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衡复艺术中心首展迎来巴黎世博会“古董”,400余件法国国宝级水晶集中亮相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9-11-18 19:59
摘要:艺术中心首展“巴卡拉,收藏者之家”正在进行,400余件法国国宝级水晶艺术品集中亮相上海,这也是巴卡拉(Baccarat)这一法国古老的水晶艺术品牌创立255年来,在法国以外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

1928年,一幢双层混合结构的洋房在今天乌鲁木齐南路178号落成;新中国成立后,这栋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难得的高挑空建筑,作为徐汇区政协礼堂沿用数十载;2019年11月,老洋房经整体修缮后,以“衡复艺术中心”的新身份向公众开放。

政府腾出办公用地作为公共文化空间,近年来在徐汇已有多次尝试。今年5月,原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办事处所在的一栋西班牙风格历史建筑修缮后,成为上海首个专门展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衡复风貌馆”。新开放的衡复艺术中心,周边环绕着已经于今年3月向公众开放的夏衍旧居、草婴书房,全方位展示两位文学大家的创作历程。

一楼展厅喷泉枝形吊灯

记者了解到,衡复艺术中心将致力于成为衡复风貌区内时尚新品首发地、高雅艺术首展地、精品活动举办地,定位为汇聚全球一线品牌和面向公众的精品文化消费场景。眼下,艺术中心首展“巴卡拉,收藏者之家”正在进行,400余件法国国宝级水晶艺术品集中亮相上海,这也是巴卡拉(Baccarat)这一法国古老的水晶艺术品牌创立255年来,在法国以外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


(一)

巴黎世博展品唤起上海观众共鸣

此次来到中国的402件巴卡拉水晶艺术品有358件首次离开法国。衡复艺术中心将展览空间分为2层,一楼展厅结合艺术中心建筑本身的装饰艺术风格(ArtDeco),布置成上世纪20-30年代洋房主人的生活场景。二楼则大量展示了不同时期参与世博会展示的水晶艺术品代表,以及有着丰富东方元素的水晶制品。

一楼展厅还原起居室形态

展览策展人、巴卡拉文化遗产部负责人米谢拉·勒奇(Michaela Lerch)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展览的筹备策划历时近一年,专门为上海观众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法国水晶艺术品。“上海在2010年举办过世博会,市民对这一盛会有认识也有感情,所以我们选择了很多参加过世博会的艺术品,希望上海观众能产生更多的共鸣。”

“方桌与船饰”,参展1889年与1900年巴黎世博会

记者注意到,在二楼展厅入口处,摆放了一座切割精致的水晶方桌,桌上还有一艘姿态昂扬的水晶船。 米谢拉介绍,这艘水晶船由工匠花费3700个小时制成,最早展示于1889年巴黎世博会。这届世博会上最重要的事件,正是埃菲尔铁塔落成。

“沙皇”枝形吊灯,1878年巴黎世博会

二楼展厅中央摆放的一大一小两座水晶灯也与世博会有着深厚渊源。身形较高大的“沙皇烛台灯”问世于1878年巴黎世博会,灯座上一只只精巧的“蜡烛”均由吹塑透明水晶制成。1896年,当时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携皇后前往巴黎旅行,惊叹于这座烛台的雄伟,因此巴卡拉为其定制了一座“双胞胎”版本,同样由3320块水晶组成,包含79支“蜡烛”,高度则达3.85米。此外,这座烛台灯还是巴卡拉首个使用电气发光的水晶灯。此次来沪展出的则是巴黎世博会上的“兄长”版本。

“皇后烛台”枝形吊灯

一旁体型轻巧的“皇后烛台”灯问世于1867年巴黎世博会,可容纳24支烛台,不过这位“皇后”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妻子。1867年巴黎世博会期间,二人应拿破仑三世的邀请前往法国观展,对这盏水晶灯爱不释手,于是沙皇便为妻子的公寓订购了一个“同款”,这盏烛台灯也就以沙皇皇后玛利亚·亚历山德罗芙娜的名字命名。米谢拉介绍,“皇后烛台”的工艺特点在于,虽然整盏灯由29种共778块不同的手工水晶制成,但由于切割工艺特殊,仅需40个小时便可组装完成。

“沙皇吊灯”细部

“希望上海观众参观展览后,通过代代相传的、精雕细琢的水晶工艺,对法国文化、法式优雅有全新认识,能产生‘永恒之美’的感受。” 米谢拉说。


(二)

传承“古董”与新人培养缺一不可

法国“最佳工匠”朱利安·弗勒博(左)与此次展览策展人米谢拉·勒奇

巴卡拉最为代表性的工艺是制作名为“巴卡拉红”的水晶。此次展览的主视觉标志就是一尊“巴卡拉红”的圆型花瓶,由法国装饰艺术设计师乔治‧迪奈姆于1925年设计并展出,优美流畅的瓶身和精美的花卉图案,使这尊花瓶成为装饰艺术风格标志性的作品之一。米谢拉介绍,“巴卡拉红”需要将水晶与24K纯金按比例混合后,在540摄氏度的环境中烧制而成,成色近似当下流行的“少女粉”,足见经典色彩经时间磨砺后也能历久弥新。

