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头顶大事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孝纪 2019-11-22 13:52
摘要:在我的故乡八公分村,剃头又叫剃脑,也叫剪脑,剃头匠则称作剃脑的、剪脑的或者脑师傅。

“胡子拉渣,嘴尖毛长。”这是旧时故乡妇人尤爱数落自家男子的话,意为头发胡子长得太长了,形象难看,得赶紧去剃头刮胡子,弄干净整洁了。

在我的故乡八公分村,剃头又叫剃脑,也叫剪脑,剃头匠则称作剃脑的、剪脑的或者脑师傅。那时候,理发还是个新名词,只有在离村十里路的永红圩场才有时新的理发店。趁着赶圩的日子,专程去理发店理发的,大多是村子里讲究的男青年。

在村庄,剃头剪发基本上是男人的事情,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旧时村里的习俗,孩子出生满百日,要剃一次头,叫剃开山脑,将头发全部剃光,只在后脑处留一撮二指宽的头发,叫后山。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剃头,是大事,做父母的必定封上一个红包,里面装几角钱,作为给剃头匠的谢礼。而剃下的头发,做父母的也必定会用红纸包上一撮,塞进猪栏的墙缝里,寓意孩子像猪一样茁壮成长。不过,对于女婴而言,剃开山脑时,还得顺便将眉毛也剃干净了,且以后每隔一月剃一次眉毛,再连剃两次。女孩剃三次眉毛,意为清爽净洁。

我的记忆里,村庄最年长的剃头匠是仁友爷,那时他已年老。经常给我父亲和我剃头剪发的,是得喜。得喜的小儿子务庠与我是小时候的玩伴和同学,可他的辈分却比我还小一辈,我的父亲当然是直呼其名,而我真不知如何称呼他才好。反正每次剃头剪发,要么他来我们家,要么我父母带着我去他家,都是他们打交道,我只管低头、闭嘴领受那些推子刀剪就是。那时候,得喜给我们剃头剪发是包年,一年若干次,并不月月剃剪,到了年底再拿钱,也就一两块,少点也无妨。有的人家,如果一时拿不出钱来,拿一些鸡蛋、鸭蛋抵账也可以。

村人剃头剪发,一般是在农闲之时,比方说下雨天、下雪天,或者中午休息吃饭的时候。夏秋季节,天气炎热,剃头剪发的人更多。通常每天中午,得喜就会在村前朝门口的大树荫下剃头剪发。这里场面宽阔,柏树、柳树、苦楝树众多,石墩石条也多,被人坐得乌黑光亮,清澈的水圳从旁边蜿蜒流过,前面又紧临大月塘,风光也好,是村人日常闲聚的首选地,盛夏里好乘凉。

得喜剃头的工具装在一个小木箱里,白亮的推剪,长长的剪刀,锋利的刮胡刀,长柄的木梳子,条状的小磨刀石,擦刀的牛皮条布,一把毛刷,此外一块蓝色的旧围布。他在朝门口摆开阵仗,自然就有村人来剃头剪发,并引来众人围观。除非在他家,得喜剃头剪发是不负责打水的,谁剃头剪发,谁自己端一盆温水来。剃的发型基本上是固定的那几种:中老年男子,一律光头,头发胡子刮得精光;青年人或者剪西装,头发两边分开,中间批出一条白亮的路子,活像黑白电影里的汉奸,多数人则是剪小平头;小男孩要么剪狗屎刮,要么剪鼎罐盖,所谓狗屎刮,就是在脑门前留一块巴掌大的长方形头发,余皆剃光,活像村人平素拾狗屎的铁刮子,鼎罐盖就是头顶留一圈头发,周边剃光,正如家里煮饭的小鼎罐的黑盖子。童年时,我基本就是这两种发型轮流换。

长年累月剃头剪发,得喜那擦刀和围脖子的剃头布脏得黑亮发光。以至于村人形容某个人衣服袖子太脏时,常以此作比:“你这衣服比得喜的剃脑布还脏!”“你这衣服赶得上得喜的剃脑布!”

得喜身材瘦高,剃起头来形情专注,那把雪白的刀子,在他一手摁住的脑袋上游弋,刷刷作响,一片片的湿头发不时掉落下来,在地上落满一圈。每当看他给别人剃光头,我常担心那把刀子会把那光光的头皮也给刮破,然而却没有。而被剃的人,坐在凳子上闭目养神,倒是十分享受。

于我而言,我喜欢他那推剪贴在我脸面头皮上凉凉移动的感觉,嘁嘁嚓嚓的声音,均匀而轻微,干枯的黑短发随之零落在围布上。这个时候,我的脑袋任由他的手掌控着,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不敢丝毫乱动。一番悉心推剪和刮剃后,他解下系在我颈脖上的围布,翻开我的衣领,哈气吹掉扎人的乱发,再用毛刷擦一擦,方才恢复我的自由身。

村里的孩子,并非每个人都会由剃头匠剪发。有的母亲为了省钱,自行拿了剪刀给孩子剪,剪得像梯田,像楼梯,厚薄不一,难看死了。这种发型村人叫楼梯杤子,谁看到都会取笑一番。我的邻居务光有一回被他母亲剪了个这样的头,结果死活不肯再去上学了。

村里的剃头匠,后来还有国和、国美和志贱,有时邻村的剃头匠也提个箱子来村里吆喝,剃头剪发。许多年来,他们一同维护着村人的头顶大事。

去永红圩理发的青年人自然是越来越多,那里的发型剪得时尚,能照大镜子,涂香皂,而且理发店有好看的年轻妹子。教兰就有一段时间,常爱去圩场理发,据说那理发的妹子叫小兰,对他笑了,他喜欢上了小兰,想娶她做老婆。

教兰家距离我家不远,只隔着两条石板巷子。他比我大五六岁,我上中学的时候,他在家务农。他人老实矮小,与寡母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因此,当教兰要娶小兰做老婆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后,大家都当作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教兰为了凑钱去理发,有时背杉木卖,有时捉泥鳅卖,据说有一次还捉了家里的一只老母鸡去卖了。这些事情,自然成了村人谈论的笑话。有一天,教兰从圩场回来,躲在家里嚎啕大哭,说小兰嫁给别人了,令人唏嘘不已。

然而,更不幸的事情很快来了。一天,教兰拿着自制的炸药在村前江边炸鱼时,鱼没炸着,把自己一双眼睛炸瞎了。从此,他的岁月就在那间逼仄的破瓦房里度过。他的母亲去世后,他的神志也越来越糊涂,整日蓬头垢面。

岁月流逝,村里的剃头匠一个个先后辞世。如今的村庄,只有志贱还在,已是70多岁的风烛残年。早些年,他就不再剃头理发了。昔日繁荣的永红圩场,随着国营永红煤矿的破产搬迁,也渐渐败落了下去。村里也已无人学习剃头理发的技艺,村人无论老幼,剃头理发从此都要去十里路外的乡政府理发店。

好在通往乡政府的水泥公路宽敞又平整,开摩托,坐通村公交,或者步行,也都便捷。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朱蕊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