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260件!规模最大的良渚玉器珍品亮相故宫,“琮王”“钺王”同场展出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樊江洪 2019-07-16 13:33
摘要:这是良渚文化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的首次隆重亮相,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良渚玉器展览。

       今天,《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幕,展出包括良渚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在内的全国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馆藏珍品。这是良渚文化在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的首次隆重亮相,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良渚玉器展览。

良渚钺王

       此次展览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完整系统地反映了良渚文明的早期国家特征和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科学全面地诠释了良渚文明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的重要贡献和独特作用。对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传播良渚古城遗址的遗产价值、追溯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构筑中华文明的标识体系、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当代价值。文旅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关注良渚遗址,院藏文物中也有良渚的玉器。“在故官举办良清与古代中国的展览,是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地跨越时空的一次交流与对话”。

良渚玉璧

       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良渚“琮王”“钺王”同场展出。玉琮文化首现于良渚,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礼器,为高等级贵族所有。“琮王”是出土于良渚反山十二号墓的玉琮,高8.9厘米、内圆外方、中部贯穿,四角刻有神人兽面纹。策展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认为,它迄今为止雕琢最精美、品质最佳的玉琮,彰显着良渚国王至尊的威仪和通天的权力。而同样出土于反山十二号墓的玉钺,是迄今唯一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和鸟纹的玉钺,通长17.9厘米,堪称“钺王”。高蒙河说,这种豪华型玉钺是王的权杖,象征着权力与威严。上下端装配玉瑁和玉镦,玉瑁造型取自于神徽的冠帽,体现了王权神授。

       展览还有一个首创,即将国王和王后陪葬的玉器做了整体展示。过去有关良渚文化的展览主要是展示“琼王”和“钱王”这些代表性文物,这次是把配套的玉器都集中展示出来,包括出土于良渚瑶山11号墓的王后用玉,有一些女性特有的玉琐等玉器。这些相配的玉器共有117件(组),这样成组、成单元地展出良渚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的玉器,在良渚文化展览史上是第一次。

       同时,武英殿的东、西配殿展出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和保护申遗历程,让观众走近五千年前的中国早期文明,了解今人在保护和研究工作中所做的努力。

龙纹镯

       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中心位于杭州市良渚遗址,其考古发掘始于1936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1959年首次正式将之命名为良渚文化。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还有陶器,是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承载要素。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雕琢之精,达到了中国史前玉器文化的巅峰。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这些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不久前的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项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从发崛的重要遗址可以看出,良渚国王和权贵通过一整套标识身份的成组玉礼器及其背后的礼仪制度,达到对神权的控制,从而完成对王权、军权和财权的垄断。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良渚文化大墓,集中体现了王者的高贵以及男女贵族的分工。良渚文化所创造的玉礼器系统以及治国理念,也被后世的中华文明吸收与发展。

三叉形饰

       良渚文化经过发掘的重要遗址有: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张陵山,武进寺墩,无锡先蠡墩,张家港市徐家湾;浙江嘉兴雀幕桥,杭州水田畈,吴兴钱山漾,余杭反山、瑶山、汇观山和莫角山,宁波慈湖;上海闵行马桥,青埔福泉山等。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协办。展览将持续到10月20日。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题图说明:良渚琮王
文内照片: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