乔治‧迪奈姆设计的圆形花瓶,1925年首次展出

二楼展厅中央摆放了一张晚宴长桌,桌上四只镶嵌了红点的水晶杯就采用了透明水晶与“巴卡拉红”结合的技艺。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规整的小圆点并非一颗一颗“镶嵌”到杯中,而是在透明水晶杯上叠加一整层“巴卡拉红”后,逐一去掉不需要的部分,形成“圆点”样式后再盖上一层透明水晶支撑。

“工艺很难,损耗很大,但这就是我们坚持的工艺。”米谢拉告诉记者,在展示法国悠久的水晶制作工艺同时,展览还希望将法式生活展现给中国观众,增进对法国文化的了解。比如,晚宴桌上展示的每一组水晶杯都有四只,分别用来品尝水、红酒、白葡萄酒、伏特加或是茅台,餐盘也是三只一组,“有了这七种餐具,才能满足一顿法式晚宴的基本需求。”

巴卡拉制作的水晶杯至今仍在爱丽舍宫使用

二楼展厅“晚宴长桌”布景

展览开幕一周后,不少参观者发现,二楼一处小展厅中,每天都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小伙子端坐操作台前,专心致志地雕琢着手中的一只绿色水晶杯。伴随着切割机发出的嗡嗡声,吸引不少观众一探究竟。衡复艺术中心运营方、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佳音告诉记者,除了与巴卡拉探索将顶级展品引入上海,双方还探索开展现场艺术体验,邀请法国最优秀的工匠来沪进行为期一周的“匠人工坊”,现场展示流传百年的水晶切割技艺。

朱利安·弗勒博

此次来沪的工匠朱利安·弗勒博(Julien Frebault)今年刚满30岁,但这位“准90后”已经是法国最年轻的“最佳匠人”。这位年轻的工艺大师此次为上海观众带来的是巴卡拉最传统的水晶杯切割技艺。在他的工作台旁边,摆放着一张绘制于1906年的设计手稿复制件,朱利安将已经吹塑好的绿色水晶杯放置在切割机下,根据图纸不断调整水晶杯与钻刀之间的角度,完成表面纹理的雕琢。

朱利安现场演示水晶切割工艺

米谢拉介绍,每隔4年,法国都会举办全国性的水晶工匠大赛,最终胜出的工匠将在爱丽舍宫获得由法国总统亲自颁发的勋章。朱利安16岁进入巴卡拉学习水晶切割技艺,2015年,他在百余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如今他的制服上专门绣着“法国最佳工匠”的法语字样。目前,巴卡拉拥有16位像朱利安这样获得国家认证的水晶工艺大师。此外,在位于法国的巴卡拉博物馆,还藏有大量流传百余年的切割图纸、设计手稿。保留古老的制作技艺、不断培育新的工艺大师,使巴卡拉的制作工艺得以在一代代工匠手中传承至今。

水晶灯设计手稿复制件


(三)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公共属性

中国元素展品

姚佳音介绍,与法方沟通后,策展方兼顾了东方审美,带来不少外形饱满圆润或是具有对称感的艺术品来到中国。二楼展厅则辟出了名为“中国馆”的区域,并用大红色的细线帷幔笼罩。虽然中国观众对这片醒目的红色帷幔会略感惊讶,也有观众提出,法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是否都是整片整片的大红色。”但米谢拉的回答令人相信,中国文化在法国人心中也正在逐渐“去符号化”,变得更加深远和多元。

水晶仿制的瓷器、玉器肌理

“中国元素一直是西方艺术重要的灵感来源,龙、鲤鱼、灯笼这些东方元素,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欧洲已经有了广泛认识。”在策展时,米谢拉专门找来了一批中式家具摆放展品,现场展示的一批白色和绿色相间的水晶花瓶、碗碟则分别仿照了中国的瓷器和玉器的肌理。此外,米谢拉还从巴卡拉的古董藏品中找到了一只诞生于19世纪末的“巴卡拉红”水晶花瓶,一双鲤鱼开口向上的模样,原型来自于清康熙年间的画作。

作为一名资深策展人,米谢拉每次投入新项目时,都会对展览所在空间进行反复研究。虽然是第一次来中国办展,但在她看来,衡复艺术中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化交流窗口。“在上海的西方风格建筑里,展出带有东方元素的法国水晶,就像不同时间和空间在相互对话。”

姚佳音介绍,衡复艺术中心修缮工程重点保护了建筑外立面,还原了铁艺栏杆、拱券门、天台花窗等建筑细部呈现美妙的流线,并对室内地坪、墙裙、天花、楼梯、壁柱等特色历史原物进行保留修复,展现出海派文化发轫初期的典雅与厚重,也为进一步提升老洋房建筑功能,引入文化、艺术、展示等多种文化类型打下基础。下一步衡复地区还将持续展开该类保护性修复,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公共文化属性,挖掘更多对外文化交流窗口。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月。

栏目主编:唐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