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微观上海 > 文章详情
【2013上海真相】四月札记
分享至:
 (0)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渊 2014-09-24 23:26
摘要:

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上海,有一点是共识:上海是强政府。当然,言者自有褒贬。而每回疫情来袭,都是强政府发威之时。可以看出,高层的期待是,在非典、禽流感之类的危机处置时,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强,而在转型发展中,则要鼓励创新,尤其在微观上不能过多干预。

误没误

 

4月1日,当人们从报上看到卫生部门的疫情通报时,87岁的李某已经在28天前病逝了。

 

一般认为,这个久居闵行的老人是首个发病者。据说发病前,他和两个儿子一起吃了“叫花鸡”。这个与鸡有关的病,读上去相当拗口,叫H7N9禽流感。

 

网上立刻有人提出质疑,并不断有人跟进。他们问的是同一个问题:“是不是又瞒报了?”一个“又”字,表明他们想到了10年前那个非典流行的早春。

 

看上去,似乎还有点像。一是病情像。都为早期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进而发展为严重肺炎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二是过程像。非典从出现到全面公开,经历了三四个月,此次也耗时将近一个月。

 

还有一点像,很多人放在心里,没说出来。两次都遇到了政治上的特殊时段,都是早春时节,都是中央集体大换班,都是新人治国。中国人都是政情分析大师,他们担心新一届中央又会面对一次疫情大考,10年前的情况再次出现,只是发源地从广东挪到了上海。

 

对此,上海医疗卫生机构的回应很平实,就是把发现病毒的整个过程公之于众。他们说,H7N9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需要先排除别的感冒病毒的可能。3月22日,发现患者可能感染H7流感,之后将相关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月29日下午,送检的病例标本中分离到3株H7N9禽流感病毒。经专家进一步核实,下了结论。国家卫计委于3月31日向社会公布。

 

随后,无论是北京的卫生主管部门,还是当年非典时期积攒了大量人气的钟南山,都出面力挺上海。相对官方表态,很多人似乎更愿意听钟南山的话。钟认为,一种新病毒从检验到复核需要时间,20多天对此来说并不算拖延,所以“我不认为延误上报。”

 

强不强

 

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上海,有一点是共识:上海是强政府。当然,言者自有褒贬。而每回疫情来袭,都是强政府发威之时。

 

4月2日,上海启动流感流行应急预案Ⅲ级响应。此时,联防联控机制及所属工作组和综合协调办公室,都已正式运作。卫生部门则对全市流感监测哨点和医疗机构,进行了地毯式搜索。

 

有意思的是,10年前的4月2日,上海第一例非典病人被确诊。那时,距离4月20日那个疫情信息发布的“分水岭”还有半个多月,防控非典还处于“外松内紧”阶段。但上海的防控体系已经迅速运转起来,后来证明,这台颇得“人民战争”精髓的机器是相当有效的。

 

回到今年。4月5日,市政府发布通告,决定从第二天起全市暂停活禽交易、暂时关闭所有活禽交易市场。4月6日,市商委会同全市17个区县检查确认,全市三大活禽交易市场和461家活禽零售点,全部停止交易。这一天,各路口没有放进一辆外来活禽车辆。

 

10年前的那个4月份,上海启动前所未有的群防群控。4月24日,解放日报头版的“告读者”这样说:“本报自今日起开设热线电话。读者如发现“非典”可疑病人,除了向居委会、所在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报告外,也可向本报热线电话反映。”

 

那年4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对上海做了一次“飞行检查”,他们临走时说:“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强而有力的体系在全市运转。”

 

今年4月20日,世卫组织考察组又一次来到上海。在反馈会上说:“上海及时关闭活禽交易市场,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公共卫生防控措施。”

 

当年有学者提出,华人社会应对非典有三种体制:大陆为强制,香港为法制,台湾则为弱制。而上海,可以说是强中之强。

 

变不变

 

若辩证地看,这样一个相对强势的政府体系,既是上海的特点、优势,也可能是局限。这一点,上海高层从不否认。

 

韩正在多个公开场合说,上海经济转型的枢纽在于政府转型。当然,不能简单地说强政府是不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该强还得强,但如果政府干扰和替代某些市场主体,强就必然压制社会活力。

 

也在4月,上海市政府拿出当年深圳的魄力,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草案)》。显然,这是希望通过设立责任豁免条款,解决改革创新不成功怎么办的问题,进一步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

 

可以看出,高层的期待是,在非典、禽流感之类的危机处置时,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强,而在转型发展中,则要鼓励创新,尤其在微观上不能过多干预。

 

4月是不平静的。也在4月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黄洋出现中毒症状,送入医院抢救。半个月后,黄终告不治,其室友林某被逮捕。

 

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和另一个年轻生命的冷血,激起极大舆论关注。有人迅速归咎于教育的失败,还有人上升到“社会道德整体滑坡”的高度,或者某一代人的人格缺陷。众说纷纭中,有人说这是隐藏在个人性格背后的人性悲剧。

 

一座城与一个人一样,都是有性格的。上海原本是个移民城市,且处于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文化本质上是海纳百川、追崇时尚的。但由于受现实环境条件的约束,探索性、进取性、冒险性都较弱。

 

这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本无好坏之分。但真要实现新的转型,根本还是必须超越自我。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尤莼洁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