号,上海沪剧院新家迎客,百年花园洋房演好戏
分享至:
 (1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9-12-12 19:41
摘要:15日沪剧节闭幕式演出将实现花园、露台、沪剧沉浸式融合。

工作人员捞起水池里的黄叶,一排排座椅在花园里搭起,红地毯沿着台阶向上铺陈,1号楼二楼露台蝴蝶结装饰鲜亮耀眼。12月15日汾阳路150号将以全新面貌迎接第五届上海沪剧艺术节闭幕式,未来这里是沪剧爱好者又一个家。

汾阳路150号位于徐汇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1号楼今年恰好“100岁”。作为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它在1919年建造之初是万国储蓄会经理盘滕住宅,抗战结束后成为白崇禧及其子白先勇的府邸,俗称“白公馆”。上世纪80年代末,越友酒家进驻1号楼。1987年,白先勇时隔39年重返上海,观看上海昆剧团《长生殿》后宴请蔡正仁等主演,定的正是越友酒家,留下“请客请到自己家”轶事。

邬达克在上海的作品种类丰富,1号楼属于早期仿古典式花园住宅,具有典型的法式文艺复兴风格,为横三段纵三段式构图,主立面有弧形大台阶通向入口。拱券、弧形窗等细部精美。大面积花园景观保存完好。

不过,一年半前,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接到汾阳路150号修复任务时,眼前景象让负责人郑宁犯难,“整体很乱,花园水池被水泥盖住,建筑外立面完全改观,一层与二层间的楼板被强行抬高,二层露台加装玻璃幕墙,充满各种外行的审美设计,看似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风格,实则不然。”

郑宁与同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1号楼原貌图。依据从匈牙利邬达克基金会获得的两张外观图和1张室内图,修复从还原建筑原貌开始,“外立面有很厚的涂料,看得出多次修补印记。根据历史照片及现场查看,我们确定原外墙饰面为上海地区近现代建筑常见的黄砂水泥罩面,以此为依据开展外立面清洗与修复。”

“克制,顺着100年前邬达克建筑本色去伪存真”,是贯穿一年半修复的主题。1号楼弧形楼梯是重点保护部位,二层大厅为重点复原部位。修复团队结合大厅空间新功能,恢复原弧形楼梯间与大厅相连的空间格局。二层大厅原有格局及装饰如十字拱顶面、天花线脚、墙面线脚、木质腰线、木护壁等,都遵循同时期、同材料、同工艺以及珍贵的历史照片进行复原。一层南立面安装法式折叠门,式样参考二层南立面落地窗。连洗手间地坪也参考邬达克的黑白棋格风格。仅在看不见的地方加装喷淋、空调等。

郑宁指着二层台阶与弧形楼梯连接处,“台阶是新修的,弧形楼梯是原有的,当年建筑工人以水磨石现浇方式做的弧形楼梯,技术难度大,非常漂亮。现在台阶与楼梯颜色接近,但普通人细看,能分辨出新旧。我们在保持建筑整体性同时注重可识别、可读性,符合文物保护建筑修复的当代理念。”正说着,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来了,与郑宁商量,即将加入的家具如何与木腰线颜色保持一致。

一楼沪剧文化展示馆初具规模,丰富的图文资料展示沪剧发展史和上海沪剧院各流派名家名作。隔间摆放两台KTV点唱机,沪剧经典《金丝鸟》唱段飘来,戏迷可以现场学唱并录制音频。茅善玉介绍:“有老先生原汁原味的声音史料,有伴奏带可以录音,我们提供一整套艺术享受,完成梦想。”

汾阳路150号2号楼建于1975年,后成为宝莱纳餐厅。修复团队同样对其外立面进行整治,拆除后期搭建,去除餐厅期间添加的仿古典样式装饰,恢复原有的建造逻辑,新增陶板与陶棍幕墙,以简洁现代的建筑语汇与1号楼形成对话关系。

占地面积5900平方米的花园树木成荫,南侧椭圆形水池已恢复原样,饰面为白色花纹大理石,延续1号楼中轴线,创造更为有趣的空间序列。15日,沪剧节闭幕式演出将实现花园、露台、沪剧沉浸式融合。

“百年建筑,有古典味道,又有上海腔调。闭幕式,我们尝试沉浸式演出,观众与演员距离很近,得益于建筑给了创意发挥。”茅善玉介绍,存放在道具仓库里的《日出》陈白露贵妃榻将放在三楼,“以后楼里处处有沪剧的影子。1号楼用作沪剧爱好者沙龙、大师工作室,2号楼用于开放式排练。过去沪剧院排戏,演员们不得不坐在走廊里候场,有时还得借地方。现在面积大了好几倍,我们还能给戏迷演出开放空间,多样多元,全民参与。”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项建英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