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撤桶以后,有人跑到马路上倒垃圾?这个街道带居民走进垃圾填埋场后扭转了乾坤……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9-06-24 16:59
摘要: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上海很多小区采取了撤桶并点的做法,取消24小时投放机制,派志愿者专门值守……这一系列措施的逻辑是让丢垃圾变得“不那么方便”——垃圾不再是随手一丢就的事,居民就会认真分类。


铁岭路28弄鞍山一小区是杨浦推行垃圾分类较早的小区,在撤桶以前,社区干部最担心的就是居民会就地乱扔。然而一次走进环保企业与居民老港垃圾填埋场的共建活动,让居民观念大大改变。日前,四平路街道正式成立垃圾分类“绿色联盟”,依靠区域内高校、企业和居民联合共建,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共识。



小区撤桶以后……



徐丽是杨浦铁岭路28弄鞍山一小区的一位普通居民,最近,小区里为推行垃圾分类,将垃圾桶撤掉了一半,投放垃圾也只能定时定点,并专门设有志愿者值守。为了一次性投对,她认真学习了垃圾分类表,可是到了投放点,还是被志愿者“数落”了一番。


“贝壳是干垃圾,不是湿垃圾。”“你这个西瓜籽不能用纸巾包着一起投到湿垃圾里,要分开丢。”“用过的纸巾不是可回收垃圾,只有整张的才算……”对于志愿者的“谆谆教诲”,徐丽一边听一边满头大汗地拆开垃圾袋现场重新分拣。往后每次扔垃圾,她都战战兢兢。



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上海很多小区实行了撤桶并点的做法,取消了24小时投放机制,派志愿者专门值守……这一系列措施的逻辑是让丢垃圾变得“不那么方便”——垃圾不再是随手一丢就的事,居民就会认真分类。


每幢居民楼门口的垃圾桶全部撤掉了,只留下小区的垃圾箱房,而这个仅有的集中投放点也只有在早晚各有2小时才对居民开放。撤桶也带来很多问题,有的居民经常错过投放时间,一些居民为了躲避繁琐的分类监督,甚至跑到马路上的公共垃圾箱去丢垃圾。


四平路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徐亦章告诉记者,在撤桶以前,街道曾对区域内70个住宅小区进行评估和走访,有居民提出中午需要加一次投放时间,街道采纳了该意见,并增派了志愿者值守。如今每到投放时间,都能看到志愿者“全副武装”地站在投放点前,口罩,手套,钳子,破袋刀……志愿者现场帮分类不当的居民分拣。四平社区共171个投放点位,每两百户就发展出一个分拣指导员,他们有的来自居民区,有的则是学校学生或者企业白领。



带居民走进老港



而最大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社区与区域内环保产业单位走进老港的共建活动。老港处置场是上海市面积最大、处置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处置基地,全上海70%的生活垃圾都在此“消化”。在老港,居民了解到目前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焚烧和填埋两种方式,前者会污染空气,后者则需要很长时间。


“我们看到一个装有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的罐子,工作人员说这些湿垃圾需要6个月至1年才能实现降解,而一个易拉罐的降解时间为200年,塑料制品为1000年,一个玻璃瓶则要200万年……”这些惊人的数字让居民看了深有体会。但好消息是,垃圾的回收比例越高,填埋比例就越低。


自那次共建活动以后,居民了解到,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对于网上流传的很多垃圾分类的考题,过去居民总是提不起兴趣,如今有了切身感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徐亦章说。



通过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的活动让街道尝到了甜头,于是,四平社区正式成立了由区域内社区、高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垃圾分类“绿色联盟”。联盟采用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群策群力。启动仪式现场,来自四平辖区内的学校代表、企业代表和居民区代表分别宣读了倡议垃圾分类承诺书。未来一个月,联盟还将以暑期为契机,与绿色联盟成员单位携手进行“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开展亲子垃圾分类课堂,以课程化开展推进垃圾分类。


栏目主编:栾吟之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内文图片:杨浦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