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在“不忘初心”中坚守“红色文化”自信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19-07-14 06:30
摘要:红色精神包含渔阳里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南梁精神等等,堪称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每种精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全面比较、深入研究各个历史阶段各种革命精神的内涵,对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论坛”7月12-13日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松江校区召开。该论坛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全国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中共党史和思政课专家学者,就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侯且岸教授在《“不忘初心”,深研经典,坚持文化自信、理论自信》的发言中认为,我们应当以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为基础,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理性地认知党的初心和使命所在。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新青年》发表100周年,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该文的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以认识论为取向,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从而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理论自信。

复旦大学肖巍教授认为,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实践日益丰富,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也面临不小的挑战。上海是除首都以外高校分布最密集形态最丰富的直辖市,也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和中共建党思想;中国早期活动和工人运动思想;国统区左翼文化活动;新中国建设的标兵文化;改革开放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弄潮精神),而且又是改革开放前沿,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标本意义。借力红色文化育人,改进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研究既是一个很“务实”的课题,也是一个有必要从理论上讲清楚并解决某些困惑的课题,特别是如何针对研究生特点,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步步高”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福进教授在《上海红色文化:源流与建构》的发言中认为,作为构建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三大品牌之一,“红色文化”在近百年的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影响重大。首先,上海是中国红色文化因子的起源地和扩散地;其次,这些红色因子自五四运动开始就开始由上海向周边辐射进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文化”;再次,红色文化是缔造“新时代上海城市精神”的核心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景文教授在《传承红色基因与坚定文化自信》的发言中认为,,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红色文化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符号文化等成果,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只有加大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力度,才能够有效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增强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彰显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更加有利于文化自信。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渠长根教授在《客观准确理解红色文化的属性和地位》的发言中认为:客观准确理解红色文化的属性和地位是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的逻辑基础。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伟大创造,既带有浓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格品质,又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显著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此进程中发挥了特别的作用——导引、塑身、造型、定性、培固、升华。中国共产党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立足中国时代巨变的大地大势,通过理解、宣扬、践行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与中国人民的利益需要、与中国历史变迁的潮流相融合,在90多年的生动具体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造就、形成、发展了红色文化,从而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社会趋势里,丰富、增厚、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品质、形态与意蕴,并把革命文化、党史文化等相近的文化形态在交融中拓展,在整合里深化,直至形成更具有中国魅力的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奉献给中国社会、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中国未来的重大成果。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在《从“开天辟地”到“建党伟业”到百年大庆主题电影的遐想》发言中认为,诚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得电影者得天下,在21世纪新时代的我们,当前理应充分发挥电影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就党的创建历史与初心教育主题而言,目前要充分利用既有的建党题材的电影作品,主要是1991年出品的《开天辟地》与2011年出品的《建党建业》这两部建党历史的电影。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两部影片与当时的党史研究成果及相应文学创作形成积极互动,需要我们思政工作的积极辨正与引导。这两部作品风格异同,其不同的教学价值值得研讨。围绕建党百年大庆,我们需要拿捏好三大理念,即纪实与想象,史实与义理,主流与流行,期待符合党的诞生主题,彰显广大共产党员坚守初心、践行初心的优秀作品问世。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志丹教授在《初论渔阳里精神》的发言中提出了“渔阳里精神”的概念,并认为:渔阳里精神,就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的出路进行艰辛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报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它是对中国传统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升华。但是,渔阳里精神不是凭空而生,它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渊源、文化条件以及实践基础。“渔阳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源头,既体现了时代要求,又传承了民族精神。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弘扬渔阳里精神,对于坚持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孙宝根教授在《学习总书记南湖讲话弘扬新时代红船精神》的发言中指出,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概括提出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撑。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宣传好红船精神,用红船精神讲好红色故事,宣传好红色文化。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特邀副会长、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光寿教授在总结时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文化,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等优秀气质。上海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祥地和源头,包括人(革命先烈)、物(红色遗迹)、事(红色故事)、魂(红色精神)等方面的内涵。红色精神包含渔阳里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南梁精神等等,堪称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每种精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全面比较、深入研究各个历史阶段各种革命精神的内涵,对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照片提供: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