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中国人为什么迷恋巴菲特
分享至:
 (10)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左流之 2016-05-02 11:12
摘要:和洛克菲勒、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不同之处在于,巴菲特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不必依靠资本、不必拥有专利、不必艰苦地劳作或开拓市场,你只需要拥有100美元,不停地买进卖出,终有一日,就能踏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五一一早起来,打开朋友圈,看到了如下文章:

 

《【免费夜完整版】直接巴菲特股东大会!巴神答问》

《股东会十问巴菲特》

《巴菲特股东大会十大投资金句全在这里!》

《巴菲特股东大会十大妙语:成功就是别做蠢事》

……

 

我猜,更高阶一点人物的朋友圈里,应该前一天半夜就有“金融界人士”的现场播报。我有个朋友就发了条状态称“巴菲特股东会行为艺术开场,观看地址: 朋友圈”。

 

连NBC(美国广播公司)也注意到中国人对巴菲特的迷恋,发了篇报道介绍说今年有2000-3000个中国人到奥马哈朝拜这位“financial god ”(金融上帝)。1日大会中场休息时,直播方雅虎特地安排采访了中国股东:“巴菲特在中国受欢迎吗?”股东答:“非常受欢迎,他的股东大会在中国就像NBA一样受欢迎。”

 

这其实是谜一样的问题。巴菲特曾经是全球首富,但是比尔盖茨和卡洛斯斯利姆艾卢(墨西哥电信大亨)在中国的影响力都无法与他比肩,尽管比尔盖茨也曾经是成功学的代表人物,不过看看机场书店就知道,谁才是中国新富阶层心中集财富、才华与鸡汤三位一体的偶像:

 

——沃伦·巴菲特。

 

 

财富

 

1996年之前,很少有中国人知道巴菲特。

 

这一年的1月24日,《上海证券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华伦·布费就是沃伦·巴菲特。作者孙涤,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当时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在中国客座研究一年。

 

1996年算是中国股市大发展的起步之年,但可以肯定知道“布费”的只在少数人。资本市场的传奇人物杨宝忠是其中一个,当时他进入股市三年,“痴迷技术分析,亏得一塌糊涂”。正在感到绝望时,看到了这篇文章,“改变了人生”。

 

从布费到巴菲特,毫无疑问,巴菲特在中国的成名和神化首先该归功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成长: 到1996年10月时中国两市的总市值大约是1万亿元,而2015年底这个数据已经超过50万亿元。

 

身在这样一个狂飙的市场,恐怕很难抑制对财富的崇拜。巴菲特在美国被称之为“奥马哈(巴菲特的故乡)的先知”,这个拗口的名字带有一丝宗教意味,远远没有中国人的“股神”这么直白。巴菲特正是先以其高超的财技折服了中国人:比如用2500万美元买下See's Candies糖果公司,到2006年,公司收益超过2000%;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5年后可口可乐股票单价翻了5倍……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是:如果你1956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它在2015年就变成了3亿多美元,税后收入大约为2.7亿美元。

 

和洛克菲勒、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不同之处在于,巴菲特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不必依靠资本、不必拥有专利、不必艰苦地劳作或开拓市场,你只需要拥有100美元,不停地买进卖出,终有一日,就能踏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三十岁前看工资,三十岁后看投资》,在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这样文章的今天,不难理解对巴菲特的崇拜。全民皆股、皆投资的时代,并不只是券商或投资银行家,还有数量庞大得惊人的散户们,他们与中国的证券市场共同成长,也会在巴菲特身上投射财富的梦想。

 

 

 

价值投资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巴菲特教会了中国人这样一种财富观:复利。他的财富神话令人着迷之处,是不冒险,不靠运气,可学习——著名的价值投资理论也许连证券公司门口卖茶叶蛋的阿姨也能说上几句。比如购买与大市关联度低、市盈率低、能长期分红的股票;买自己熟悉的行业、熟悉的公司的股票;熊市更有价值,等等。

 

