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观察|特色小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难点与突破点在哪里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胡昊 王文 2019-10-18 06:25
摘要:长三角地区的小城镇要充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以特色化产业为核心,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动力,在城乡差异化的整体框架中寻求基于自身特色产业的立足点,并依托这一独特的、难以替代的立足点构建起城乡之间的“城—镇—村”产业要素流动纽带,进而在城乡产业要素流动中产生强的吸引力、在外部需求市场中建立新的话语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举措意味着长三角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形态正式跨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特征的新模式。特色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引导特色小城镇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小城镇特色化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有待破解的难题,如实体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产业特色不鲜明、发展内涵质量不高、区域整体协调性不足等。因此,小城镇应该如何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机遇,谋求更好更快的特色化发展是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对此,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知行社会调研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的专家学者带领博士和硕士生组成了“小城镇的突围与蝶变”实践团,调研了长三角江浙沪皖的10个城市共17个小城镇。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座谈会、企业参观、实地考察等方式,实践团总结了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江苏常州市遥观镇、安徽省芜湖市殷港小镇等地在产业特色化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总结出了小城镇产业特色化发展路径。

目前长三角小城镇特色化发展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方面,产业融合难度大,主导产业不清晰。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灵魂,小镇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门类较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小镇由于科技、人才、创新投入欠缺,导致产业内部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多元化发展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对外辐射性较弱。尤其是以乡镇为单元的特色小镇,离中心城市较远,优质资源的聚集性相对较差,有限的资源难以集中到突出的主导产业发展上面,乡镇产业的升级以及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面临严重的阻碍。另一部分小镇因产品、服务、企业、资源等缺乏优势竞争力,导致特色产业支撑不足,而盲目借鉴简单模仿、未能因地制宜打造乡土特色,又导致地域特色模糊,产业定位不鲜明。

另一方面,产业融合程度低,产业要素聚集不完善。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型社区,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载体。当前,长三角部分特色小镇对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大城市功能的有效集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尤其是如何在小镇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及多产业要素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小镇产业融合性较差,仍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运作,简单地将加工区、文化创意区、旅游度假区、生活区等功能生硬地相加,导致小镇呈现“散而弱”之态而非“聚而合”之势。

特色小镇如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也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长三角地区的小城镇要充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以特色化产业为核心,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动力,在城乡差异化的整体框架中寻求基于自身特色产业的立足点,并依托这一独特的、难以替代的立足点构建起城乡之间的“城—镇—村”产业要素流动纽带,进而在城乡产业要素流动中产生强的吸引力、在外部需求市场中建立新的话语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来讲,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建设力度。

1. 重组产业要素,优化内部结构。小城镇在突破制度约束下的产业要素流动壁垒后,还需主动获取外部的产业要素资源补给。产业要素间的组合效应可以使空间上分散而低效的经济活动整合为有机整体,变得有序而高效。外来和回流的资本、技术、人才等新兴产业要素通过不同渠道流人小城镇,与本土的生态、文化、环境、传统产业等地方要素一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要素的融合与重组,实现要素资源在小城镇内部的优化配置。其结果表现为:各经济部门通过对产业要素的有效组织和利用达到符合外部需求市场的最大产出,全产业要素生产率获得了实质性的提升。由此,小城镇得以逐渐实现自身的积累。需要指出的是,外来要素的流入不能简化为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具有“输血”或“反哺”性质的单向补给,而应真正对小城镇内部的产业要素资源重组起到激活作用,成为推动小城镇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重要动力。

2.明确主导产业,注重差异化发展。由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差异,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必然要精准定位、错位发展,其主导产业的选择也要与整个城市的发展相符。例如上海的特色小镇主要定位是科创、文创、都市农业,与其大都市的形象相符;杭州的特色小镇主要是信息经济和金融,与杭州的主导产业相符;南京的特色小镇则以文化和休闲旅游为主要定位,这也与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的城市定位相符。每个省份的经济发展层次不同,地方发展的模式也不相同,对于主导产业的选择不能盲目套用。首先,要在尊重本地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基础上,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突出差异化。其次,要立足于本地特色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选择最有基础优势的产业,致力于个性化、独特性、差异化的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小镇特色产业。例如淮安盱眙龙虾小镇、定海远洋渔业小镇、磐安江南药镇等均以当地主导产业为依托,突出产业特色,带动当地就业,促进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3.促进业态融合,推动产业链延伸。实现特色小镇产业融合,不能仅仅依托主导产业,应在原有产业集群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将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特色产业为代表的特色平台,融合自身乡村风貌,同时聚合各类高端要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优势的特色小镇,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促进多种业态融合,并向高端领域衍生发展;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的特色小镇,则可依托自身优秀的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等类型资源,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融入新型文化旅游业态,打造旅游目的地。例如,以文旅为特色的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河工文化小镇、金湖县的荷韵古镇,将特色农业、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于一体,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并以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不仅强化了主导产业,更拓展了新的富民增收空间。此外,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必须以绿色生态为基底,不能发展以高污染、高耗能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要考虑小镇的生态安全格局,制定严格的生态红线和研究小镇的生态承载力。因此,实现小镇的产业融合必须以生态、绿色作为经济增长动能和富民的手段,使绿色产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穆益林帛画作品《丝路风情卷四 归(暮归喀纳斯变体)》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