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中国学论坛|施舟人:汉学曾被看作是“绅士俱乐部”,现在中国文化传播已成全球趋势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杨瑛 2019-09-11 18:07
摘要:在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这位欧洲著名汉学家在谈起道教时表示,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一种全球趋势。

生在瑞典,长在荷兰,施舟人应是位地道的欧洲绅士。但眼前的耄耋老人除了高挺的鼻梁以外,俨然是个“中国老头儿”:中文流利,爱打太极拳,来上海会先去城隍庙烧一柱香,说到尽兴时还会随口诵起几句《孟子》。但与常人不同的是,他说话不徐不疾,待人温和谦逊,采访中他的电话响了,他略带腼腆地连声道,“我不好,我不好”。在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这位欧洲著名汉学家在谈起道教时表示,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一种全球趋势。

很多人都好奇,一个土生土长的欧洲小伙为何会对老庄之学情有独钟?施舟人笑着回忆道,其实自己在年轻时是个“不太好的学生”。他最初喜欢美术,曾在博物馆里当助理,却发现馆藏丰富的欧洲博物馆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后来,他进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汉学。“每个星期六早上,老师会让我们看《道藏经》,用的是原始资料,不用课本。”施舟人与中国的缘分也就此开始。

如今,施舟人是法国汉学界的第四代研究者。他表示,道教研究一直是法国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为有了法国汉学界几代人的不断研习、积累与传承,才有了他个人今天的学术成就。

即便对一般中国人来说,《道藏经》和道教哲学都是晦涩难懂的,更何况施舟人这样地地道道的老外。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于道教的热爱。当被问及今人研究道教具有何种现实意义时,施舟人举了个例子:东西方哲学对于空间和时间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其实,中国道教中就有阴阳的概念,这是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但西方不了解。“90%的人还不认识道教,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

好在,道教和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施舟人说,欧洲人以前会觉得汉学是“绅士俱乐部”,并非普通人所能触及。年轻时他在法国街头打太极拳,被误认为是在跳舞;现今,全欧洲哪里都有打太极拳的团体组织,中文也很有影响力。“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不能停止的一种全球趋势。”

对于道教的未来,施舟人坦言“很难”,但他也看到希望。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成立了道教协会,对于道教的学术研究也在增加。施舟人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对道教文化的传承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

近年来,施舟人致力于推动中国“五经”的翻译。他表示,圣经、古兰经被翻译得太多,但“五经”一直没有被正式翻译。“我为此抱不平”,说到此处,他的语气中流露出一丝坚持。他表示,中国国学很难,希望有更多年轻人研究汉学,也希望以后的“中国故事”能由更多中国人来讲述。

【人物简介】

施舟人生于1934年,1962年获法国高等研究院博士学位,1983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62-1970年,受聘为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前往中国开展实地研究。1970年返法,担任法国高等研究院中国宗教讲座教授。1975年牵头成立欧洲汉学学会,在次年的巴黎年会上发起“道藏研究项目”,获欧洲科学基金会资助。1993年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历史讲座教席、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代表作包括《道体论》《道藏通考》等。曾先后获得儒莲汉学奖、法国荣誉骑士勋位、中国国家友谊奖、第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