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沪上19位艺术家因“荷”而聚,邀市民共赴艺术园区赏荷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9-08-05 14:42
摘要:在M50共赴一场与荷花相关的雅集。

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览从原本单一的架上展陈逐渐向视觉、听觉、味觉等全方位拓展,给观众带来不同层面的观展体验。近日,在M50创意园胡润艺术荟艺术空间里,三百盆荷花被移至室内空间搭建成的参观路径,走进展厅,仿佛走进了夏日湖畔,清凉之意扑面而来。这里正在举办由胡润艺术荟总监杨建勇策展的《荷约——因荷而来》特展。19位当代海上画坛的代表画家各携与“荷花”相关的近作,共聚M50创意园,邀市民一起赏荷花,品京剧,漫话艺术心得,共赴一场与荷花相关的雅集。


黄阿忠作品

湖边纳凉赏荷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乘凉避暑的传统。荷花寓意高洁的品格,备受历代文人的青睐,唐代李商隐在《赠荷花》中就有“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诗句。宋代周敦颐也曾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水墨艺术家的笔中,荷花又被赋予了新的寓意。


季平作品

此次展览以“荷约”为主题,周长江、张培成、陈谷长、黄阿忠、李向阳、陈九、王天德、丁设、陆春涛、李江峰、沈雪江、鲍莺等19位艺术家因“荷”而来,因“荷”而聚,展出的20余件/组画作皆是艺术家们特地为展览以荷花为主题创作的,各显神通地绘荷花之风骨和神韵。策展人杨建勇认为,面对真实的荷花,任何描写都显得苍白。艺术家们通过与荷花对话,与自然交心,汲取灵感,以一片荷叶、一朵荷花为创作载体,用笔墨手法从内心世界出发,表达各自不同的阐释与哲思。


丁设作品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杨建勇从香山居士的诗里汲取灵感,在整个策展理念中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立体多维的感官感受。开幕式上,应邀而来的表演艺术家们以荷花为舞台,不论是京剧《三家店》还是歌剧《艺术家的生涯》选段“漫步街上”,诸多演出给展厅带来惬意,如同古人的夏日赏荷纳凉之趣。三百盆盛开的荷花排出一道参观动线,使观众充分感受荷花的幽幽清香。在荷叶环绕下,观众们聆听浅唱低吟,与艺术家笔墨风雅相互呼应。现场还放置了100枝饱满的莲蓬,既是点缀,也可供来宾品味其清热解暑之妙。

 


杨建勇作品

展厅内聚集了艺术家风格迥异的创想。在黑白和彩色间,有的淋漓写意;有的借用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观念,用东方传统水墨笔法来表现;有的用抽象画的形式,对古典古诗词进行再次解码。而传统工笔在展场内寥寥,画家们不拘于传统的墨与纸,用了多种跨界的方式,将笔墨作为个人情感释放,诠释荷花的精神意义。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季平创作的《荷》引人注目。季平介绍,作品没有局限于荷花的外形,而是通过线和墨的厚重感来表现当代城市中的一些文化符号。“过去水墨画当做装饰,我更希望通过画来传递艺术家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才是绘画的关键。”


陆春涛作品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青年画家张海慧用抽象的符号对清代画家石涛的诗词进行重新解码,创作了《石涛莲意》。“我把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进行了拆解,变成了偏旁部首,将荷花的概念放在了一个抽象的话题中,字符在画里就像解密码。石涛开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新的画法,在中国画历史上竖起了一个标杆。我用了他的一首诗,希望能在他创新的基础上再有所创新。”

展览至8月19日结束。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张培成作品
本文图片:主办方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