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上海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骏 2019-06-14 17:50
摘要: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标准,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近日出台,通过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评价

《实施方案》提出,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尊重用人主体评价自主权,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标准,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上海的《实施方案》突出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提出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对标国际标准,加快建立接轨国际规则、体现上海特色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如在对金融人才评价上,要求对接国际通用评价标准,综合运用金融专业组织和国际同行评价,采信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等国际认证结果,建立国际认证与国内职称评价衔接机制,提高金融人才国际化水平。在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上,探索推动工程师国际互认,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

创新多元评价方式,坚持用人主体评价为主,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实施方案》在总体要求中提出,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规律,克服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畅通人才评价渠道,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等限制,完善评价“直通车”和“绿色通道”制度。创新和丰富人才评价手段,科学灵活采用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提高评价的精准性。促进人才评价和项目评审、机构评估有机衔接,避免将各类人才计划头衔与人才评价、项目评审、机构评估简单挂钩,统筹建立全市统一的人才计划申报平台。

同时,将“品德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健全诚信守诺、失信行为记录和惩戒制度。如对科技人才的评价,要求“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对教育人才的评价,坚持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对金融人才的评价,突出品德评价,实行道德品质、职业道德、从业操守“一票否决”制。

加快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方案》就科技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技术技能人才、金融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基层一线和青年人才等重点领域人才提出分类评价制度和体系。

以科技人才评价为例,《实施方案》提出,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着重评价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以及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着重评价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突破、成果转化情况、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对主要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的人才,着重评价技术评估对接、商务分析谈判、知识产权和技术实施管理能力以及技术转移绩效等。对主要从事科技战略研究的人才,着重评价研究应用价值、决策影响力、战略性思维等。对主要从事社会公益研究和科技管理服务的人才,着重评价技术支持能力、服务对象满意度、行业评价认可度等。对主要从事实验技术的人才,着重评价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支撑服务效果和水平等。

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评价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

《实施方案》提出,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评价办法,实行以合作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对创新团队负责人,以把握研究发展方向、学术造诣水平、组织协调和团队建设等为评价重点。但同时也要“尊重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杜绝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

不拘一格举荐优秀青年人才

对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的评价,《实施方案》着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人民做学问的研究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注重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相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评价体系。分别对从事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新闻出版、艺术表演创作等人才给予同行专家评价、用户评价、客观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评价、市场和社会评价等为主的不同评价方式,推行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成果、优秀网络文章、艺术创作作品等与论文、专著等效评价。健全网络作家等自由职业人才职称评审办法。

教育人才评价方面,深化高校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改革,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落实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制度。对以教学为主、以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以社会服务为主以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的教师,给予不同的侧重考察内容和评价机制。借鉴国际知名高校经验,对部分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建立常任教职评价考核制度。《实施方案》同时提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教师评价体系和中小学教师多元评价体系。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教师。

医疗卫生人才评价,将完善涵盖医德医风、专业理论、临床实践、科研带教、公共卫生服务等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专业岗位人才评价重点。建立更加注重临床水平、服务质量、工作业绩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

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推动企业、专业社会组织、人才培养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多元参与和协同评价,淡化学历、资历条件,突出单位认可、市场价值在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用人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及职业资格认定试点工作,加快推进职称评审及职业资格的社会化市场化认定。促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

《实施方案》还强调了完善面向基层一线和青年人才的评价机制。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远郊地区从事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技术技能推广等工作的人才,适当放宽学历、论文等条件,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探索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定向使用的评价方式,拓展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完善青年人才评价激励措施。破除论资排辈、重显绩不重潜力等陈旧观念,重点考察青年人才的品德修养、专业能力和发展潜力,重点遴选支持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有真才实学、堪当重任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大各类科技、教育、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设立青年专项。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赋予知名专家、企业家、行业协会(学会)等推荐权,不拘一格举荐优秀青年人才。

防止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

《实施方案》提出,要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尊重用人单位的主导作用,支持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自主评价人才,促进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相衔接。市属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评聘体系。积极向管理基础好、专业水平高的市级医院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深入推动具备条件的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大型企业、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及其他人才智力密集单位自主开展评价聘用(任)工作。防止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作用。对开展自主评价的单位,人才管理部门不再进行资格审批,通过完善信用机制、第三方评估、检查抽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实施方案》强调,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协调高效的人才评价管理体制。人才管理部门要减少审批事项和微观管理,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建立人才评价机构综合评估、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领军企业、行业协会等牵头制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人才评价标准。

《实施方案》还提出,加强人才评价法治建设,提高评价质量和公信力,维护人才合法权益。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建立健全申报、审核、公示、反馈、申诉、巡查、举报、回溯等制度。加强评价专家数据库建设和资源共享,建立随机、回避、轮换的专家遴选机制,积极探索聘请国际专家,扩大非公领域专家数量,强化业内代表性。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和信誉制度,实施退出和问责机制。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