尽管有人认为,巴菲特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定价权式的价格投机者”,他惯用的手法是趁各种机会购入公司优先股权,同时附加大比例分红条款,另外他很少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但这并不妨碍《巴菲特的投资智慧》这样的书,成为中国股民的圣经。

 

有意思的是,感激巴菲特让他走上“价值投资的道路”的杨宝忠,常常感叹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股票在A股市场中备受冷落,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太强,“绝不能异想天开地进行所谓的价值投资或长期持有”。

 

这种矛盾也许笼罩在每一个膜拜“股神”的中国人心中。2015年巴菲特股东会有个中国投资者得到了提问机会,他问的问题就是:您觉得价值投资能广泛适用于所有的市场吗?其中包括中国市场吗?

 

巴菲特回答非常艺术:“投资原则不会在国境线上止步”,“如果我在其他国家投资,我将继续使用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所论述的原则,例如将购股视为自己拥有了企业一小部分的所有权等。” “与美国市场相比,中国的投资环境相对年轻,这导致市场更多地受到投机的影响,而这可能给价值投资创造机会。”

 

巴菲特在各种场合提到过他的导师格雷厄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大师、价值投资概念的创立者。但是写出《储备与稳定》这样著作的格雷厄姆更像一个学者。我怀疑有多少人会真的听巴菲特的话,去看格雷厄姆的书。

 

巴菲特的理念受到推崇,一方面是有实战成绩加持,另一方面他是一个表达大师,7小时的股东大会直播很容易总结出人人都懂的“十大金句”,这是股东大会为何能吸引5万人的原因,也是他一顿午餐能够卖出几十万到上百万美元的原因——最近几年,至少有三位中国人竞得了午餐。

 

 

 

鸡汤

 

“第一个真理:坚持自己的原则;第二个真理:远离疯狂人群与噪音;第三个真理:永葆童真与好奇心;第四个真理:培养并维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第五个真理:忠实于自己。”

 

几年前,纽约一家对冲基金的CEO盖伊·斯皮尔和另外一位竞标者一起花了65万美元与巴菲特吃饭后,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挣回点饭钱,他写了本书叫《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这本书出了中文版,在商业心灵鸡汤的大本营——机场书店有卖。

 

巴菲特本人也是炖制心灵鸡汤的高手。“在别人贪婪时要保持警惕,而在别人警惕时就要贪婪。”“时间是精彩事业的朋友,但却是平庸事业的敌人。”“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就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事来就会不同了。”……除了这些鸡汤式的名言,他还有鸡汤式的性格:朴素、谦逊、慷概,他白手起家的传奇(11岁就拿零花钱购买股票),格外简朴的生活方式,以及把自己收入大部分捐献给慈善机构的善举……

 

在媒体的不断渲染中,这些与投资无关的事情(有些并不真实),让他获得了国内新富阶层广泛的好感。

 

巴菲特毫无疑问是个伟大的人物,但他同时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塑造的英雄(想想他在金融危机后投资高盛时的冷血和精明),而成群结队涌入奥马哈的中国人拥有同一种焦虑:该如何获得财富,获得了财富之后又该如何和它相处。他们中的有一些甚至并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而是通过购买10几万元的旅游产品得到了门票,除了股东大会,他们还在美国各地走马观花地参观、看项目。他们在国内迷马云,跑到美国迷巴菲特,他们的脸上和内心深处都写着四个大字:我要(更)成功!

 

这就是迷恋巴菲特的土壤。

 


最后说几句无关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好大学生魏则西的不幸去世在社交网络引发了一场风暴,大家愤然于某些企业的利益熏心、不择手段,痛心于弱小的个体在商业合谋的戳害之下毫无还手之力。

 

这个无比悲伤的故事,如当头棒喝:当对财富的追逐已经到了可以抛弃良知、践踏底线的地步,这样的“商业成功”对整个社会究竟有何意义?

 

是的,这件事完全盖过了巴菲特股东大会的新闻效应(无数小编哭晕在厕所),最终刷屏了我的五一假期。

 

一个年轻人用生命提醒我们:比起“哪些股票值得购买”这样的投资理念,什么是更值得关心的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网络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