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推进垃圾分类如何做好“精准对接”?从源头投放到末端处理需抓住三大重点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姜永坤 2019-07-18 06:30
摘要:上海推进垃圾分类,不仅是发起了对旧有的垃圾收集处置方式的变革,而且也迈开了我国对城市垃圾进行循环化利用、环保化处置和法治化管理的全面探索新进程。

如何做好垃圾的分类投放与处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是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城市地区改善生存环境质量中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性问题,也是促进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由此带来的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加重,垃圾围城现象不断加剧。在这种状况下,上海一马当先,于7月1日正式施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不仅是发起了对旧有的垃圾收集处置方式的变革,而且也迈开了我国对城市垃圾进行循环化利用、环保化处置和法治化管理的全面探索新进程。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程,需要发挥各方的积极性,需要针对难点、抓住重点,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才能不断克难前行,行稳致远 。

从垃圾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理的三个环节

从生活角度而言,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每天的生活都有废弃物产生,其中都有会污染环境的和可回收循环利用的各种东西,因此,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自然人人有责,事关社会各方,这已成为社会共识,并且是我们推动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社会基础。但从垃圾分类投放到处理过程来看,因垃圾的社会属性不同,各行为主体的需求和责任会相应发生变化。垃圾在源头、也就是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个人的私有品,将其及时便利地处理掉是其客观需求;而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就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准公共资源,在此阶段主要是小区或单位的物业管理的责任,过程中除涉及一定的管理成本之外,公众的需求和关注点也主要是存放管理的便利和清除的效率;垃圾分类投放后经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就成为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这期间主要依靠有运载、回收及处理技术能力的企业和产业界的参与和作为,这需要有政府公共政策性质的财政支持措施。

从垃圾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理的这三个要点或三个环节互相联通,紧密相扣,相互影响,其中既含有共性的社会需求,也包含多层的责任因素,既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也需要市场机制的良好推动作用,因此,一城一地乃至一国的垃圾分类处理实在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它,需要全社会公众意识与行为的自觉和积极参与,需要政府、企业和产业界在物质、技术、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大力协同,需要全社会各方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改进,才能行稳致远,促进环保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当下,在公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不断加强的基础上,从垃圾的源头投放到末端处理的过程中,大家关注的共性的问题和社会关注点正日益集中在三个方面:垃圾投放的便利;对有用垃圾资源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效率;对有害垃圾回收的可靠率。因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与公众的生存环境紧密相关,对环保影响巨大,亟需我们以此为工作重心,协同解决,做好“精准对接”。

针对三大关注点予以重点突破协同发展

针对大家关注的上述三个方面,建议以“便利、效率、可靠”为目标、以“三化”为途径和保障,抓重点、促协同、开新局。

1、以改善源头投放便利性为目标,以提高末端垃圾处理技术进步为重点,鼓励创新,加快环保回收技术的产业化,加快研制有助改善源头投放便利的各类环保袋。

做好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提高回收处置技术和工艺是根本。社会需求和供给从来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共同体,技术进步能促进有效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当下居民反映较强烈的集中在对湿垃圾的投放便利上。湿垃圾的装、倒、丢这样一个动作和过程虽然简单,但它涉及到:在推进一种改变多数人公共行为的新方式时,如何将普遍推广中遇到的阻力降到最小化,让公众能够在便利中将其化为内心的自愿和行为上的自觉和可持续,这是一项需要社会举措配合的政策性问题。比如,能否研发出与湿垃圾混合处理的塑料袋,这需要产业界来加以配合完成。

通过有序的市场公平竞争加政府财政支持和采购政策,来引导和鼓励有志于服务民生和环保、有良好技术研发力量和生产能力的企业、择优支持开展环保可回收垃圾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使源头的投放需求和末端的供给服务有效吻合。这不仅是当下为了将湿垃圾投放这件事从根本上做实做好可持续,需要尽快开展这么一项社会化环保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而且从全球生态环保趋势来看,实施“禁塑令”将是很快不得不做的事,上海就此有责任先行一步,做出示范,包括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完善,可以在局部地区探索更加环保和可靠的厨余垃圾运载实行地下管道化等,这不仅是顺势所为,而且能够促进相关环保产业的新发展。

2、以提高全社会回收效率为目标,以回收社会化为方式和途径,因地制宜,调动社会各种有用力量,形成蜜蜂式合作效应,促进垃圾处置源头减量化,提升全社会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从实施垃圾分类的目的来看,分类就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可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比如,发展垃圾发电产业,真正让垃圾变废为宝,惠及百姓生活。此外,通过回收的多元性、回收时间和管理上的有效协同,包括在不同的社区、里弄、公共场所因地制宜设置大小结合的各类投放点,根据不同地点居住特点与人流的疏密情况,形成集中与分散投放的协同与配合;在投放时间上实施规范化管理运作的同时,留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方便公众随机投放;甚至可把合适的拾荒者加以培训,收编为专职定点的回收员,在让其规范获利的同时,负起一定的管理职责。通过形成社会合力,从总体上有助于以较小的社会管理成本,促进对垃圾资源社会化回收率的不断提高。广州市经过数年的探索和经历,就是充分发挥了社会回收的力量,使得原先由四类投放桶演变成只有两类桶,减去了可回收利用桶等,其成功经验值得上海学习借鉴。

3、以管住有害垃圾回收为目标,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原则,以法治化统一监管为基础,构建和实施对有害垃圾的定点、专门回收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社会生态环境安全。

当下,在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一系列环节上,按照分类来看,有害垃圾的分类收集目前还是短板,也是难点,因为有害垃圾虽然量小,但专业性强,品种杂,涵盖一些家电零部件、电池、药品、各种装潢化工材料等。对此,借鉴国际成熟经验,以谁制造、谁销售、谁回收为原则最为经济和可靠。上海应该结合市情,积极探索对有害垃圾的分类专口收集的多元回收责任制,实施严格的法律监管、部门督查奖惩机制,使有害垃圾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无主的则交由政府指定的专门回收机构;投放者送对了有奖,送错了受罚,故意送错将视情节严重情况,依法予以处置。为此,要补充出台相应的监管法规,有计划地培育有害垃圾职业化回收监管力量,加强市容卫生管理部门和市城管机构的专门协调监督功能,以此来加快构建上海规范有序高效的有害垃圾分类回收机制和体系。

垃圾分类在推进伊始,遇到困难和各种不适应,实属正常。习惯的养成需要久久为功,只要我们方向正确,把握重点,充分发动依靠社会公众力量,依靠相应的公共政策与专门法律法规,善治加善导,形成多方协同,合力推进,稳步前行,逐步完善,上海就一定能当好领头雁,引领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的新时尚。

作者为民进上海市委科技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