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倾听秋声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冯强 2019-10-24 07:51
摘要:附近传来纺织娘与蟋蟀的对鸣,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暗哑一清亮,似长者与年轻女子对白,走过几米,走过十几米了,还在。此等和谐,真是大自然的造化啊。

金山的家离田野很近,足不出户,便可倾听秋虫之鸣,犹如朝闻丝弦、晚听洞箫。

凌晨起床,倚立窗口,倾听蟋蟀清脆、明亮的叫声,似提琴重奏,四面八方合在一起,有千军压境之感。凉风微起,它们合唱旋律忽起忽落,细雨加入,屋檐滴水叮咚,恰似打起了节奏。午间路过绿地,蟋蟀与周围人声、音乐声争锋,不依不饶。晚归时,又总有一二蟋蟀鸣叫越过油葫芦,格外清越,此刻,它们一定在泥缝或砖瓦间以胜利者姿态洋洋得意,或猴急于获取异性芳心。

秋声的美好在多样化。一天,在去单位途中,附近传来纺织娘与蟋蟀的对鸣,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暗哑一清亮,似长者与年轻女子对白,走过几米,走过十几米了,还在。此等和谐,真是大自然的造化啊。这使我想起20多年前,住在金山梅州新村底楼时,后门有茂盛的草丛和低矮的冬青,那里居然会传来金铃子的叫声,它们银铃般的声音如同童声唱诗班,虽很轻,却传很远。那时,孩子刚上小学,我们走过那儿,他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声音,我说,这是从天堂里传来的声音。儿子仰起头,眼睛里满是疑惑。我接着说了一句,天堂里的声音是无法模仿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想起那段有意思的对话。自从搬到现在居住的新村,告别了金铃子,“蚕眠桑叶稀”的田野渐行渐远,慢慢被人工的绿化所取代。然而,这儿的土地骨子里养育秋天、传达秋声的天性并未改变,在这里仍可目睹秋季由浅至深的变化,仍可享受临窗即是秋声、秋色。当秋风起时,一杯淡酒在手,有秋声、秋色相伴,于细酌慢饮中品味周遭变化,品味人生。     

近日,有老友在微信群里发来录自家中蟋蟀的鸣叫。他今年早早地从山东等地购得上百只斗蟋,悉心豢养,此时,让我们从录音中分享它们在盆中的浅吟低唱。仔细分辨这与旷野蟋蟀之别,后者虽借助盆之共鸣,多了金属般的华丽,却有愧于自然之声的放达和野性,也缺乏与其它秋声的呼应和配合,很像是被缚的壮士,无法奔向四野,即便高歌,仍有说不出的拘谨。朋友说,只有当它们打斗取得胜利,才会发出洪亮的叫声,那时的鸣叫才是野性的。

其实,小时候,我们才很野,周围有许多喜欢玩蟋蟀的同龄人,我们穿着拖鞋、木拖板,一起去梅陇、七宝捉蟋蟀……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朱蕊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