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找到你】 24年,和上海第一条地铁一起长大的人们
分享至:
 (6)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9-09-16 15:48
摘要:上海人对地下路网的探索,可以上溯至上世纪60年代,塘桥基地开挖的那条隧道。1995年4月10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曾刊登题为“地铁,向世界证明”的报道。那一天,上海地铁1号线全线通车,上海人盼了多年的“地铁梦”才算真正实现。在那张黑白印刷的解放日报上,有两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均由摄影记者周红钢拍摄:一张是通车前夕,运营人员在擦洗列车的座位和门窗,让列车以闪亮之姿迎接检阅;另一张是新闸路的地铁主控中心内,技术人员在电脑前进行最后的系统检测,确保地铁通车万无一失。那些为上海地铁奉献了最初光和热的人们,在这个属于地铁的本命年,我们要找到你。

今年,上海轨道交通迎来第二个本命年。

24岁,于一个人,是大学毕业开始拼搏的年华;于上海地铁,是从16.1公里长的单一线路,向800公里世界最大路网飞跃的历史纪录。

上海人对地下路网的探索,可以上溯至上世纪60年代,塘桥基地开挖的那条隧道。1995年4月10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曾刊登题为“地铁,向世界证明”的报道。那一天,上海地铁1号线全线通车,上海人盼了多年的“地铁梦”才算真正实现。

在那张黑白印刷的解放日报上,有两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均由摄影记者周红钢拍摄:一张是通车前夕,运营人员在擦洗列车的座位和门窗,让列车以闪亮之姿迎接检阅;另一张是新闸路的地铁主控中心内,技术人员在电脑前进行最后的系统检测,确保地铁通车万无一失。

那些为上海地铁奉献了最初光和热的人们,在这个属于地铁的本命年,我们要找到你。


找当年第一批调度员试试?


一开始,我们其实想找一位开地铁的司机。当我们向上海地铁运营方申通集团提出“找寻上海地铁首位驾驶员”时,申通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诉求,但坦言需要花些时间。等待的间隙,我们又翻阅到,1996年8月29日,解放日报头版曾刊登过一张新闻照片,图片上意气风发的女主角是初代地铁女驾驶员胡娟。被相机定格的那一刻,她正准备登上列车驾驶室。遗憾的是,胡娟并非上海地铁通车的第一刻、第一批坐进驾驶室的司机。

眼看着找人陷入僵局,申通方面在1995年4月10日解放日报这张头版报纸上找到了新线索——要不要找一找当年第一批调度员试试?

对!地铁除了“开车”的司机,还有无数人们平时见不到的调度员在一座座控制室里默默付出,为上海地铁安全平稳地运行奉献着光和热。于是,当年首批上岗的调度员陆鹏,就这样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头版头条报道所配照片中左起第二个背影,正是那时只有23岁的“小陆同志”。

陆鹏如今的身份是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咨询部经理、主任工程师。1993年1月,第一次踏进新龙华那幢小白楼里的调度室的陆鹏,当时只是个毛头小伙。

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几个小伙伴刚从定向培养地铁人才的高职定单班毕业,在北京地铁经历了将近4个月的定向培训和实习后,一回到上海,就立即投身于上海地铁的试运行工作中。

1993年1月21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上行线车辆和设备进入技术调试阶段,意味着上海实现“地铁梦”初战告捷。陆鹏参与的第一项调度工作,正是这段从锦江乐园出发至徐家汇,总计6.6公里长的试运行段调试。他和当天一同上班的小伙伴,就这样成为上海地铁历史上第一任上岗的调度员。

1993年,第一天上班,陆鹏从位于老北站附近的家里出发,乘坐公交15路换50路,穿越整个市区,坐了一个半小时才到位于城市西南角的调度中心。这个临时调度中心,是今天上海南站站和锦江乐园站之间位于列车轨道边的一栋小白楼。调度员就在这里,开始每个班次长达12小时的工作。


