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什么需要更好积聚文化力量?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丁晓强 2019-07-20 06:30
摘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和概括长三角区域文化,既有利于增进长三角区域的文化认同,又可以为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并有利于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的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文化自信的力量。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重大任务之一。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同样必须积聚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力量。

早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对浙江文化就进行过充分论述,并对浙江精神作出了两次不同角度的新概括;在上海工作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又对上海城市精神作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重要补充,具有深厚的意蕴。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而首先是长三角的上海。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和概括长三角区域文化,既有利于增进长三角区域的文化认同,又可以为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并有利于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的繁荣。

推动长三角区域的文化认同

文化是一定社会区域实践主体的血脉和基因,因此也构成了不同的精神标识。不同精神标识的文化主体,不应相互畛域彼此排斥,而应平等尊重交流互鉴,积极推动融通认同,并在文化创新中不断获得精神力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吴越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文明基础,先秦典籍对吴越文化已有描述。它与楚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燕赵文化和闽粤文化等,各具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吴越文化基础上,后来逐渐形成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区域文化——江南文化。在历史文化的总结中推动长三角区域的文化认同,增强长三角各省市的整体主体意识,增强长三角各主体密切协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定区域的文化是推动着一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长三角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例如王阳明“求之而心”的主体开拓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陈亮、叶适“义利双行”的价值取向,沈括注重生产生活的科学态度,范仲淹、顾炎武的心忧家国天下的情怀,黄宗羲“以君为客”的民本思想,徐光启会通中西的文化观念等。吴越文化具有蓬勃的生机,自魏晋以来,特别是唐宋以后,孕育了江南经济社会的繁荣兴盛。明清以来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近代以来的文化运动、革命运动的发展,及至改革开放以后长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最有活力的区域,都显示出这一区域文化深厚的底蕴、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引领力。深入研究并弘扬长江三角洲的文化精神,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基本的精神力量。

上海在文化发展中要有更大担当

文化是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的。近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人民深切感受民族危亡的痛楚,也最早开始现代化的追求,新的思潮风起云涌。

上海开埠,得风气之先、风云际会,一批志士仁人在这里聚集,革命思潮在这里积聚。在近代革命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涌现出章太炎、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邵飘萍、李达、陈望道、沈玄庐、俞秀松、鲁迅、茅盾、瞿秋白等思想领袖和文化旗手,显然,当时的江、浙、皖籍思想家是其中的最基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小岗村的“一声惊雷”,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的涌现,浦东开发开放等,其中彰显的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成为中国改革精神的浓墨重彩的一笔。着重研究长三角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和改革精神,对推动长三角区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直接的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上海在文化发展中要有更大的担当。要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态度,“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胸怀,深入发掘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并运用好这三种文化资源,努力谱写长三角文化发展的新篇章,推动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