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灵感来自李之藻、利玛窦的古地图,这部将首演于上海的“神剧”,先有画面再创作故事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9-11-13 18:28
摘要:计划明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世界首演。

被誉为“实验戏剧灯塔式人物”的美国戏剧家罗伯特·威尔逊近日又一次现身上海。由他担任导演兼舞台和灯光设计的原创音乐戏剧《不可能的黑郁金香》,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刚刚完成第二阶段工作坊的排练。


罗伯特·威尔逊创作《不可能的黑郁金香》现场

“对于一部新的作品,大部分剧作家都是从剧本入手的,但我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于从灯光入手。”11月12日下午,罗伯特·威尔逊在艺海大厦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灯光始终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他一边举起手中的铅笔一边说:“当一束光照到一支笔的时候,它会投射出影子;我们调整光源时,会得到光影上的变化,这些都是作品的一部分。灯光是作品的实时参与者,我用灯光在说话。”

三幕戏剧作品《不可能的黑郁金香》灵感来自一张古老的世界地图,以丝绸之路为主题,讲述17世纪初明朝年间,中国学者李之藻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完成《世界万国图》,即《坤舆万国全图》的故事。这是一部庞大而复杂的文献,它不仅要描绘地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是以欧洲经纬形式制成的最古老的中国地图。由于它的罕见,也被称为“制图史上不可能的黑郁金香”。“这部作品有关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第一次在中国进行作品创作,我把这个过程视作一个旅程。”威尔逊说。


罗伯特·威尔逊创作《不可能的黑郁金香》现场

罗伯特·威尔逊的戏剧通常不会遵循传统的戏剧叙事模式,而是运用自己的一套以“视觉形象”为主的戏剧语汇,他也几乎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和解释,《不可能的黑郁金香》也不例外。“我创作的作品其实是一本视觉之书,我先有了画面上、视觉上的概念和初稿之后,再慢慢去形成音乐剧本的内容。视觉之书一共分成了三幕,每一幕是三个部分。”他说,身处创作过程,自己并不知道创作的“终点”在哪里,“比如说我可能会去月球、去一个游泳池或是去到好莱坞等,每一刻都是不同的,都是一种新的体验,当然也意味着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困难。”

在威尔逊看来,东西方哲学的思考方式很不一样,因而在《不可能的黑郁金香》中,也会涉及两种文化、两种思维方式的“较量”。“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作品里会有意大利的元素和景致;李之藻是中国人,因此作品里也有中国的园林景象。作品中也会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作过程就犹如重走一遍这些国家。”


罗伯特·威尔逊创作《不可能的黑郁金香》现场

此番来沪,最令威尔逊惊奇的是中国的京剧艺术。“我坐在剧场里,京剧艺术让我印象深刻,京剧中的女扮男装、男扮女装的反串等,令我觉得表演者非常全能。中国有着非常系统的戏剧语言,无论是表演者的手势变化、声音的呈现以及形体的动作,都和西方非常不一样。”在此前的选角过程中,也有不少戏剧、戏曲、舞蹈乃至哑剧、杂技等方面的表演者加入。威尔逊透露,他们或将成为剧中的群演。

罗伯特·威尔逊本就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常客。继2014年、2017年带来《克拉普的最后碟带》《关于无的演讲》两部戏剧作品后,去年他又携《睡魔》亮相艺术节,他用微妙的光线组合,精确的动作顺序和大胆的舞台布景,消除了现实与错觉之间的界限,一度一票难求。新作《不可能的黑郁金香》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及意大利改变表演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上海戏剧学院及美国水磨坊艺术实验中心支持,计划于明年艺术节期间全球首演,后进行中国及世界巡演。威尔逊说:“我的作品就像一本充满了画像的视觉之书。图像的好处在于它是一种全球性的语汇,视觉又是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语言。希望这部作品能穿过不同的国家,在全世界被看到。”

栏目主编:李君娜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
题图说明:罗伯特·威尔逊创作《不可能的黑郁金香》现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