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有位援滇干部写了首网红歌曲,背后藏着上海与昆明之间的扶贫故事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19-10-22 18:23
摘要:普陀区在带来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发展观念的改变。

“从东海之滨到云岭之巅,从迪庆高原到金沙江畔,我们的扶贫故事在云南,汗水渗透红土留下永恒的诗篇……”一首《云南扶贫故事》最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由普陀区援滇干部边慧夏和昆明区东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杰云合作作词,青年葫芦丝、巴乌演奏家高兴国作曲。它的背后,是许许多多个扶贫帮困、两地情缘的感人故事。

去年4月,普陀区政府与昆明市政府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两地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帮扶机制。普陀区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干部人才交流、贫困村提升工程、教育医疗帮扶、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为昆明脱贫攻坚献计出力。一批援滇干部从普陀区不远千里来到昆明,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业、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让各种优势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

普陀区6个街镇、2个集团公司、红十字会等与昆明市东川区86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引入上海、浙江、四川等地的企业单位到东川开发建设。

最近,上海淼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在东川梨坪沟村、块河村忙得不亦乐乎,预计本月底,一套每天提水800吨的“自然能提水系统”将在两个村竣工,建成后成为云南最大的势能提水工程,覆盖6000亩山坡地。梨坪沟村、块河村普遍存在“结构性缺水”问题,就是人和耕地在山上或半山腰,河流在山脚下,看得到水,却不能直接用。

自然能提水系统凭借绿色环保、低成本的技术,能解决这一问题。它不用电、不用油,利用0.5米以上的水流落差,就能让水“往高处流”。种植豌豆尖、娃娃菜、羊肚菌、枇杷、芒果的商家闻讯纷纷前来进行土地流转,预估每年每亩收成将达到2万元以上。

2019年,普陀区计划投入资金1260万元,扶持禄劝县4个乡镇的特色农业发展,包括屏山街道马鞍鞒村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茂山镇竹篾加工扶贫车间、转龙镇大水井村蔬菜种植基地等等。

昆明市禄劝县茂山镇的一处特色生物育种基地里,村民们忙碌着除草、土壤管理。村民张爱莲闲时到基地上班,每年可以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就个普陀区投资帮扶的基地之一,仅第一年就实现了近80万元收入,目前从澳大利亚、荷兰等地引进了104个水果新品种。该基地采用“企业+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初步实现4个乡镇土地流转380亩,预计将为周边带来300个用工岗位,每年新增劳务收入400万元。

来自上海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观念,正改变着贫困地区群众的发展观念。东川区阿旺镇岩头村,一排排红豆杉整齐排列着,平整好的土地上,村民正进行金丝黄菊苗栽植前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普陀区在东川区重点帮扶发展的种植项目之一。目前,一个具有彝家特色的休闲山庄已进入试运营阶段,成了云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代表。种植基地引入红豆杉和金丝黄菊,每亩产值预期比过去增加10倍以上。依托种植产业发展起来的彝家风情乡村旅游,每年可以带动岩头村106户325人实现就业。

普陀区在带去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发展观念的改变。东川区有一个驻高新区就业扶贫基地,今年以来针对沪滇两地用工需求集中开展针对性培训,目前已经组织叉车培训100人、家政育婴培训各200多人,部分劳动力还前往上海大众等龙头企业就业。今年东川区将计划组织沪滇劳务协作招聘会5次,计划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

开展扶贫协作以来,普陀区帮助昆明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5830人,实施扶贫项目20个,而在各对口帮扶单位的努力下,昆明还动员了464家民营企业(商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带动全市成立农村致富带头帮扶协会(组织)570个。普陀区党政代表团成员、新湖慈善基金会负责人黄立程表示,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在建筑、制造等领域与三县区集中开展“订单式”就业帮扶,帮助昆明贫困地区实现更多劳动力转移就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