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三次婉拒提任,这位社区健康掌门人为何执著坚守一线?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19-07-19 09:17
摘要:2013年,杜兆辉被提任为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副主任,他向组织提出请求,“工作重心仍想放在潍坊社区”;2015年,副主任一职面临转正机会,杜兆辉却出人意料地婉拒了,“我还是想留在社区”;今年,在浦东新区新一轮大调研期间,区委组织部根据民主推荐、个人能力素质等考评结果,再次将杜兆辉列入提任名单,但他的回答依旧未变——“我想继续坚守一线。”

“杜院,早!”一路走进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门,无论是医生、患者还是工勤人员,看见杜兆辉时,脸上都洋溢起笑容,挥手示意。1998年,从安徽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杜兆辉来沪就一头扎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在浦东这片沃土上,他与基层医疗、社区百姓朝夕相处,一处就是20余年。

从32岁成为本市迄今最年轻上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到带领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第一批医学院校附属基层医疗机构,并开创“中山—潍坊”教学门诊模式;再到率先建立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并取得全国首个培训考核系统专利……一个个“创纪录”,让杜兆辉一时间声名鹊起、荣誉加身。

2013年,杜兆辉被提任为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副主任,他向组织提出请求,“工作重心仍想放在潍坊社区”;2015年,副主任一职面临转正机会,杜兆辉却出人意料地婉拒了,“我还是想留在社区”;今年,在浦东新区新一轮大调研期间,区委组织部根据民主推荐、个人能力素质等考评结果,再次将杜兆辉列入提任名单,但他的回答依旧未变——“我想继续坚守一线。”

“人生就是一种坚持。”被多次问及坚守一线原因的杜兆辉,答案未变,“我赶上了全科医学在中国发展的最好时代,能用毕生所学奉献给最适合的岗位,就是我最大的自豪。”

爱学敢做的最年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2000年,踏上工作岗位2年、身份还是社区医院内科医生的杜兆辉倏地发现,全科医学发展在我国迎来了春天。“那一年,上海市新一轮社区卫生改革启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试点在中山医院开展,我经过了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后,正式转岗成为全科医生,原本心中的那一点点遗憾与不甘,也完全消失了。”

就这样,没当上读书时向往的大医院“大医生”,杜兆辉打算好好在社区这片小天地里经营“小医生”岗位。7年间,从普通的家庭医生到团队长、老年护理病房负责人;再到以青年干部身份前往团区委、上海警备区、井冈山农村、市委党校、市信访办学习……“每一段经历或许并不长,但必然有我可以在本职工作中融会贯通的内容。”他还记得,为了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中心在2004年创新性再造了“先诊疗、后结算”的门诊优化流程,此后成为新一轮医改在全国推广的模式;为更好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中心以“1+NX+Y”核心模式为社区近6万居民建立了动态电子档案。2007年,敢想敢做的杜兆辉成为了全市最年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主任的位置怎么做?杜兆辉心中自有一套想法,“全科医学不是我国本土的产物,要让老百姓真正接纳、让医务人员真正投入,就得不断学习创新,跟上时代脚步。”为此,在完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硕士学业后他又录取为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专业博士。但自己学还不够:2013年10月,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意味着,上海首个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浦东诞生,搭建起社区医教研发展的新平台。那一年,本市首批全科医生规培毕业生中的8名青年人才选择了潍坊,如今,他们也都在这片人才高地上成长为中坚力量。作为浦东新区重要薄弱学科建设(全科医学)的带头人,他的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区域、行业的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领。

带领“浦东牌”全科医学专利惠及全国

2013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立全国首个隶属于全科医学博士点,此后杜兆辉师从我国著名全科医学专家祝墡珠、孙晓明,成为全国首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科医学博士。老师带来国际最先进知识与理念的同时,也为他带来了新思考:能不能将全科医生的培训考核变得信息化、客观化、标准化,解决长期以来老百姓对社区医生能力素质的不信任问题?

