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李庄“三看”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定海 2019-08-04 07:49
摘要:然后便传开“下江人(同济师生)吃人”的谣言。为平息谣言,同济师生联手同时寄居李庄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等举办了一次次科普展览,展览轰动四方,连重庆的不少大小名流都来李庄了。

四川宜宾李庄古镇一座建于1833年的祖师殿门口,立着一块暗红色标牌,上书:吴孟超院士情系李庄展览室。今年九七高龄的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于1941至1946年在此生活学习了5年。在中华民族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中,李庄祖师殿是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所在。

李庄位于宜宾市东部,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称。我们那天从宜宾市区坐公交沿长江一路东行,差不多一小时就到了。李庄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文物古迹众多,尤其在抗日战争中,一个远处西南长江边上的小村镇,在保护中华民族教育文化事业中更是作出了卓越贡献,让人感佩,让人铭记。

行走在李庄印满记痕的石板路上,两旁一幢幢饱经历史洗磨的老屋,总会让人想起久远的往事,想起苦难岁月里催生的一个个励志故事。我概括为:李庄“三看”。

一看青年学子发愤苦读报效祖国。同济大学是当年寄居李庄规模最大的机构,1940年至1946年,同大数千名师生怀揣为国发愤读书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在李庄度过了刻骨铭心的六年,吴孟超院士正是其中一员。祖师殿院内有几座乒乓球桌大小的石台坐落在杂草中,同济学子当年就在此上解剖课。曾经有位老乡爬到祖师殿墙头看到下面解剖尸体,吓得滚了下来。然后便传开“下江人(同济师生)吃人”的谣言。为平息谣言,同济师生联手同时寄居李庄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等举办了一次次科普展览,展览轰动四方,连重庆的不少大小名流都来李庄了。

2015年11月,当吴孟超院士再次来到李庄时,动情地说:“宜宾是我成长的根,李庄是我成长的魂,善良淳朴的李庄人民给予我太多的关爱和帮助。我是从李庄开始了漫长的行医之路。”为报答李庄人民厚爱,李庄同济医院开院时,吴孟超出席仪式并主刀医院的第一台手术——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术。

李庄6年,同济为国家培养了近3000名毕业生,他们中后来成为两院院士的有王守武、唐有祺、吴孟超等8人。2006年,紧挨长江边上的同济纪念碑和纪念广场在李庄落成,纪念碑帆船造型,寓意同济与李庄携手同行,乘风破浪。

二看中年学者身居陋室心怀天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梁思成、林徽因旧居),位于李庄西向一公里许的上坝村。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极其艰难条件下,完成了中国建筑学界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等,实现了他自己提出的“《中国建筑史》必须要由中国人来写”的夙愿。

当年与父母一起生活在李庄的梁再冰,回忆那段艰难岁月时写道:“食品愈来愈贵,我们的饭食也愈来愈差。母亲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后来几乎不成人形。为了略为变换伙食花样,父亲在工作之余不得不学习煮饭、做菜、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等等。家中实在无钱可用时,父亲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当卖衣物,把派克笔、手表等‘贵重物品’都‘吃’掉了。”

当时美国一些大学和博物馆写信邀请梁思成夫妇到美国去讲学并治病。梁思成郑重地表示: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一位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在此毕现!如今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小院内,矗立着梁思成、林徽因的全身站立铜像,两人神情端庄,若有所思。铜像身后是青青的菜园地,再往后,便是浩荡的长江和依稀的远山。

三看国宝文物妥善保护,科普教育影响深远。座落于李庄西端的张家祠,是清道光十九年(1893年)的古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是整个李庄最出彩的房子。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博物院及所属数千箱国家级珍贵文物,辗转千里迁驻此地六年之久,均得以妥善保护。其间,中央博物院发挥资源优势,与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举办了包括“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内的多次高水准文物科普展览,极大地推动了宜宾及整个西南地区崇尚科学的风气,对提高民众文化素养产生了深远影响。2005年建成的“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就设在张家祠内。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朱蕊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