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王阳明的圣贤情怀从何而来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那秋生 2019-07-05 07:51
摘要:“绍兴”的涵义就是继往开来的意思,王阳明从小就受到了“礼义廉耻”的文化熏陶,他心目中的圣贤,无疑是那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开创者,这就是虞舜、夏禹,勾践、刘宠。

儿时读书的时候,有个学生向塾师提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问题:“什么是第一等事?”

塾师回答说:“读书而登第。”

学生竟然摇了摇头,眼里放出了疑惑的神光。他直言不讳地反驳塾师,说道:“登第恐怕不是第一等事,应当是学做圣贤。”

这就是王阳明从小立下的志向,他的圣贤情怀由此而生发。

历史文化悠久的绍兴,既是舜的出生地,也是禹的归葬地。众所周知,“绍兴”的涵义就是继往开来的意思,王阳明从小就受到了“礼义廉耻”的文化熏陶,他心目中的圣贤,无疑是那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开创者,这就是虞舜、夏禹,勾践、刘宠。

贵阳修文阳明洞

虞舜之孝礼传统

舜姓姚名重华,出生于越地上虞,号有虞氏,史称虞舜,为中国“礼”(孝)文化的始祖。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二十四孝》的第一就是舜的故事,相传其父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舜却不予计较,常以德感化。象终于弃恶从善,勤于政务,泽加于民,死后人民怀念他而立庙供奉。

王阳明在《象祠记》中论说:“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他指出,人们之所以为象立祠,是为了纪念舜,即所谓“爱屋及乌”之意,然后具体到舜是如何感化象的。因为象此人早年是如何的“不善”,在古代是人人熟知的,所以就很自然地得出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结论。这就是王阳明“致良知”重要理论的来由。

问津书院名宦祠王阳明供像

一个叫张思钦的弟子,欲请先生为父亲撰写墓志铭,被王阳明谢绝了。他是这样说:“你让我写墓志铭,就是想让自己的亲人永垂不朽,但其实这并不能表明你的孝顺。希望父母流芳百世,与其假托别人的手笔,不如依靠自己。你自己是贤人,父母也就是贤人的父母了,你自己是圣人,你父母也就是圣人的父母了。(据《传习录》)自虞舜以来的四千年中,在绍兴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虞山舜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孝子贤孙,上虞孝风延绵,孝德流芳,是古代文献有大量记载的中华孝德文化的源头之一,已正式命名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

夏禹之道义品格

大禹是天下行“义”的第一人,这种大义凛然、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史称“利天下而为之”的禹墨精神。《论语·泰伯》中,孔子是这样评价的:“禹,吾无间然也,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薄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也。”意思是夏禹功德近乎完美,除了赞美之外,没有任何值得挑剔的地方。

王阳明在《重修山阴县学记》中阐述:“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心者,率性之谓,而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至微而显,诚之源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传习录》中也记载,“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工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从这《大禹谟》的十六个字发端,即奉其为正源的。

绍兴会稽山因有“禹穴”而被道教命名为“会稽洞天”,也叫“阳明洞天”。据《王阳明年谱》载,他30岁时“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在此修身静思。阳明洞天也被视为王阳明的思想发端与学术起点,所谓“一语良知扶圣谛,三年静住得天和。”(马一浮诗)以后,凡王阳明所到之处都留下了“阳明(小)洞天”的踪迹。这种深厚的情结,正是因禹而生的。

清代焦秉贞绘《王阳明像》

勾践之知耻精神

越王勾践是中国的“耻”文化的开创者,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在绍兴一直流传的口号是:“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这就是鲁迅所说的那种“会稽风度”的象征。

《国语》中记载勾践的名言:“古这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少耻也。”故孔子有“知耻近乎勇”的教诲。王阳明在《辞封爵晋恩赏以彰国典疏》中指出:“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甚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一个无耻的人,也就是没有是非、善恶、荣辱观念,丧失了起码的正义感和尊严感。这样的人,只能归入禽兽之列。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王阳明曾在路上遇到了一伙强盗,领头的说:“你在宣扬人人都有良知,但我们杀人放火,什么都做过,难道还有良知可言?”王阳明回道:“我还是认为你们都有良知的。”强盗头子要他做一个证明。王阳明说:“证明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我叫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强盗们都答应了。于是王阳明叫他们脱衣服,强盗们也就真的脱了。等到脱得只剩最后一条内裤时,王阳明还要他们脱。这时强盗们不干了,纷纷说:“脱不得!脱光了,岂不太羞耻了吗?”王阳明认真告诉他们说:“对,这个羞耻之心,就是良知!”

刘宠之清廉美德

汉代“一钱太守”刘宠,为《史记》所载的第一个清官、廉吏,是中国“廉”文化之肇始者。刘宠的清廉事迹深深地影响后世,史称“二十四廉”之一。尤其是他在会稽郡为官三年,恪尽职守,离任时一无所有。老百姓拿着一百大钱请他收下,刘宠盛情难却,只取一钱以谢。途中他把这一钱掷入江中,浑浊的水顿时变清了。自此那个地方被称为“钱清”,所谓“清官”就是官清似水呀。有诗为证:“刘宠清名举世传,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路多能者,也学先生拣大钱。”如今在绍兴钱清江畔的“一钱亭”和“一钱太守庙”,便是用来纪念刘宠的。

浚县大伾山王阳明诗碑

王阳明巡抚江西,是当时地方重要的一把手,集军政和监督大权于一身。他的管理能力较强、效率较高,工作成绩十分突出。战场上,他是常胜将军,常常速战速决,以少胜多。他纯熟地将心学用于军事和管理,不仅解决了大量百姓信访难题,也取得了不动一兵一卒而平定叛乱的功绩。当他看到因为薪俸过低而诱发大量腐败后,提出适当提高薪俸水平的建议。他奖励廉洁官员,倡导了新风正气。同时,王阳明重点治理婚丧嫁娶中大量浪费百姓钱财的奢靡行为,大兴淳厚之风。他体恤百姓,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惩治损害农民和商人利益的行为,在地方为官期间,减少官员视察的次数,简化繁文缛节,裁减不必要的文书,从制度上规范公务来往。

有人曾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我们可以断言,王阳明先生在绍兴的文化遗产,一定能成为举世瞩目的人文风景。

本文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