历史时刻前一天的忙碌身影


一开始,上海地铁的运营指挥效率远不像今天这般风驰电掣。

1993年5月28日,地铁1号线南段开始试运行。如今一辆工程车从梅陇车库开到轨道阵线上仅需3分钟的响应速度,当时却耗时数小时。“整个线路都要人工管理,送电还是断电,何时电客列车出库,何时工程车出库,全靠调度员与司机、车站值班员沟通。”而在计算机应用尚未普及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上述沟通全都要通过脉冲式电话依靠人工完成。

“大家都从五湖四海而来,还有大批铁路、公交系统转岗来的专业人才。”陆鹏说,地铁运营包括车辆、供电、信号、通信、机电、乘务、客运、行政等,考验的不单是技术储备,更是一座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

1994年12月,陆鹏和同事们从新龙华的小白楼搬家到新闸路上刚建成的上海地铁控制中心。与此同时,负责把控车辆信号的ATS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也正式交付使用,上海地铁终于在通车前夕实现了自动化运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95年4月9日,虽是星期天,但新闸路控制中心内却满是忙碌的身影。解放日报记者按下快门的那一刻,陆鹏正和同事们紧盯电脑屏幕,探讨1号线开通当日的运营方案。

“这是最紧张的时刻,现在想来很有历史意义,但当时大家都来不及想这么多。”那一天,上海地铁人正为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做着最后的准备……


“世博时间”的高光“答卷”


随着2006年元旦,首条环形地铁线4号线的通车,上海轨交由此进入网络化运营的新阶段。而此时,陆鹏已分别担任过1、2、3、4号线的一线调度和主任调度,转向管理岗位,负责整个地铁路网的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

2008年,上海地铁刚刚经历“三线两段”同一天通车,下一阶段的发展也正式进入“世博时间”。举办世博会是世界交给上海的考题,轨道交通是配套保障重要部分,这也让陆鹏有幸成为世博会的“答卷人”之一。

上海世博会期间,地铁13号线世博段是唯一一条穿越世博园区的轨交线路,在园内设有马当路、卢浦大桥、世博大道三个站点,俗称“三站两段”。陆鹏担任的正是世博段的控制中心经理,负责园内轨道交通的组织和运输管理。开园前夕陆鹏打包行李住进了世博园区,为开通后的运能匹配、时间节点、应急响应、路网协调等做最充分的准备。

2010年10月16日,超过103万人次的游客走进世博园,刷新了世博单日参观者纪录,也创造了上海地铁世博段单日30万客流的最高纪录。让陆鹏感到自豪的是,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里,地铁世博专线从未发生一例15分钟晚点或列车救援情况。

“现在回忆起来,那半年真的很光荣。”世博会不仅是陆鹏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段高光时刻,更是上海地铁快速发展进程中一段里程碑式的跨越:184天共运送乘客逾10.5亿人次,16次创下单日客流新高。


为兄弟城市带去上海地铁智慧


世博会结束后不久,陆鹏就被派往昆明,作为技术和运营指导,代表申通集团参与昆明第一条地铁线的开通筹备。这是他第一次手把手地将自己累积近20年的轨交运营经验“传授”给别人,也开启了又一次职业生涯的转变。2013年9月,陆鹏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江西南昌,为这座正等待第一条地铁线通车的城市带去来自上海地铁的智慧。这一次他还担任了南昌地铁运营公司的运营副总和常务副总。

2017年1月,陆鹏回到上海,但为地铁事业奔波的脚步远未停歇。截至今年4月,中国已开通地铁的城市达到38个,陆鹏的工作就是为兄弟城市带去申通关于轨交管理、技术创新、全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经验。

老百姓从一开始把地铁当做观光的交通工具,到现在出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询地铁路线,地铁早已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一变化过程,远没有陆鹏等第一代上海“地铁人”想象的长。

数以万计的上海轨道交通工作者们,正为一次又一次安全、平稳、有序的运行,继续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年华。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申通地铁供图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2018年8月17日,轨交9号线虹梅控制中心。 王培臣  摄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