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长护险”护理人员收入高,家政服务员眼热,养老服务市场“虹吸效应”怎么破?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19-11-13 13:06
摘要:从事长护险的护理人员收入较高,在养老服务市场上形成了明显的“虹吸效应”,机构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更加突出。

 今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本市推进社区养老工作情况的报告。长护险是常委会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据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介绍,本市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7年开始在徐汇、普陀、金山三区先行试点,2018年在全市推开试点,2019年深化试点。截至9月底,已覆盖47.7万名老年人、支出18亿元,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照护服务的支付能力。

 “长护险减轻了老年人的居家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但在社区养老领域还有一些空白。”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表示,在覆盖面上,长者照护之家可以使用长护险,但日间照料中心尚未纳入结算范围;在服务内容上,不少老年人希望能够逐步拓展,增加认知症干预、康复诊疗、辅具租赁、应急医疗救助、家庭照护支持等有普遍需求的项目。此外,不少养老机构反映,长护险试点后,从事长护险的护理人员收入较高,在养老服务市场上形成了明显的“虹吸效应”,机构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更加突出。

 此前市人大的监督调研中,就有人反映,长护险上门服务一小时65元,家政服务一小时25元,导致大批家政服务员流失,选择去做长护险护理员。

 “长护险的门槛不能降低,要进一步严格把握评估标准,守好入口关。”常委会委员建议,下一步,将长护险工作重心放到“提质增效”上来,抓好长护险专项治理,健全和完善评估、护理服务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服务人员、服务对象的宣导, 增进全社会对短期住养、长护险、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等政策的认识理解。

 “护险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培训的问题,还有顶层设计的问题。”有代表认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增长迅猛,而长护险制度全面试点起步仅一年多,经验积累少,需要时间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在实践中磨合,尽快成熟定型。另外,社会各方需进一步形成对长护险制度定位和责任边界的共识,在确保长护险基金安全可持续、兼顾当下工作任务和长远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多措并举,逐步全方位满足市民群众对医疗、康复、护理和生活照料等多样化需求。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