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把马路当成绿茵场排兵布阵,最会踢球的交警成了上海街头“绿灯侠”
分享至:
 (1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邬林桦 2019-08-28 05:41
摘要:“球员在传球时,一般要根据目标球员的跑动路线留出一定提前量,讲究球到人到,提升传接效率。我就想,能不能也把待行区作为汽车的助跑距离,实现车到灯到,驾驶员只停一次车就过红灯。”

通过调整信号灯,让待行区车辆实现“一次启停”,路口整体通行效能提升10%,上海市公安徐汇分局交警支队民警王润达因为动脑子让车跑得更安全更快捷,成了网友口头的“绿灯侠”。

 

今年3月,“绿灯侠”王润达调动至徐汇交警支队一大队,繁华而复杂的淮海中路常熟路就成了他新的“舞台”。

 

城市的路口,千变万化。因礼让行人产生的人车冲突点如何破解?禁非路段的非机动车停车点何去何从?量大面广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能否根治?“绿灯侠”在全新的岗位上,再一次为交通管理难题开出“药方”。

 

把马路想成绿茵场,他的“过球”方式荣获公安部嘉奖

 

信号灯亮,启动汽车驶入待行区,停车;信号灯又亮,车辆再次启动,通过路口。这是许多司机通过待行区的经验。去年,时任徐汇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五大队民警的王润达“脑洞大开”,让待行区“一次启停”成了可能。

 

去年9月,世界人工智能峰会在徐汇滨江举行,王润达增援至龙腾大道东安路路口。“这个路口没划待行区,但为了提高通行效率,我就人为引导车辆进入可作为待行区的区域。”一名驾驶员在等红灯时摇下车窗向他问路,耽搁了几秒钟,当王润达引导对方驶入待行区时,路口正好跳成绿灯,该司机不需再停车就驶过了路口,后续车辆也更快通过。

 

这个细节一下引起王润达的兴趣。王润达过去是足球运动员,根据运动实践经验,他提出了一种路口通行的新设想:“球员在传球时,一般要根据目标球员的跑动路线留出一定提前量,讲究球到人到,提升传接效率。我就想,能不能也把待行区作为汽车的助跑距离,实现车到灯到,驾驶员只停一次车就过红灯。”

 

王润达把待行区车辆比作“接球人”,指示牌比作“传球人”,绿灯则比作“球”。“如果当汽车进入待行区、即将跑到停止线时,‘球’传到了,绿灯亮起,汽车就可以一次通过路口,待行区就变成了‘助跑’区域。”

 

这一想法获得了警组同事的支持。大家在辖区几个主要路口的反复测试发现——如果把车辆以怠速通过待行区时间作为绿灯倒数时间,比车辆早早地停在待行区内等绿灯亮再起步,更能提升道路整体的通行效率。另外,通过此方法,也能让待行车辆更晚地进入路口范围,对正在通行的车辆的影响更小。

 

经过各方的努力,“王润达通过法”在沪闵路柳州路路口正式投入使用。同济大学交通规划设计院研究人员尤齐渊说,他们为此采集了大量交通数据展开测算,发现王润达的通行法确实增加了路口通行能力,“相当于一个绿灯周期内,能多‘抢’三四秒,这就减少了车辆排队的积压。”

 

据徐汇警方介绍,改造前,沪闵路柳州路路口晚高峰期间,东西向直行车道一个绿灯的时间可以通行196辆车,改造后,可以通行210辆,多了整整14辆。因此,路口的早晚高峰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二十多分钟,路口整体通行效能提升10%。

 

凭借这一发明,王润达获得了公安部颁发的个人一等功,网友送上名头“绿灯侠”。

 

微调人行信号灯19秒,路口通行率提高1/3

 

今年3月,王润达被调至交警支队一大队工作,来到淮海中路常熟路路口工作。这一路口可谓徐汇区的“交通要塞”,四面八方的车汇聚于此,道路本身又错综复杂,还是市民游客步行、骑车最爱的街区之一。

 

不久一个晚高峰,王润达来到淮海中路襄阳路路口处置一起拥堵类“110”。到达现场后,他开始指挥和疏导车辆。半小时过去了,拥堵节点虽然被打通,但路口的通行效率并未提高多少,反而一些机动车还不听他指挥,“故意”滞留在路口中间:“两边行人那么多,我们驾驶员不让不行,可等人都走完路口就变成红灯了,车子根本开不了。这不是人为造成拥堵吗?”

