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从蹒跚学步到昂首阔步 智慧医疗让康复不再“毛估估”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卓敏 黄杨子 2019-11-13 12:15
摘要:负重对下肢的康复十分重要,患者由于过于谨慎,不敢用力踩,所以这个骨头一直得不到负重的训练,无法生长。

提到“蹒跚学步”,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小宝宝,那种努力站起来、勇敢迈开腿的样子绝对萌化人心;同样是“蹒跚学步”,还有一群人,他们小心翼翼得走着,旁人心惊胆战得看着——无论是骨盆、髋臼还是下肢骨折的患者,手术后都会问医生一句话:“我回去以后该怎么走路?”面对这个反复出现,却又看似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教授和他的团队不断思考、研发出一套“无线传输测力型助行装置及负重信息采集系统”,借助这张“康复处方”,让病人明明白白康复,踏踏实实走路。

术后负重难以把握的自由裁量权

“负重”是最具有骨科特点的康复指标,病人接收到的医嘱往往是“拄着拐杖,脚可以点点地了”、“目前可以负重15公斤左右”......但具体这个“点点地”是多大的力,这个“15公斤”怎么实现或许患者并不清楚。

“我都有照医生说的在锻炼,为什么怎么久了,我还是不能正常下地走路!”老王是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3个月前,带着一张近乎完美的片子出院了,但如今却满脸颓丧地回来了。在复诊过程中,老王反复强调也都有按要求康复训练,但医生却发现他走路的步幅很小,脚步很轻。“当时我就把手放在他的脚底,让他从上面走过去,确实发现他的踩踏力度很轻,显然没有达到负重练习的要求。”张长青表示,负重对下肢的康复十分重要,患者由于过于谨慎,不敢用力踩,所以这个骨头一直得不到负重的训练,无法生长。而另一边,在病房里,30出头的壮小伙却因为过早负重、过度用力,“踩断”用于骨折固定的钢板。

如何精准地掌控术后康复的负重康复训练的度,如何把这个量化的指令明确传递给患者?张长青坦言,到底如何“逐步”负重,医患之间缺少一个桥梁,缺少一个信息检测、反馈、沟通的平台,让医生可控患者的执行情况,让患者可视自己的踩踏力度。

智慧负重让每走一步都心中有数

从2013年那台装了蓝牙的电子秤,到2015年的测力鞋,到如今眼前这个加装了智慧负重系统的助行器,患者只需将手能够扶在上面,穿上具有无线传感功能的测力鞋,即刻实现双向可视化康复负重训练。

“无线传输测力型助行装置及负重信息采集系统”项目由张长青牵头,朱振中博士为课题骨干,联合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及国内多家企业共同完成。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总结,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精确负重康复计划。通过医患信息平台,患者在家就可以完成专业的个性化康复。同时,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将通过远程系统上传后台,由医生进行评估、反馈。

“从目前来说,国内还没有一套完整、全面的术后康复体系,国外虽有这方面的研究,但基于人种的差异性,很多指标还有待修正。通过这一项目的推进,未来基于大数据云端处理,可能会给出一个适合亚洲人的‘康复处方’。”

据悉,“无线传输测力型助行装置及负重信息采集系统”初代样机问世便获得业内高度关注,获得中华医学会第十届骨科学术会议(COA)首届“最佳设计奖”第一名,2019年成功入选上海市人工智能和智慧医疗成果。通过负重信息采集云平台、利用精准大数据分析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填补了国内外负重康复产品的空白,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专利协定(PCT)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及外观设计专利2项,未来将推向市场,造福广大患者。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市六医院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