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解放书单| 苏轼,中国人的“灵魂工程师”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雷册渊 2019-08-18 21:43
摘要:《苏轼十讲》撷取了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10个片段,通过每个片段的一件苏轼生平中重要的事,来展开一个专题,讲析一批相关作品。

《苏轼十讲》撷取了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10个片段,通过每个片段的一件苏轼生平中重要的事,来展开一个专题,讲析一批相关作品。

《苏轼十讲》,朱刚著,上海三联书店

上书房:历来有两个苏轼,一个是民间的苏东坡,一个是历史上的苏轼,两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有何不同?

朱刚(《苏轼十讲》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这种现象不是苏轼特有的,唐朝的玄奘法师与《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北宋的官员包拯与戏剧舞台上的包青天,南宋的道济禅师与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差距还更大一些。精英文化本身与通俗文化对精英形象的不断塑造、改写,两者之间产生越来越大的差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杰出人物对精英文化的承传、发展,和普通民众在塑造精英形象时寄寓的诉求、爱好,构成传统文化的雅俗两方面,都值得重视。

上书房:由于苏轼的文名太盛,以至于更完整的苏轼常常被忽略,直到1989年王水照先生发表《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人们开始以更整体的文化眼光看待苏轼,研究他除文学以外的政治、思想,这被认为是“苏学”研究的一大转折。从那时起至今,“苏学”又经过了30年发展。在这30年间,对苏轼的研究又有哪些新发展?

朱刚: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罕见的“全才”,在经学、佛学、史学、政治学、医学、造园、美食等诸多领域皆有造诣,尤其擅长文学艺术,在诗、词、古文、书法、绘画等体裁上均达一流水准。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掌握苏轼就掌握了传统文化的梗概。要说最近30年来的“苏学”成就,我以为考订生平、编制《年谱》,汇集文献、校注《全集》,这两项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其次则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去开拓各自的课题,各有建树。

上书房:您在书中谈到,苏轼是一位不肯“归去”的“谪仙”,尽管人世间有许多不平,给他很多打击、伤害,他依然深爱人间,为人世的生活唱出衷心的赞歌,因为他的“家”就在人间。是什么让苏轼对生活、对一个并不完美的人间抱有如此坚定的眷念和热爱?

朱刚:我是从《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读出这层意思的,然后大致通观了苏轼诗词中对“家”的各种表述,获得其“深爱人间”的结论。一般我们都是探讨苏轼的哲学思想、文学批评、政治见解、创作成就等,往往忽视他对“人生”的总体思考。但其实苏轼几乎每走一步,都在反思“人生”。也许就是因为他是个“全才”,在诸多领域都有能力去创新发展,这个“人间”到处有他的用武之地,因此他对“人间”不弃不离。他对人世的爱不是空洞的,这跟主体的力量、水平在这个世界的展开能力有关。

上书房:《苏轼十讲》撷取了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10个片段,您选择这10个片段的标准是什么?串联起这10个片段的内在逻辑又是什么?

朱刚:苏轼的精神景观太丰富了,所以阐发的结果只能是片段。“十讲”是按生平经历排的,比如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这一年他去庐山访禅,去金陵跟王安石会面,又到常州买地安家,三件事构成了第五、六、七三讲。当然不是只讲这三件事,而是借此展开三个专题:苏轼跟佛道的关系、苏轼跟王安石的关系、苏轼对“家”的表述。

全书的体例就是,通过一件苏轼生平中重要的事,来展开一个专题,讲析一批相关作品。

上书房:您曾言:“每一个中国人,若认真审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必会发现有不少甚为根本的东西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苏轼的,称他为中国人的‘灵魂工程师’,决不过分。”您为何认为苏轼能够担得起这样重要的角色?苏轼对中华民族精神最根本的影响是什么?

朱刚:这个说法,大致继承自王水照先生。说苏轼的影响深入中国人的“灵魂”,主要因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人生思考”。只要一翻他的集子,就能感受到这个特点,而读者自然就会在“人生观”的层面受其影响。

再深入一点说,则跟其丰富性有关。中国的文化传统本身是极其丰富的,九流十家、儒释道三教等等,内部包含了许多差异。所谓“有容乃大”,没有这么多内部差异,这个文化就会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发展得如此壮大,不能绵延数千年不绝。但是北宋以降,中国又是个君主集权的帝国,帝国秩序的单一性与文化传统的丰富性,自然就有矛盾。在思想单纯或才能有限的人身上矛盾也许不显著,在苏轼身上就会很显著,就会有那么多的“人生思考”。苏轼能在矛盾的情形下,直面厄运,真诚表述,调动自己的智慧去解纷救弊,在承受打击的同时成就通达圆满的人生,留下多方面的业绩。这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把他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能为这人世添一道怎样绚烂的景观。

上书房:苏轼留下那么多文字,读者该如何研读他?

朱刚:专业学者会去精读他的全集,一般读者都是选读部分佳作,但选读方式有损于对苏轼丰富性的领会,因读苏的要点之一偏偏就在于领会其丰富性。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翻读”,拿全集翻着读。其实选本未流行的时候,近代以前的人就是这么读的,不是每一篇每一首都仔细读,只有读到有意思的地方才反复精读。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顾学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