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②|深刻把握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遵循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德 2019-11-19 06:34
摘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目的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因此需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和作风引领,增强政治责任和政治功能,牢牢把握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管理权和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这一表述首先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对社会治理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始终的一条红线,在实际工作中,就是需要我们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凝聚群众的主心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形成贴近基层实际的生动实践,才能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建设,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

着力构建覆盖全域的党建“生态系统”,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向基层党建转变,促进街道和社区由“行政末端”加速向“治理枢纽”转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和动员力。推动党建工作从上层着力向基层着力转变,从局部推进向整体推进转变,从自我封闭向开放融合转变,从简单粗放向精准发力转变,着力构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在党委领导的领导下,我们还要处理好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关系,推动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目的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因此需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和作风引领,增强政治责任和政治功能,牢牢把握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管理权和领导权。党组织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其元治理格局中其他治理主体的服务、教育和动员作用,领导基层治理,通过整合资源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支持,促进社会有序和谐,实现党组织的社会功能。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具体的抓手和制度保障。做实做优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以党建为统领,调整优化网格设置,将各类网格合为一张网,实现党建工作对网格的全覆盖,为创新共建共治共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社会治理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最根本的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民生关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从源头上保障社会治理工作有效开展。核心是在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大框架下,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和载体平台优势,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式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水平。

新时代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最大限度发挥组织优势、服务功能,适应城市基层多样化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在推动发展、解决问题、服务民生等方面下足功夫,切实解决群众身边急、难、险、愁的实际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多元需求,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城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和群众基础。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是关键。一要重视自治的基础作用。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自治机制,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突出群众自治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村(居)委会自治功能,加强业委会等组织规范运作。二要重视法治的保障作用。法治是最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用法治精神审视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解决治理难题,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加强立法,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点面结合地推进社会治理领域立法,制定完善社会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义务和程序,搭建立意良善、权责明晰、预期稳定的社会治理法治体系。

三要重视德治的教化作用。法治时空有界,道德力量无穷。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德治与平安文化的融合贯通,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本土文化,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深入挖掘德治资源,健全德治体系,强化德治约束,用柔性治理提高社会韧性。加强诚信奖惩机制建设,推动在物质奖励、荣誉评选等方面让有德者有“得”,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形成“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良好氛围。

四要重视智治的支撑作用。四中全会强调了科技支撑对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智能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进入“云”“网”新时代,要推进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创新智慧服务方式,善于运用新技术精准匹配社会治理资源,探索开发主题式、套餐式、移动式服务方式,缩短服务群众距离,优化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加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平台和资源,强化对各类基础要素的时空关联和动态信息的汇总研判、挖掘分析,精准掌握变量,准确把握趋势规律,进一步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作者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