 

“绿灯侠”又开始观察走访了。淮海路襄阳路路口,附近不仅有环贸、淮海国际这样的大型商场,还有襄阳公园、徐中心医院等民生场所,路口人流通行量巨大。当路口南北向信号灯放行时,转弯的机动车因为要礼让斑马线,长时间滞留在路口,造成路口通行效率大大下降,尤其早晚高峰,积压的车辆经常要排到南昌路。

 

经过多次实地观察,王润达想到了“移植”机动车一次启停的点子:通过提早关闭路口南北向非机动车和行人信号灯,减少人车冲突点,让机动车实现一次启停通过路口。为了论证这一想法的可行性,王润达详细测算了淮海路襄阳路口及襄阳南路路段的信号灯配时与不同时间的人流、车流之间的关系,并制作了完整的路口通行效率图。

 

经过不断地测试、修改、再测试,他将优化信号配时、增加路口行人独立通行相位的设想向大队领导汇报。大队向上级部门反映后,将王润达和他的想法带到了勤务路设大队信号灯工作组。

 

经过两周的实地勘验和反复数据论证后,淮海襄阳路口信号灯优化配时方案落地了——南北向人行及北向南非机动车信号提早结束19秒。现在,这个路口的行人提早过街,机动车也不受先前冲突点的影响,整个路口南北向通行效率整整提高了1/3。

 

王润达现在工作的淮海路、常熟路路口周边交通非常复杂

 

移走“禁非”路段停车点,解决交通“微痛点”

 

上海交通大整治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上海交通秩序日趋良好,那些事关群众生活的“微痛点”也日渐浮出水面成了道路交通“主要矛盾”之一,想管好非得下“绣花功夫”。

 

淮海中路常熟路一带有很多“禁非”道路,王润达在整治的过程中发现,在“禁非”道路上违法骑行是这一带最突出的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整治效果却不容乐观。

 

“这条道路既然‘禁非’,为什么沿途还设置共享单车非机动车点?”在这期间,有不少被处罚人向王润达抱怨:“这不是互相矛盾吗?”与被处罚人的交谈中,王润达发现了这个交通整治的“微痛点”。

 

“禁非”道路周边如何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能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针对这一问题,王润达利用闲暇时间展开了调研。他跑遍辖区路段所有的非机动车停放点,手绘出每一个“禁非”路段非机动车停放点的位置,并标记出临近支小道路的方位走向。

 

经过实地走访结合日常工作的观察,王润达提出了将非机动车停放点移至周边支小路段的设想,得到了大队领导的肯定,也得了街道、路设等部门及共享单车企业的支持。很快,淮海中路附近的10个“禁非”路口的非机动车停车点,被转移到了邻近的支小道路。自那以后,“禁非”道路上违法骑行的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但王润达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非机动车停放点转移到了支小路段,使原本窄小的人行道空间又缩小了不少,会不会导致行人走到机动车道上?爱跟自己较劲的王润达觉得,“这事还有进步空间”。于是,他动员志愿者力量,提醒骑行人停放非机动车时将车龙头多向内弯一点,这样不仅能让停放空间利用最大化,还能减少对人行道空间的占用。

 

上海交通管理日趋精细,一些“小”问题要花“大功夫”解决

 

这块“硬骨头”,“绿灯侠”敢不敢啃?

 

今年3月开始,上海将交通大整治的重点延伸向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有些人不理解:“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量大面广,取证不易,违法者一磨就是半天,怎么管?”

 

这块“硬骨头”有多难啃,王润达和同事们深有体会:一起交通违法,当事人能“搞”近一小时,干扰民警正常工作;有时还会接到违法者投诉,理由竟是“乱骑车的人多了,罚我一个有何用?”特别是一些违法者拍下民警执法照片,发到网上散布各类谣言,让民警心理压力很大。不过这一年多来,王润达和同事们明显感到“腰杆硬了”。“经过这几年严格执法,市民对交通改善有感受度,也就更支持我们了。”

 

一次平峰时段,王润达带着辅警在路口处罚非机动车违法。一名骑车人被拦下要求推行过马路,对方连珠炮似的问了三个问题:“辅警是否有权限拦下违法者?”“规定非机动车过街须推行的法律是哪一条?”“非机动车违法教育和处罚如何平衡?”王润达一一回答。对方立即表示接受,向王润达道歉:“骑车的法律规范我还了解得不够,下一次一定注意!”

 

“刚入行交警,老法师就跟我们说面对被处罚者的激动情绪,也要坚持严格执法,‘宁肯听群众的骂声,也不想听群众的哭声’,就是说严格执法虽然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但是总好过因交通违法行为引发交通事故。”如今成为年轻警长的王润达对此有了切身体会——培育文明出行习惯需要较长的时间,严管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太希望这些违法者明白,我们执法不是为了‘罚款’,而是为了他们安全。”

 

三年前的上海交通大整治,提出“立法律规矩,正遵法风气”的目标,如今,“守法”是不少市民和网友的“三观”底限。“随着上海智慧公安的建设和运营,随着严格执法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我相信非机动车、行人违法量大面广的现象将成为历史。”王润达信心十足。

栏目主编:简工博 文字编辑:简工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