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大暑,讨人嫌的顽童转眼成了初谙世事的少年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张应 2019-07-29 07:51
摘要: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过得特别快。一眨眼,那个讨人嫌的顽童便成了初谙世事的少年。他的目光所及,少了份童趣和快乐,多了些艰辛和痛苦。

儿时,读司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起首一句就难住了我:“老柳蜩螗噪。”“老柳”不陌生,“噪”也好理解,“蜩螗”二字咋读呢?是个啥意思?那年代农村学生,不是人人书包里都装有《新华字典》,遇上不认识的字 ,多是去问老师。当时学校有位语文老师是活字典,《新华字典》他几乎能背下来。据说,老师的衣袖里常藏着一本小字典,课余在操场上散步,总见他一会儿若有所思目视前方,一会儿又从衣袖里掏出小本本翻开来瞧上一眼。

曾问老师,“虫”加“周”、“虫”加“唐”,这俩字是否读“周唐”?指的是啥?老师笑说,不读“周唐”,读“条唐”。“蜩螗”是蝉,也就是知了。经老师点拨,便对诗句“老柳蜩螗噪”恍然大悟。在老柳树下听蝉,昂首于树上觅蝉,是我有限的童趣之一。

老宅门前有一口清水塘,岸边一排身子倾斜伸向水面的老柳树。树干粗如斗,树皮有深深的裂纹,远看似蟒蛇,半在水里半在水外的树根长成一堆网状褐色细须。夏日一到,老柳树便生机勃发,一点也不显老,绿叶浓密,阴凉了大块水面。

小时候最爱在水塘边玩耍,尤其是夏天,常到水面上空老柳树上找清凉。端午节一过,天气渐渐热起来。“最热不过六月中”,未到六月乡人从不言热。六月当然是农历六月,月中那几天也就是小暑大暑之交,头伏过了,进入二伏,那可是一年当中最闷热的时候。

天气热不仅感觉到,还能听得着、看得见。听得着的是老柳树上的蝉鸣,大暑一到,树上的蝉可就热得受不了啦,忍不住大声鸣叫起来:“死——热,死——热”。蝉鸣是有规律的,一只蝉起头,众多蝉次第跟上,蝉鸣越来越密集。大有众口铄金的意味,都在“死热死热”地叫唤,就算天气不太热,人听了身上也会冒出一层汗来。

看得见的是家里养的那条大黄狗。盛夏的中午,树上蝉鸣雨点般纷纷坠落下来。大黄狗也从屋里出来趁热闹,腹部贴地爬在树荫里,张开大嘴巴,拖出长长的红舌头,“哈赤哈赤”地呼出热气,仿佛在跟树上的鸣蝉相呼应。

树上的蝉,树下的狗,发出的信号一致:热!太热了!

顽童向来不怨天热,他只觉热得好玩。大黄狗卧在地上,被他摸摸头、扯扯尾巴,便卧不安宁了,“呵哈呵哈”地拖着长舌头,站起来,摇头晃脑地走开,去寻找新的阴凉地。它会尽量找个隐蔽处,避开顽童视野,免得再度被他骚扰。大黄狗走开了,顽童没闲着,树上的鸣蝉成为他追逐的目标。顽童不属猴,却很有猴性,爬树是顽童的拿手好戏。至于水塘边那几棵斜生的老柳树,更是不在话下,顽童三下两下就爬上去了,找一个大的树杈坐下来,甚至躺下去,闭上眼睛,假寐听蝉。

在顽童的眼里,蝉是非常神秘的东西。许多时候,人都只闻其声,不见尊容。偶尔见到蝉,人都不敢相信,拇指大的昆虫竟能发出那么大声音。一声蝉鸣,一个村庄的孩子们都能听见。顽童爬到树上,他没看见蝉,可能蝉已看见他了,立刻息声,真是应了后来熟悉的那个成语——噤若寒蝉。

没有蝉鸣的老柳树很寂寞,在树上期待听蝉的顽童也寂寞。没有蝉鸣,也不见蝉的踪影,树上的顽童便不安生了。在树干树枝上来回攀爬,东张西望,寻寻觅觅。总想逮住一只蝉,放进小布袋子,让它像在树上那样扯着嗓子鸣叫,好让顽童手捧来自小布袋子里的蝉鸣声,去小伙伴面前尽情显摆炫耀一番。

猴性十足的顽童是爬树好手,也有失手的时候。曾从树上滑下来,噗通一声落到水塘里。好在落在岸边浅水里,一伸手便抓住了老柳树的根须,落汤鸡似的爬上岸,等待顽童的是屁股上的巴掌伺候。

大暑时节,顽童的好伙伴除了蝉,还有萤火虫。“萤火虫,夜夜飞,奶奶叫你捉乌龟。”至今我还记得,儿时酷暑的夏夜,在门前老柳树下乘凉时,奶奶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教唱童谣。夏夜里,天气炎热,顽童却是快乐的。跟着奶奶唱童谣,唱着童谣去扑萤。在场院四周草丛里捉萤火虫,像是摘取黑色夜幕上明亮的小星星,一颗颗放进玻璃瓶里,拿进屋里,当作一盏灯,用于照明。

几十年后,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读到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大暑三候尤其第一候,我再熟悉不过。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夏夜纳凉唱童谣捉萤火虫的场景。

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过得特别快。一眨眼,那个讨人嫌的顽童便成了初谙世事的少年。他的目光所及,少了份童趣和快乐,多了些艰辛和痛苦。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一年四季里,最苦的时光是炎炎烈日笼罩下的大暑时节。最苦的人当然不是少年,是少年的父母辈,那些背朝太阳面朝水田的弯腰人。少年还是有些机会,躲在父母的身影里享受一会阴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那时节水田就像一口锅,蒸煮着在泥水里躬身辛劳的人。短短时间内,要将满地的早稻收割起来,还要将晚稻的秧苗栽插下去。倘若晚稻秧苗插在立秋之后,则所付辛苦基本无效。当年,家乡种双季水稻,小暑大暑一个月内抢收抢种,乡人起早贪黑累得直不起腰。加上烈日暴晒、高温炙烤,一个“双抢”下来,再硬的汉子也会脱掉一层皮瘦成一根筋。四十年前,我亲历过家乡的“双抢”。后来暑季再热,想起“双抢”,我也不当一回事。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