第二年,全国首家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在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拥有30000余例考题的理论考试题库、技能考试的模型模拟人考场、实操考试的诊间模拟临床问诊……“客观题均由系统直接打分,主观考题也有尽量客观的考评体系。”该中心信息科工作人员韩笑阳介绍,如“留置导尿术”考核中,仅“术前准备”就有3个考核点,“能与患者合理有效沟通,满分4分;术前谈话,向患者解释说明导尿目的并解除其顾虑,满分3分;仪表端庄、衣帽整齐,满分3分。”

2015年,上海市卫健委为中心授牌“上海市全科医生实训评估基地”,成为浦东新区1300余名全科医师的年度考试与训练平台。但杜兆辉觉得,除了做标杆,更重要的是复制推广。如今,浦东新区内已有4家架构体系、流程题库、运营管理统一的实训中心,而该全科医生培训考核系统更在2016年8月31日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作为全国首个全科医生培训专利,成为惠及全国50余个城市的“浦东制造”品牌。

现在,身兼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中心主任联合工作委员会、上海社区卫生协会中心主任联盟两大主席之位的杜兆辉有着更大憧憬,“让自己成为一名好医生不难,难的是让更多同道们都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医生。目前全国有3万余家基层医疗机构,下一步,我希望能针对患者需求与医生职业发展打造更系统完善的全科智训模式,服务上海乃至全国的全科医学人才。”

锐意改革铸成托起健康的“手掌”

如今,离开了工作近20年的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杜兆辉带领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上演一场“加速跑”。他请来恩师孙晓明坐镇,在潍坊、上钢分别开设家庭医生工作室,今年7月1日,更签约成为上钢街道170位“两弹一星”老功臣、老劳模和志愿军老战士的家庭医生。“明年,上钢社区还将进行修缮升级,我们计划打造更符合未来中国居民需求和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工作新模式,如‘前庭后院’,前端是患者的全预约和健教区域,后端是患者坐定、医生流动的全科诊室。”杜兆辉兴奋地向记者描绘着他心目中的全科医生诊疗,“它应该是全程、连续、周期性的契约服务,医患有紧密的服务依从关系,不能随机来、随便看,诊疗前,患者有15分钟与家庭医生助理或护士的交流,然后再与医生沟通诊疗至少半小时。若每天都有一两百号门诊量,医生如何对居民进行深入的健康管理?”

今年,上钢社区已达到每万人口拥有4.35名家庭医生,远高于本市3.5名的基准线。在杜兆辉看来,家庭医生发展将从“重量”数转向“重质”,“去年底,我与中心34名党员共同开展家庭医生党员半月谈,每两周就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上周,恰逢杜兆辉做“谈主”,大家对“国际化视角下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讨论如火如荼,“安心执著于自己的岗位,并非只能坐井观天,国内外的新形势都可以成为我们克服瓶颈的武器。”

这是杜兆辉对青年医生的建议,更是自己的做人准则。“全科医学正式进入我国30年,另一边是足足70年的传统专科医学发展。有没有困难?当然有。但随着全科医学成为分级诊疗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珍贵机遇。”去年5月,杜兆辉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教授熊源长共同主编《社区常见疼痛疾病分级诊疗手册》,这也是国内首个基于社区全科医生视角的疾病诊疗共识指南,“目前,皮肤病、肾脏病、社区感染等共识也已确定,我们希望通过全专结合的联动指南真正清晰界定上下转诊的时机与方法,将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与社区卫生打了20余年交道的杜兆辉,用自己的成长道路见证着全科医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分级诊疗就像一个手掌,五指为专、掌心为全,专为全之延、全为专之融。掌根是疾病的原点,掌指关节是专科与全科的分界。而我的工作就是好好夯实掌心的厚度,让其与五指的配合更成熟灵活,最终形成能托住健康的大掌。”在他看来,每个人有限的一生,均应选择一条衷心热爱且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职业道路,“频繁变化跑道或许一时能离成功更快,但或许离终点的路更远。”他颇为感慨,“谁说小医院只能有小医生?只要有干劲和闯劲,社区一样有前途、有奔头。永葆初心、大胆追梦,我想继续用自己的坚守,给更多愿意投身全科医学事业的青年人带来信心与希望。”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受访者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